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造林整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12201发布日期:2023-06-08 16:29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造林整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造林整地,具体为一种多功能造林整地装置。


背景技术:

1、造林整地,是指为防止造林及幼林生长期间的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坡面径流,改善林木生长条件,对造林地采取的各种蓄水保土的措施,清理造林地和翻耕土壤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实现人工林的速生丰产具有重要意义,而现有的大多数造林整地的装置功能较为单一,除草和翻耕需要分开进行,较为费时费力,而且通常除草的刀片与装置连为一体,不便进行拆卸更换,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多功能造林整地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造林整地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大多数造林整地的装置功能较为单一,除草和翻耕需要分开进行,较为费时费力,而且通常除草的刀片与装置连为一体,不便进行拆卸更换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造林整地装置,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左右两端均安装有滚轮,所述安装座的后端安装有把手;

3、第一安装槽,所述安装座的后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且第一安装槽的外侧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单头锥形齿轮杆,并且单头锥形齿轮杆的内端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连接有凸块;

4、双头锥形齿轮杆,所述安装座的一侧安装有双头锥形齿轮杆与单头锥形齿轮杆啮合,所述安装座的前侧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双头锥形齿轮杆的前端设置在第二安装槽内,且第二安装槽的上侧安装单头锥形齿轮杆,所述安装座的上侧开设有第三安装槽,前侧所述单头锥形齿轮杆的上端连接有主齿轮,所述第三安装槽的一侧安装有副齿轮,两组所述副齿轮之间啮合有传动齿轮,且传动齿轮、副齿轮和主齿轮均相互啮合,所述副齿轮的下端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下端连接有螺纹杆,并且螺纹杆的表面螺纹套设有螺套,所述螺套的表面安装有刀片。

5、优选的,所述安装座的后端均匀等距安装有松土钩。

6、优选的,所述把手的表面胶合有橡胶套。

7、优选的,所述凸块外端较为锋利,且凸块呈倾斜状,并且凸块均匀等距安装在转轴表面。

8、优选的,所述主齿轮、副齿轮、和传动齿轮与第三安装槽相贴合处安装有垫片。

9、优选的,所述副齿轮的外径小于主齿轮的外径。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刀片,可以将杂草割断清理,减少土壤的肥力被杂草所吸收,从而影响苗木的生长和存活率,通过螺套螺纹套设在螺纹杆的表面,安装刀片,使得刀片便于拆卸,从而便于更换,以保证刀片除草的锋利性和工作效率,同时,通过设置凸块,可以对除过杂草的土壤进行翻耕,以便将土壤里的杂草根拔出的同时进行翻土,大大增加了工作效率和该装置的功能性,另外,通过设置松土钩,可以将凸块翻耕的土块打散进行松土,使得土壤更充分的与空气接触,让苗木的根部可以吸收更多的氧气便于生长,大大增加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功能造林整地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造林整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的后端均匀等距安装有松土钩(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造林整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3)的表面胶合有橡胶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造林整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8)外端较为锋利,且凸块(8)呈倾斜状,并且凸块(8)均匀等距安装在转轴(7)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造林整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齿轮(12)、副齿轮(13)、和传动齿轮(14)与第三安装槽(11)相贴合处安装有垫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造林整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齿轮(13)的外径小于主齿轮(12)的外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造林整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功能造林整地装置,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左右两端均安装有滚轮,所述安装座的后端安装有把手,所述安装座的后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且第一安装槽的外侧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单头锥形齿轮杆,并且单头锥形齿轮杆的内端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连接有凸块。本技术通过设置刀片,可以将杂草割断清理,减少土壤的肥力被杂草所吸收,从而影响苗木的生长和存活率,通过螺套螺纹套设在螺纹杆的表面,安装刀片,使得刀片便于拆卸,从而便于更换,以保证刀片除草的锋利性和工作效率,同时,通过设置凸块,可以对除过杂草的土壤进行翻耕,大大增加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国庆
技术研发日:20221205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