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紫魁茶树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快速建立繁殖体系的方法

文档序号:33758439发布日期:2023-04-18 16:34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以紫魁茶树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快速建立繁殖体系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织培养,具体涉及一种以紫魁茶树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快速建立繁殖体系的方法。


背景技术:

1、紫魁茶树是从贵州本地茶树湄潭苔茶群体种中筛选获得的茶树新品系,属于典型紫化茶树,茶苗短缺成为紫魁推广和应用的瓶颈。长期以来,紫化芽叶因制茶品欠佳而受到忽略,但随着茶叶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对紫化茶树资源的不断挖掘和创新利用,紫化茶树品种以其独具一格的茶叶品质、园林价值和保健功能得到重视,因此对紫化茶树品种的开发和品质提升的研究不断增加。

2、自茶树组织培养技术开展,已经从花药、茎段、胚状体等外植体中相继获得再生植株。茶树组培技术从最初的以茶树幼茎为外植体,研究茶树中咖啡碱的合成机理,到以茶树子叶、花药为材料诱导愈伤并分化得到再生植株,由于茶树材料不断多样和技术不断取得提高,在快速繁殖等方面取到了巨大的进展

3、快繁技术也叫离体繁殖或快速无性繁殖技术,茶树的离体快繁是指在无菌条件下,以人工控制环境作为辅助,使茶树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在培养基中培养,短时间产生较多植株的技术。茶树快繁具有培养周期短、增殖率高和管理方便等优点,可使珍稀濒危茶种得以保存。其中腋芽培养因在后续培养中繁殖系数高,可以连续产生丛生芽,并且遗传稳定,所以通常作为首选材料。一般认为带腋芽茎段的培养中,使用ms培养基更优。目前,茶树茎段的分化研究与分子生物技术密切结合,愈伤的形成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发植物细胞增殖有关,而芽的分化则与光合作用、次生代谢等有关。因此,针对紫魁茶树育苗数量不足的问题,可通过组培快繁体系为途径,从而为紫魁工厂化育苗与规模化种植提供技术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贵州特色紫化茶树“紫魁”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建立高效快速繁殖体系的方法,实现了紫魁茶树的高效快繁,为建立紫魁茶树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撑。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以紫魁茶树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快速建立繁殖体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s1、带腋芽茎段消毒处理:选择当年新发的4~5月健康枝条,剪取长7~8cm的带腋芽的紫魁茶树嫩绿枝条,剪去叶片,保留腋芽附近的叶柄,消毒处理后,用无菌刀片将枝条切成带有1~2个腋芽的小段外植体;

5、s2、腋芽萌发:将所述的小段外植体接种至含有0.20g/l活性炭(ad,activatedcarbon)的腋芽萌发培养基中,该腋芽萌发培养基为ms+2.00mg/l 6-ba+0.90mg/l iba+1.20mg/l ga3+0.20g/l活性炭,观察记录腋芽萌发生长情况45d,发现腋芽萌发率为94.29%,且芽苗生长快速,腋芽健壮,叶片舒展;

6、s3、腋芽增殖:待萌发培养基中的腋芽萌发到3cm左右时,将腋芽切下,基部斜切,接种至腋芽增殖培养基中,观察记录增殖芽的长势情况;

7、s4、 壮苗:将长势基本一致,生长至2~3cm的丛生芽剪成1~3株单芽,接种至壮苗培养基中,观察记录植株的长势情况并统计植株株高;

8、s5、生根:选取长势好、高度5cm左右的无根苗,用刀片将下端斜切,用无菌iba溶液浸泡后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

9、s6、炼苗和移栽:待生根培养基中的紫魁植株的根长和根数适宜时,选择长势基本一致的无菌苗移至温室,打开瓶盖自然光条件下炼苗6d,移栽基质选择v黄壤土:v蛭石=2:1。

10、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s1中,消毒处理时,将紫魁茶树腋芽茎段在立白洗洁剂溶液中浸泡8min,期间不断轻轻搅拌,用自来水细流反复冲洗0.5h以上;再将紫魁茶树嫩绿枝条在浓度为0.50%的多菌灵溶液中浸泡10min,期间不断搅拌,浸泡后用自来水细流冲洗3h以上;然后用2.00g/l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olyvinylpyrrolidone)浸泡20min,用75%酒精消毒2min,无菌水震荡洗涤紫魁茶树嫩绿枝条3次,再以20%次氯酸钠消毒13min,消毒后使用无菌水荡涤7次以上,防止因消毒试剂的残留对腋芽茎段造成伤害,荡涤后使用无菌吸水纸将茎段吸干,待水分干后,在超净工作台用无菌刀片将带腋芽茎段切成带有1~2个腋芽的小段外植体,小段外植体上端横切,下端斜切。

11、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s3中,腋芽增殖培养基为ms+3.50mg/l 6-ba+0.20mg/liba,观察记录增殖芽生长情况45d后,增殖系数达到了4.36。

12、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s4中,壮苗培养基为ms+2.00mg/l 6-ba+0.60mg/l iba,观察记录植株的长势情况,在第45d后发现株高为2.12cm。

13、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s5中,生根培养基为1/2ms+1.60mg/l iba,60d后观察生根率达到68.57%,平均生根数8.67,平均根长2.23cm。

14、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s6中,60d后将无菌苗移至温室,打开瓶盖自然光条件下炼苗6d,移栽基质选择v黄壤土:v蛭石=2:1。发现移栽后生长旺盛,叶片舒展,根部继续向下延伸。

15、进一步地,植物组织培养各个阶段的培养条件均为光照强度为2100 lx,每日光照12 h,培养温度(23±2)℃,以上培养基ph均调整为5.80。

16、本发明以紫魁茶树带腋芽茎段作为材料,成功建立了茶树高效的快繁体系,可在组织培养和工厂化育苗的步骤中进行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以紫魁茶树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快速建立繁殖体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紫魁茶树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快速建立繁殖体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1中,消毒处理时,将紫魁茶树腋芽茎段在立白洗洁剂溶液中浸泡8min,期间不断轻轻搅拌,用自来水细流反复冲洗0.5h以上;再将紫魁茶树嫩绿枝条在浓度为0.50%的多菌灵溶液中浸泡10min,期间不断搅拌,浸泡后用自来水细流冲洗3h以上;然后用2.00g/l 聚乙烯吡咯烷酮浸泡20min,用75%酒精消毒2min,无菌水震荡洗涤紫魁茶树嫩绿枝条3次,再以20%次氯酸钠消毒13min,消毒后使用无菌水荡涤7次以上,防止因消毒试剂的残留对腋芽茎段造成伤害,荡涤后使用无菌吸水纸将茎段吸干,待水分干后,在超净工作台用无菌刀片将带腋芽茎段切成带有1~2个腋芽的小段外植体,小段外植体上端横切,下端斜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紫魁茶树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快速建立繁殖体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3中,腋芽增殖培养基为ms+3.50mg/l 6-ba+0.20mg/l iba。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紫魁茶树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快速建立繁殖体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4中,壮苗培养基为ms+2.00mg/l 6-ba+0.60mg/l iba。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紫魁茶树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快速建立繁殖体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5中,生根培养基为1/2ms+1.60mg/l iba。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紫魁茶树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快速建立繁殖体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6中,60d后将无菌苗移至温室,打开瓶盖自然光条件下炼苗6d,移栽基质选择v黄壤土:v蛭石=2: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紫魁茶树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快速建立繁殖体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植物组织培养各个阶段的培养条件均为光照强度为2100 lx,每日光照12h,培养温度(23±2)℃,以上培养基ph均调整为5.80。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紫魁茶树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快速建立繁殖体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择当年新发的4~5月健康枝条,剪取长7~8cm的带腋芽的紫魁茶树嫩绿枝条,剪去叶片,保留腋芽附近的叶柄,消毒处理后,用无菌刀片将枝条切成带有1~2个腋芽的小段外植体,接种至腋芽萌发培养基中,待萌发培养基中的腋芽萌发到3cm左右时,将腋芽切下,基部斜切,接种至腋芽增殖培养基中,之后将长势基本一致,生长至2~3cm的丛生芽剪成1~3株单芽,接种至壮苗培养基中,选取长势好、高度5cm的无根苗,下端斜切,用无菌IBA溶液浸泡后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本发明实现了紫魁茶树高效的快繁体系,为建立紫魁茶树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撑。

技术研发人员:李岩,金炯亦,刘赟,林开勤,陈雨露,曾晓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