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区蓄水保水型绿化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13980发布日期:2023-05-17 20:28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山区蓄水保水型绿化构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植草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山区蓄水保水型绿化构件。


背景技术:

1、我国公路建设中,公路不可避免的会面临穿越干旱少雨地区的情况,特别是在山区养护成本高昂,因此该地区的绿化施工日益受到重视。常规施工中通常实施覆土绿化,但由于上述地区干旱少雨,需辅以后期洒水车定期浇水养护,不然极易造成边坡植物死亡及边坡土壤龟裂,该状态下,经历阳光暴晒和雨水侵蚀后边坡冲沟密布,植物难以生长,不利于边坡稳定,在中期施工和后期养护中,大面积边坡浇水成本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区蓄水保水型绿化构件,解决干旱少雨地区边坡绿化需要定期浇水养护才能使土壤和植物状态稳定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山区蓄水保水型绿化构件,包括若干相同的单格,所述单格开有相互隔离的种植腔和蓄水腔,所述种植腔与所述蓄水腔通过吸水组件连通,所述单格顶部开有集水口,所述集水口用于收集外部水源,所述集水口与所述蓄水腔连通;所述单格为正多边形格,以使若干所述单格能够相互拼接。

4、可选地,所述单格包括第一槽壳、第二槽壳及第三槽壳,所述第一槽壳为正多边形槽,所述第二槽壳和所述第三槽壳嵌设于所述第一槽壳内;所述第二槽壳和所述第三槽壳底部与所述第一槽壳槽底之间形成所述蓄水腔,所述第二槽壳内为所述种植腔,所述第三槽壳的槽口为所述集水口;所述第二槽壳底部开有吸水口,所述吸水组件穿设于所述吸水口内,一端位于所述种植腔内,另一端位于所述蓄水腔内;所述第三槽壳底部开有若干过水孔,以使所述集水口与所述蓄水腔连通。

5、可选地,所述第二槽壳底部设有集水管,所述集水管一端连于所述第二槽壳开有吸水口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槽壳槽底抵接,所述集水管开有若干集水孔,以使所述蓄水腔与所述集水管内连通,所述吸水组件穿设于所述集水管内,一端位于所述种植腔内,另一端位于所述集水管内。

6、可选地,所述第二槽壳为所述第一槽壳的相似多边形,所述第二槽壳的外壁与所述第一槽壳的内壁密闭贴合,所述第二槽壳的外壁凹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三槽壳密闭嵌设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第三槽壳远离所述容纳槽的外壁与所述第一槽壳的内壁密闭贴合。

7、可选地,所述第一槽壳为正六边形槽,所述容纳槽为等腰梯形槽,所述容纳槽的下底长度与所述第二槽壳的边长相等,所述容纳槽的腰所在直线指向所述第一槽壳的中心。

8、可选地,所述吸水组件与所述集水管过盈配合。

9、可选地,所述第一槽壳包括上部和下部,所述下部为锥形,以使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交界处形成限位环沿,所述第二槽壳和所述第三槽壳均嵌设于所述上部内,且所述第二槽壳和所述第三槽壳的底部均与所述限位环沿接触,所述集水管位于所述下部内,所述集水管的底端与所述下部的最低处抵接。

10、可选地,若干所述集水孔包括若干第一孔和若干第二孔,若干所述第一孔设于所述集水管靠近所述第二槽壳的一端的侧壁,若干所述第二孔设于所述集水管远离所述第二槽壳的一端的侧壁。

11、可选地,所述吸水组件包括成股设置的若干根吸水棉条,若干根所述吸水棉条位于所述种植腔内的一端设置为放射状。

12、可选地,所述集水口设有格栅。

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山区蓄水保水型绿化构件,通过设置单格,于单格开设种植腔,用于种植植物,通过设置集水口和蓄水腔,使集水口与蓄水腔连通,收集雨水等外部水源并积蓄,通过设置吸水组件,将种植腔和蓄水腔连通,利用吸水组件持续将蓄水腔内的水体引入种植腔内,持续为种植腔内的植物补充水分,从而无需定期人工浇水即可保证土壤与植物的状态;通过设置若干相同的单格,使若干单格能够拼接组合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山区蓄水保水型绿化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相同的单格(10),所述单格(10)开有相互隔离的种植腔(11)和蓄水腔(12),所述种植腔(11)与所述蓄水腔(12)通过吸水组件(13)连通,所述单格(10)顶部开有集水口(14),所述集水口(14)用于收集外部水源,所述集水口(14)与所述蓄水腔(1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区蓄水保水型绿化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格(10)包括第一槽壳(101)、第二槽壳(102)及第三槽壳(103),所述第一槽壳(101)为正多边形槽,所述第二槽壳(102)和所述第三槽壳(103)嵌设于所述第一槽壳(10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山区蓄水保水型绿化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壳(102)底部设有集水管(15),所述集水管(15)一端连于所述第二槽壳(102)开有吸水口(1021)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槽壳(101)槽底抵接,所述集水管(15)开有若干集水孔(151),以使所述蓄水腔(12)与所述集水管(15)内连通,所述吸水组件(13)穿设于所述集水管(15)内,一端位于所述种植腔(11)内,另一端位于所述集水管(15)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山区蓄水保水型绿化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壳(102)为所述第一槽壳(101)的相似多边形,所述第二槽壳(102)的外壁与所述第一槽壳(101)的内壁密闭贴合,所述第二槽壳(102)的外壁凹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三槽壳(103)密闭嵌设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第三槽壳(103)远离所述容纳槽的外壁与所述第一槽壳(101)的内壁密闭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山区蓄水保水型绿化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壳(101)为正六边形槽,所述容纳槽为等腰梯形槽,所述容纳槽的下底长度与所述第二槽壳(102)的边长相等,所述容纳槽的腰所在直线指向所述第一槽壳(101)的中心。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山区蓄水保水型绿化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组件(13)与所述集水管(15)过盈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山区蓄水保水型绿化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壳(101)包括上部(1011)和下部(1012),所述下部(1012)为锥形,以使所述上部(1011)和所述下部(1012)交界处形成限位环沿(1013),所述第二槽壳(102)和所述第三槽壳(103)均嵌设于所述上部(1011)内,且所述第二槽壳(102)和所述第三槽壳(103)的底部均与所述限位环沿(1013)接触,所述集水管(15)位于所述下部(1012)内,所述集水管(15)的底端与所述下部(1012)的最低处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山区蓄水保水型绿化构件,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集水孔(151)包括若干第一孔(1511)和若干第二孔(1512),若干所述第一孔(1511)设于所述集水管(15)靠近所述第二槽壳(102)的一端的侧壁,若干所述第二孔(1512)设于所述集水管(15)远离所述第二槽壳(102)的一端的侧壁。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山区蓄水保水型绿化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组件(13)包括成股设置的若干根吸水棉条(131),若干根所述吸水棉条(131)位于所述种植腔(11)内的一端设置为放射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区蓄水保水型绿化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口(14)设有格栅(141)。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山区蓄水保水型绿化构件,包括若干相同的单格,单格开有相互隔离的种植腔和蓄水腔,种植腔与蓄水腔通过吸水组件连通,单格顶部开有集水口,集水口用于收集外部水源,集水口与蓄水腔连通;单格为正多边形格,以使若干单格能够相互拼接。其通过设置单格,于单格开设种植腔,用于种植植物,通过设置集水口和蓄水腔,使集水口与蓄水腔连通,收集雨水等外部水源并积蓄,通过设置吸水组件,将种植腔和蓄水腔连通,利用吸水组件持续将蓄水腔内的水体引入种植腔内,持续为种植腔内的植物补充水分,从而可长时间保持土壤湿润,使植物茁壮生长,减少人工浇水养护的频次;通过设置若干相同的单格,使若干单格能够拼接组合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唐晓波,宋川,曾勇军,吴兵,梁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