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式浇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94771发布日期:2023-03-24 21:18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移动式浇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浇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移动式浇水设备。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浇水设备对于初发芽的作物进行浇水时,水对作物叶面的打击作用较大,对幼小的作物容易导致根茎弯折,叶面粘滞在培养土上,对培养较为不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浇水设备,其解决了上述等问题。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可移动式浇水设备,包括主水管、插伸支管、直杆、水筒、转接软管,所述插伸支管间隔固定设置在所述主水管上且与所述主水管的内腔连通,所述主水管上固定设有铰接头,且所述直杆的一端与所述铰接头铰接,在所述直杆和所述铰接头的铰接处设有圈状的橡胶圈,橡胶圈与所述直杆以及所述铰接头相抵起到摩擦限制作用,在无外力调整的情况下所述主水管不能相对所述直杆发生转动,所述转接软管的一端与所述主水管连通,在所述水筒的下端固定设有与所述转接软管的另一端可插拔连接的出水管口,所述水筒可拆卸挂设在所述直杆上。
6.优选的,所述直杆上固定设有手捏气筒,且在所述手捏气筒的出气端口连通设有供气软管,所述供气软管的另一端固定设有螺纹气盖,所述水筒上固定设有与所述水筒内腔连通的气盖基座,所述螺纹气盖可与所述气盖基座螺纹连接,通过反复捏动所述手捏气筒将空气由所述供气软管打入所述水筒内使得所述水筒内的水由上述转接软管注入所述主水管内进而分流至所述插伸支管内并进行分流浇灌。
7.优选的,所述直杆上固定设有筒仓,所述筒仓上设有一个向上敞口的半开放空腔供所述水筒插装于内,所述转接软管的一端穿入所述筒仓内供所述出水管口插入。
8.优选的,所述水筒的上端设有开孔供加装水,且在该开口处螺纹连接设有补水盖。
9.优选的,所述筒仓上开设有视窗口,所述水筒上竖直开设有透明观察条,所述水筒插装于所述筒仓内后所述透明观察条与所述视窗口重合便于使用人员观察水的余量。
10.优选的,所述直杆上远离所述筒仓的一端固定设有供小臂贴合的臂托,使用时手捏所述直杆并使小臂贴合在所述臂托内便于通过单手操作。
1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握持所述直杆并将所述插伸支管伸入叶面以下,穿插与根茎之间,通过手捏所述手捏气筒将空气打入所述水筒后使得所述水筒内的水迅速的由所述主水管分流至所述插伸支管上实现对作物的根部浇水,有效的避免了自由落体的水打击幼小的叶面导致根茎折断或叶面弯曲粘滞在培养土上的现象。
附图说明
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附图中标记分述如下:10、主水管;11、插伸支管;12、臂托;13、直杆;14、供气软管;15、螺纹气盖;16、水筒;17、筒仓;18、转接软管;19、铰接头;20、出水管口;21、气盖基座;22、补水盖;23、手捏气筒;24、透明观察条;25、视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15.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1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
17.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浇水设备,包括主水管10、插伸支管11、直杆13、水筒16、转接软管18,所述插伸支管11间隔固定设置在所述主水管10上且与所述主水管10的内腔连通,所述主水管10上固定设有铰接头19,且所述直杆13的一端与所述铰接头19铰接,在所述直杆13和所述铰接头19的铰接处设有圈状的橡胶圈,橡胶圈与所述直杆13以及所述铰接头19相抵起到摩擦限制作用,在无外力调整的情况下所述主水管10不能相对所述直杆13发生转动,所述转接软管18的一端与所述主水管10连通,在所述水筒16的下端固定设有与所述转接软管18的另一端可插拔连接的出水管口20,所述水筒16可拆卸挂设在所述直杆13上。
18.优选的,所述直杆13上固定设有手捏气筒23,且在所述手捏气筒23的出气端口连通设有供气软管14,所述供气软管14的另一端固定设有螺纹气盖15,所述水筒16上固定设有与所述水筒16内腔连通的气盖基座21,所述螺纹气盖15可与所述气盖基座21螺纹连接,通过反复捏动所述手捏气筒23将空气由所述供气软管14打入所述水筒16内使得所述水筒16内的水由上述转接软管18注入所述主水管10内进而分流至所述插伸支管11内并进行分流浇灌。
19.优选的,所述直杆13上固定设有筒仓17,所述筒仓17上设有一个向上敞口的半开放空腔供所述水筒16插装于内,所述转接软管18的一端穿入所述筒仓17内供所述出水管口20插入。
20.优选的,所述水筒16的上端设有开孔供加装水,且在该开口处螺纹连接设有补水盖22。
21.优选的,所述筒仓17上开设有视窗口25,所述水筒16上竖直开设有透明观察条24,所述水筒16插装于所述筒仓17内后所述透明观察条24与所述视窗口25重合便于使用人员观察水的余量。
22.优选的,所述直杆13上远离所述筒仓17的一端固定设有供小臂贴合的臂托12,使用时手捏所述直杆13并使小臂贴合在所述臂托12内便于通过单手操作。
23.具体实施时,对于叶面较大的作物,通过握持所述直杆13并将所述插伸支管11伸入叶面以下,穿插与根茎之间,通过手捏所述手捏气筒23将空气打入所述水筒16后使得所述水筒16内的水迅速的由所述主水管10分流至所述插伸支管11上实现对作物的根部浇水,有效的避免了自由落体的水打击幼小的叶面导致根茎折断或叶面弯曲粘滞在培养土上的
现象。
24.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凡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可移动式浇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水管(10)、插伸支管(11)、直杆(13)、水筒(16)、转接软管(18),所述插伸支管(11)间隔固定设置在所述主水管(10)上且与所述主水管(10)的内腔连通,所述主水管(10)上固定设有铰接头(19),且所述直杆(13)的一端与所述铰接头(19)铰接,在所述直杆(13)和所述铰接头(19)的铰接处设有圈状的橡胶圈,橡胶圈与所述直杆(13)以及所述铰接头(19)相抵起到摩擦限制作用,在无外力调整的情况下所述主水管(10)不能相对所述直杆(13)发生转动,所述转接软管(18)的一端与所述主水管(10)连通,在所述水筒(16)的下端固定设有与所述转接软管(18)的另一端可插拔连接的出水管口(20),所述水筒(16)可拆卸挂设在所述直杆(13)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浇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杆(13)上固定设有手捏气筒(23),且在所述手捏气筒(23)的出气端口连通设有供气软管(14),所述供气软管(14)的另一端固定设有螺纹气盖(15),所述水筒(16)上固定设有与所述水筒(16)内腔连通的气盖基座(21),所述螺纹气盖(15)可与所述气盖基座(21)螺纹连接,通过反复捏动所述手捏气筒(23)将空气由所述供气软管(14)打入所述水筒(16)内使得所述水筒(16)内的水由上述转接软管(18)注入所述主水管(10)内进而分流至所述插伸支管(11)内并进行分流浇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浇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杆(13)上固定设有筒仓(17),所述筒仓(17)上设有一个向上敞口的半开放空腔供所述水筒(16)插装于内,所述转接软管(18)的一端穿入所述筒仓(17)内供所述出水管口(20)插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浇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筒(16)的上端设有开孔供加装水,且在该开口处螺纹连接设有补水盖(2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浇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仓(17)上开设有视窗口(25),所述水筒(16)上竖直开设有透明观察条(24),所述水筒(16)插装于所述筒仓(17)内后所述透明观察条(24)与所述视窗口(25)重合便于使用人员观察水的余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浇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杆(13)上远离所述筒仓(17)的一端固定设有供小臂贴合的臂托(12),使用时手捏所述直杆(13)并使小臂贴合在所述臂托(12)内便于通过单手操作。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浇水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浇水设备,本实用新型包括主水管、插伸支管、直杆、水筒、转接软管,插伸支管间隔固定设置在主水管上且与主水管的内腔连通,主水管上固定设有铰接头,且直杆的一端与铰接头铰接,在直杆和铰接头的铰接处设有圈状的橡胶圈,橡胶圈与直杆以及铰接头相抵起到摩擦限制作用,在无外力调整的情况下主水管不能相对直杆发生转动。本实用新型通过握持直杆并将插伸支管伸入叶面以下,穿插与根茎之间,通过按压手捏气筒将空气打入水筒后使得水筒内的水迅速的由主水管分流至插伸支管上实现对作物的根部浇水,有效的避免了自由落体的水打击幼小的叶面导致根茎折断或叶面弯曲粘滞在培养土上的现象。土上的现象。土上的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营 牟豪杰 周迪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农生种苗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27
技术公布日:2023/3/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