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损伤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

文档序号:33808047发布日期:2023-04-19 12:53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损伤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损伤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属于动物模型构建。


背景技术:

1、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自发性疼痛及痛觉超敏是其主要临床特征,其发病机制复杂,有多种病理生理学特征。

2、现有技术中通过物理和化学因素造成神经损伤,进而模拟临床各种原因导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比如通过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或结扎等方法,模拟物理因素及炎症因素建立外周神经损伤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其卡压的松紧程度、力度等控制只能通过人为观察进行判断,存在一定的人为误差,难以均衡,不能完全确保损伤程度的一致性。化学因素造成神经损伤的情形包括通过高血糖对神经损伤建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

3、由于引起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原因不同,尽管其临床表现相似,但其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存在明显差异。当前,随着热效应临床治疗方式的广泛应用,随之产生的相关治疗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情况也随之增多。常见的热效应治疗方式包括微波消融术,射频消融术,经皮激光消融术,高强度聚焦超声,其工作机理均是通过不同的能量方式产生局部热效应作用于靶组织,通过高温作用使组织凝固坏死达到灭活细胞和组织的目的。由于治疗靶点与神经的密切关系及手术操作相关的问题,术后神经损伤引起的疼痛的发生难以避免。

4、尽管热损伤后神经痛存在,但少见神经热损伤后修复及治疗相关研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神经热损伤相关临床模型。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热损伤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实现以下发明目的:构建一种热损伤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处理后5天形成机械性刺激神经痛,处理后7天形成热刺激神经痛,且神经痛的持续时间长。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热损伤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对成年雄性sd大鼠进行射频热凝处理;所述射频热凝处理的方法为采用双极射频模式,射频温度为65℃,脉率2hz、脉宽20ms,持续时间为 1min,进行两次射频热凝处理,间隔5分钟。射频位置为大鼠坐骨神经分叉向头端方向0.5cm处和1cm处。

4、射频热凝针接触坐骨神经后,出现足部抽动,表明到达预设位置。

5、射频热凝处理之前通过超声定位大鼠坐骨神经分叉处向头端方向0.5cm处和1cm处的位置和深度,并在皮肤上做好标记。

6、在进行射频热凝之前对大鼠饲养5天;所述饲养方法为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动物房及实验室的温度控制为23-26℃,相对湿度控制为40-60%,保证动物的生物节律,实行12小时的光照/黑暗循环环境设定,并自由提供食物和水;动物行为学实验均在白天进行,实验前3天每天将大鼠置于观察箱中适应30分钟。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取得以下有益效果:

8、(1)本申请通过射频热凝技术创建了一种稳定的热损伤后病理性神经疼痛的动物模型,可以应用于热损伤后神经修复和后续临床治疗研究。

9、(2)本发明构建得到热损伤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对机械性痛刺激反应敏感性和对热痛刺激的敏感性均提高,射频热凝处理后大鼠的行为学变化符合神经病理性神经疼痛的特征,射频热凝处理后5天形成机械性刺激神经痛,射频热凝处理后7天形成热刺激神经痛,神经痛持续至射频热凝处理后30天。光镜见坐骨神经损伤表现,背根神经节见nav1.8(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 1.8 )mrna表达增加



技术特征:

1.一种热损伤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成年雄性sd大鼠坐骨神经进行射频热凝处理;所述射频热凝处理的方法为采用双极射频模式,位置为大鼠坐骨神经分叉向头端方向0.5cm处和1cm处,射频温度为65℃,脉率2hz、脉宽20ms,持续时间为 1min,进行两次射频热凝处理,间隔5分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损伤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射频热凝处理之前通过超声定位大鼠坐骨神经分叉处向头端方向0.5cm处和1cm处的位置和深度,并在皮肤上做好标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损伤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射频热凝之前对大鼠饲养5天;所述饲养方法为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动物房及实验室的温度控制为23-26℃,相对湿度控制为40-60%,保证动物的生物节律,实行12小时的光照/黑暗循环环境设定,并自由提供食物和水;动物行为学实验均在白天进行,实验前3天每天将大鼠置于观察箱中适应30分钟。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损伤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所述构建方法为对成年雄性SD大鼠坐骨神经进行射频热凝处理;所述射频热凝处理的方法为双极射频模式,位置为大鼠坐骨神经分叉向头端方向0.5cm处和1cm处,射频参数如下:温度65℃,脉率2Hz、脉宽20ms,持续时间为1min,进行两次射频热凝处理,间隔5分钟。本发明构建得到热损伤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对机械性痛刺激反应敏感性和对热痛刺激的敏感性均提高,光镜见坐骨神经损伤,背根神经节见Nav1.8mRNA表达增加,射频热凝处理后的一序列变化符合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特征。

技术研发人员:任占杰,刘彦朋,于志军,黄科昌,翟永吉,王若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潍坊医学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