竿稍电子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08087发布日期:2023-06-08 15:37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竿稍电子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垂钓,具体是指一种竿稍电子报警器。


背景技术:

1、在传统桥钓或筏钓时,垂钓者通常需要一动不动地注视鱼线上系着的浮漂或竿稍,以判断是否有鱼已经上钩,具体地,当浮漂上下浮动或竿稍上下抖动时,确定鱼儿已经上钩,这样垂钓者比较累,而且垂钓者不可能一直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浮漂,很有可能因为不专心而错失了不少渔汛,减少了鱼获,经检索,中国专利cn212232761u公开了一种鱼竿,包括鱼竿本体,报警器,固定在所述鱼竿本体的竿稍,所述报警器包括报警装置,抖动开关,响应于所述鱼竿本体的竿稍产生抖动时,控制所述报警装置进行报警,所述抖动开关包括:第一固定件,连接在所述鱼竿本体的竿稍,第一触点,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件上,第二固定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件上,弹性件,第一端规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件上,并与所述鱼竿本体平行设置,第二触点,固定连接在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上,其中,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串联在所述报警装置的控制回路上,所述第二触点响应于所述鱼竿本体的竿稍产生抖动时在所述弹性件上摆动,并与所述第一触点接触以闭合所述抖动开关,从而控制所述报警装置进行报警,上述专利的不足:一是上述专利中抖动开关结构复杂,操作不方便,使用成本高;二是上述专利中的弹性件,一方面很容易因为风大而晃动或摆动,导致第二触点与第一触点接触,产生误报警,另一方面,因为弹性件不稳定,容易导致第二触点与第一触点接触不到位就分开,进而无法形成通路,无法报警,错失鱼儿;三是上述专利中报警器、抖动开关均固定在鱼竿竿稍上,更换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成本低、报警准确、更换维修便利的竿稍电子报警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竿稍电子报警器,包括鱼竿竿稍和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竿竿稍上设有感应机构,所述感应机构包括感应盒、控制芯片、陀螺仪芯片、控制开关、电池、电容c1、电阻r1和照明灯,所述报警器为蜂鸣器和/或感应灯,所述感应盒与鱼竿竿稍连接,所述感应盒内设有控制芯片、陀螺仪芯片、蜂鸣器、电池、电容c1和电阻r1,所述感应灯、照明灯、控制开关分别固定在感应盒表面,所述电容c1一端与电阻r1一端串联,电容c1另一端与电池负极gnd连接,电阻r1另一端与电池正极vcc1连接,控制开关的一端连接电池负极gnd,另一端连接控制芯片的第7脚pb0,控制芯片的第1脚vdd连接电阻r1的一端vcc,控制芯片第8脚vss连接电池负极gnd,控制芯片第2脚pb5连接感应灯和照明灯的正极,控制芯片第3脚pb4连接感应灯和照明灯的负极,控制芯片第4脚pb3连接蜂鸣器的负极,蜂鸣器的正极连接电池正极vcc1点,控制芯片的第5脚pb2连接陀螺仪芯片的第12脚scl,控制芯片的第6脚pb1连接陀螺仪芯片的第2脚sda,陀螺仪芯片的第3脚vddio跟第7脚vdd连接后,同时跟电阻r1的一端vcc连接,陀螺仪芯片的第9脚gdd跟第4脚nc、第8脚nc共同连接至电池的负极gnd,以利于使用时,当有鱼儿咬钩时,鱼竿竿稍会晃动或抖动,陀螺仪芯片能够精确感知鱼竿竿稍的位置变化,将信号传递给控制芯片,控制芯片启动蜂鸣器和/或感应灯进行报警。

4、本实用新型所述感应盒与鱼竿竿稍之间设有可拆卸机构,以利于方便拆卸感应盒,方便对感应盒内部件进行维修更换。

5、本实用新型所述可拆卸机构可以由上夹座、下夹座和卡扣组成,所述感应盒上设有上夹座和下夹座,所述上夹座上端与感应盒固定连接,下端设有上凹槽,所述上凹槽开口向下,所述下夹座与上夹座相对,下夹座上端设有下凹槽,所述下凹槽开口向上,所下凹槽和上凹槽相配合形成圆形的夹持腔,所述下夹座一端与感应盒铰接,另一端经卡扣与感应盒连接,所述鱼竿竿稍置于夹持腔内与上夹座和下夹座固定连接,以利于通过卡扣方便打开下夹座,夹持鱼竿竿稍,进而将感应座固定在鱼竿竿稍上。

6、本实用新型所述上夹座下端位于上凹槽两侧分别设有卡槽,所述上夹座左侧外壁间隔设有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与上夹座固定连接,

7、所述下夹座上端位于下凹槽两侧分别设有挤压球,所述挤压球具有弹性,所述挤压球经连接块与下夹座固定连接,上夹座与下夹座相对,挤压球挤压进入卡槽与卡槽配合连接,

8、所述下夹座外侧设有连接架,所述下夹座下端与连接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右端与感应盒铰接,连接架左端设有限位穿孔,所述限位穿孔与限位凸块相配合,限位凸块穿过限位穿孔与限位穿孔内壁相抵靠,将连接架左端与上夹座限位固定连接,以通过上夹座和下夹座相对夹持鱼竿杆稍,通过挤压球和卡槽配合卡接固定,然后连接架在通过限位穿孔、限位凸块进一步限位,使得感应盒紧紧固定在鱼竿竿稍上。

9、本实用新型所述上凹槽和下凹槽内设有防滑垫片,增加上凹槽、下凹槽对鱼竿竿稍的摩擦力。

10、本实用新型所述可拆卸机构也可以由上夹持块、下夹持块和连接件组成,感应盒下端设有上夹持块,所述上夹持块下端设有下夹持块,所述上夹持块呈半圆形,上夹持块两端分别径向向外延伸形成上凸耳,所述下夹持块呈半圆形,下夹持块两端分别径向向外延伸形成下凸耳,所述上夹持块和下夹持块相对形成圆形的夹持腔,所述上凸耳和下凸耳经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上凸耳上设有上穿孔,所述下凸耳上设有下穿孔,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端固定连接挡台,连接杆下端间隔设有连接块,连接块具有弹性,连接块外端到连接杆中心的距离大于连接杆的半径,连接块内端到连接杆中心之间设有间距,所述连接杆的外径与上穿孔或下穿孔的内径相配合,连接杆穿过上穿孔、下穿孔,经连接挡台和连接块限位,将上凸耳和下凸耳固定连接,以通过连接挡台和连接块将连接杆限位在上穿孔和下穿孔内,连接方便,牢固不易脱落。

11、本实用新型所述上夹持块内侧设有防滑垫片,所述下夹持块内侧设有防滑垫片,以通过防滑垫片增加上夹持块和下夹持块对鱼竿竿稍的夹持力。

12、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成本低、报警准确、更换维修便利等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竿稍电子报警器,包括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器上设有感应机构,所述感应机构包括感应盒、控制器和陀螺仪感应器,所述感应盒内设有控制器和陀螺仪感应器,所述控制器和陀螺仪感应器分别与感应盒固定连接,所述陀螺仪感应器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报警器设置在感应盒上,所述报警器与控制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竿稍电子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器为蜂鸣器和/或感应灯,所述蜂鸣器、感应灯分别固定在感应盒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竿稍电子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盒上设有照明灯,所述照明灯与控制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竿稍电子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盒上设有可拆卸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竿稍电子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机构包括上夹座、下夹座和卡扣,所述感应盒上设有上夹座和下夹座,所述上夹座上端与感应盒固定连接,下端设有上凹槽,所述上凹槽开口向下,所述下夹座与上夹座相对,下夹座上端设有下凹槽,所述下凹槽开口向上,所下凹槽和上凹槽相配合形成圆形的夹持腔,所述下夹座一端与感应盒铰接,另一端经卡扣与感应盒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竿稍电子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座下端位于上凹槽两侧分别设有卡槽,所述上夹座左侧外壁间隔设有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与上夹座固定连接,所述下夹座上端位于下凹槽两侧分别设有挤压球,所述挤压球具有弹性,所述挤压球经连接块与下夹座固定连接,上夹座与下夹座相对,挤压球挤压进入卡槽与卡槽配合连接,所述下夹座外侧设有连接架,所述下夹座下端与连接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右端与感应盒铰接,连接架左端设有限位穿孔,所述限位穿孔与限位凸块相配合,限位凸块穿过限位穿孔与限位穿孔内壁相抵靠,将连接架左端与上夹座限位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竿稍电子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凹槽和下凹槽内设有防滑垫片。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竿稍电子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机构包括上夹持块、下夹持块和连接件,感应盒下端设有上夹持块,所述上夹持块下端设有下夹持块,所述上夹持块呈半圆形,上夹持块两端分别径向向外延伸形成上凸耳,所述下夹持块呈半圆形,下夹持块两端分别径向向外延伸形成下凸耳,所述上夹持块和下夹持块相对形成圆形的夹持腔,所述上凸耳和下凸耳经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上凸耳上设有上穿孔,所述下凸耳上设有下穿孔,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端固定连接挡台,连接杆下端间隔设有连接块,连接块具有弹性,连接块外端到连接杆中心的距离大于连接杆的半径,连接块内端到连接杆中心之间设有间距,所述连接杆的外径与上穿孔或下穿孔的内径相配合,连接杆穿过上穿孔、下穿孔,经连接挡台和连接块限位,将上凸耳和下凸耳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竿稍电子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持块内侧设有防滑垫片,所述下夹持块内侧设有防滑垫片。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垂钓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竿稍电子报警器,包括鱼竿竿稍和报警器,鱼竿竿稍上设有感应机构,感应机构包括感应盒、控制器和陀螺仪感应器,鱼竿竿稍上设有感应盒,感应盒与鱼竿竿稍连接,感应盒内设有控制器和陀螺仪感应器,控制器和陀螺仪感应器分别与感应盒固定连接,陀螺仪感应器与控制器连接,报警器与控制器连接,报警器为蜂鸣器和/或感应灯,感应盒上设有照明灯,感应盒与鱼竿竿稍之间设有可拆卸机构,可拆卸机构可以由上夹座、下夹座和卡扣组成,可拆卸机构也可以由上夹持块、下夹持块和连接件组成,本技术操作方便、使用成本低、报警准确、更换维修便利。

技术研发人员:薛志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薛志发
技术研发日:2022123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