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甜叶菊中甜菊糖苷含量的方法

文档序号:34300393发布日期:2023-05-31 15:37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甜叶菊中甜菊糖苷含量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甜叶菊中甜菊糖苷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1、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又名“甜菊”、“甜草”、“甜茶”等,是菊科斯台维亚属的一种小型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巴拉圭以及巴西等国家,我国于上世纪70年代引种成功,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甜叶菊生产国和出口国。甜菊糖苷是甜叶菊叶片中的主要活性成分(约占叶片干重的4%~20%),主要包括甜菊苷(stevioside)、瑞鲍迪苷a(rebaudioside a)和瑞鲍迪苷c(rebaudioside c)。甜菊糖苷具有高甜度、低热量等特点,称为天然非营养型甜味剂。此外,还具有抗氧化、抑菌、抗病毒、抗肿瘤、治疗龋齿、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活性,常用于健康饮料和其他食物的天然甜味添加剂。然而,甜菊糖苷合成的调控机制尚待阐明。

2、表观遗传是指在核酸序列未发生改变的情况下,遗传物质出现了可遗传的变化,从而导致可遗传的表型改变。表观遗传调控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基因表达调控方式,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泛素化等),染色质可及性和非编码rna调控等。其中,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是表观遗传中的一种重要修饰方式,由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hat)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催化。hdac是基因表达的负调控因子,通过将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的赖氨酸残基去乙酰化抑制基因的表达。hdac抑制剂(hdac inhibitor,hdaci)通过与hdac结合抑制其催化活性,从而促进基因的转录表达。根据化合物结构的不同,hdaci主要分为苯酰胺类、氧肟酸盐、环肽类、短链脂肪酸类等。其中,烟酰胺(nicotinamide,nic)属于苯酰胺类抑制剂,nic抑制class iii型hdac。dna甲基化由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和dna去甲基化酶(dna demethylase)催化。5~氮胞苷(320~67~2;5~azacytidine)是一种重要的dna甲基化抑制剂,能够通过降低dna的甲基化水平来调节基因的表达,从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等过程。

3、因此,通过探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甜菊糖苷积累的影响,可以提供有效提高甜叶菊中甜菊糖苷含量的方法,为更好的开发甜叶菊的市场应用奠定一定的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甜菊糖苷的方法,能有效提高甜叶菊中甜菊糖苷的含量。

2、实现上述技术目的,包括以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一种制备甜菊糖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甜叶菊种子苗在含有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或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的培养基中培养不少于7天,收集甜叶菊种子苗的地上部,提取甜菊糖苷,获得甜菊糖苷。

4、一种提高甜叶菊中甜菊糖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甜叶菊种子苗在含有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或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的培养基中培养不少于7天。

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为nic,所述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为5~氮杂胞苷(5-azacytidine,5-azac)。

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nic在培养体系中的浓度为0.5~2.5mm;

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5~azac在培养体系中的浓度为15~60μm。

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nic在培养体系中的浓度为1.0~2.0mm;5~azac在培养体系中的浓度为25~50μm。

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nic在培养体系中的浓度为0.8~1.2mm,进一步优选为1.0mm和2.0mm;所述5~azac在培养体系中的浓度为22~35μm。,进一步优选为25μm和50μm。

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培养时间为7-14天。

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培养基为ms固体培养基,其包含以下浓度的组分:4.43±0.05g/l ms培养基、20±0.2g/l蔗糖、1.0±0.01g/l吗啉乙磺酸,ph5.8~6.0。

12、(2)按照料液比为18~22:1mg/ml向步骤(1)获得的样品中加入灭菌超纯水,55~65℃进行超声提取0.5~1.5小时,吸取上清液,过滤,得到甜菊糖苷

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提取甜菊糖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4、(1)将收集到的培养物的地上部用液氮研磨并冻干,获得样品;

15、(2)按照料液比为18~22:1mg/ml向步骤(1)获得的样品中加入灭菌超纯水,55~65℃进行超声提取0.5~1.5小时,吸取上清液,过滤,得到甜菊糖苷。

16、优选地,上述步骤(2)为:按照料液比为20:1mg/ml向步骤(1)获得的样品中加入灭菌超纯水,60℃进行超声提取1小时,吸取上清液,过滤,得到甜菊糖苷。

1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所述超声提取次数为1~2次,吸取上清液过滤后,合并滤液。

1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提取甜菊糖苷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19、(3)将步骤(2)蒸干浓度产物用灭菌超纯水重悬,过滤,收集滤液,得到甜菊糖苷。

20、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提供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或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在提高植物的甜菊糖苷含量中的应用。

2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植物为甜叶菊。

2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为nic。

2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所述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为5~azac。

2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nic在培养体系中的浓度为0.5~2.5mm;

2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5~azac在培养体系中的浓度为15~60μm。

2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nic在培养体系中的浓度为1.0~2.0mm。

27、优选地,所述nic的终浓度为0.8~1.2mm。

2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5~azac在培养体系中的浓度为25~50μm。

29、优选地,所述5~azac的终浓度为22~27μm。

30、本发明通过研究首次发现,使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或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处理甜叶菊种子苗,能有效提高甜叶菊中甜菊糖苷(包括甜菊苷(stevioside)、瑞鲍迪苷a(rebaudioside a)和瑞鲍迪苷c(rebaudioside c))的含量。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具有简单、快速、高效和成本低等优点,在农业、医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技术特征:

1.一种制备甜菊糖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甜叶菊种子苗在含有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或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的培养基中培养不少于7天,收集甜叶菊种子苗的地上部,提取甜菊糖苷,获得甜菊糖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为烟酰胺,和/或所述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包括5~氮杂胞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酰胺在培养体系中的浓度为0.5~2.5μm,优选为1.0~2.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5~氮杂胞苷在培养体系中的浓度为15~60μm,优选为25~5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时间为7~14天。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为ms固体培养基,其包含以下浓度的组分:4.43±0.05g/l ms培养基、1.0±0.01g/l吗啉乙磺酸、20±0.2g/l蔗糖、ph=5.8~6.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甜菊糖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或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在提高甜叶菊的甜菊糖苷含量中的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为烟酰胺,和/或所述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为5~氮杂胞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酰胺在培养体系中的浓度为0.5~2.5μm,优选为1.0~2.0mm;和/或5~氮杂胞苷在培养体系中的浓度为15~60μm,优选为25~50μm。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甜菊糖苷含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甜叶菊种子苗置于含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或DNA甲基化抑制剂的培养基中培养,收集培养物的地上部,提取甜菊糖苷。本发明还提供了含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或DNA甲基化抑制剂在提高甜叶菊的甜菊糖苷含量中的应用。本发明使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处理甜叶菊种子苗,能有效提高甜叶菊中甜菊糖苷的含量。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具有简单、快速、高效和成本低等优点,在农业、食品和医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罗鸣,李玉萍,邱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