人工授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48784发布日期:2023-05-25 02:06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人工授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人工授粉,尤其涉及一种人工授粉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农作物杂交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作物都选用杂交种作为改良品种,杂交种具有良好的特性,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在进行杂交种培育时,人们一般采用人工授粉的方式对农作物进行授粉,人工授粉是人为地将花粉沾到花蕊上。

3、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7308645u的实用新型专利的背景技术中所描述的,人工授粉一般是人工拿着毛刷等工具来完成,工作效率低,人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人工授粉装置,授粉人员只需操作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控制柔性带的移动即可,方便快捷,提高了授粉效率。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人工授粉装置,包括储粉箱、第一容纳盒和第二容纳盒,所述储粉箱的上端设有进粉口,所述储粉箱的下端设有出粉管,所述储粉箱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手柄,所述手柄上设有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容纳盒和所述第二容纳盒设置于所述出粉管相对的两侧,所述出粉管的第一侧壁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容纳盒连通,所述出粉管的第二侧壁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容纳盒连通,所述第一容纳盒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传动连接有第一马达,所述第一马达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连接,所述第二容纳盒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传动连接有第二马达,所述第二马达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绕设有柔性带,所述柔性带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绕设于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柔性带上设有通孔,当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转动时,所述通孔能够与所述出粉管的出粉口对齐或离开所述出粉管的出粉口。

4、相比于现有技术,该人工授粉装置通过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可以分别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动,从而使得柔性带可以进行移动,使得柔性带上的通孔可以与出粉管的出粉口对齐,以使花粉可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从出粉管内落下,通孔也可以完全离开出粉管的出粉口,使得柔性带的其他部分封堵住出粉管的出粉口,以阻止花粉的下落。这样一来,授粉人员只需操作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控制柔性带的移动即可,方便快捷,提高了授粉效率。

5、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出粉管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通道,所述柔性带的两侧均位于所述通道内。

6、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通道的边沿与所述出粉管的出粉口的边沿的距离至少为2mm。

7、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通道的高度比所述柔性带的厚度大0.2mm至0.4mm。

8、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带的厚度为1mm至2mm。

9、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带由耐磨纤维制成。

10、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出粉管内涂有防粘材料。

11、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防粘材料为聚四氟乙烯。



技术特征:

1.一种人工授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授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粉管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通道,所述柔性带的两侧均位于所述通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授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的边沿与所述出粉管的出粉口的边沿的距离至少为2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授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的高度比所述柔性带的厚度大0.2mm至0.4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授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带的厚度为1mm至2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授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带由耐磨纤维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人工授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粉管内涂有防粘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工授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粘材料为聚四氟乙烯。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人工授粉装置,包括储粉箱、第一容纳盒和第二容纳盒,储粉箱的下端设有出粉管,储粉箱设有手柄,手柄上设有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第一容纳盒和第二容纳盒设置于出粉管相对的两侧,出粉管的第一侧壁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一容纳盒连通,出粉管的第二侧壁设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与第二容纳盒连通,第一容纳盒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传动连接有第一马达,第二容纳盒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传动连接有第二马达,第一转轴绕设有柔性带,柔性带穿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绕设于第二转轴上,柔性带上设有通孔。本申请的授粉人员只需操作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控制柔性带的移动即可,方便快捷,提高了授粉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义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鄂伦春自治旗天源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