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蒴果内酶处理的兰花种子萌发方法

文档序号:34603109发布日期:2023-06-29 01:46阅读:28来源:国知局
基于蒴果内酶处理的兰花种子萌发方法

本发明属于兰花繁殖,涉及兰花种子萌发,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蒴果内酶处理的兰花种子萌发方法。


背景技术:

1、兰花是中国传统名花,我国栽培兰花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兰花常采取分株、播种及组织培养繁殖。虽然一个兰花蒴果中有几万到上百万粒种子,但兰花种子非常小,仅有发育不完全的胚细胞,又无胚乳,萌发力极低,加之种皮不易吸收水分,用常规方法播种不易萌发。在自然界中兰花种子的萌发一般都需要依靠菌根真菌为其提供养分,且萌发时间非常长。目前兰花繁殖方式仍是传统的分株繁殖,数量少,时间长,萌发率低,无法达到规模化生产。随着兰花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兰花传统的繁殖方式已不能满足规模化产业发展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蒴果内酶处理的兰花种子萌发方法,可以方便、高效地促进兰花种子萌发。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蒴果内酶处理的兰花种子萌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3、s1、对兰花的蒴果进行表面清洗及消毒,晾干备用;配制酶液备用;

4、s2、在蒴果茎节一端依次连接第一针头、第一针头过滤器和第一注射器,第一注射器内吸取有s1配制的酶液;蒴果另一端蕊柱处依次连接第二针头和第二针头过滤器,通过第一注射器将酶液推入蒴果内,至第二针头过滤器有液体流出时停止;将蒴果及其连接的结构置于45℃-55℃环境中酶解反应4~6小时;

5、s3、用第二注射器吸取液体ms培养基20-30ml,在第一针头处替换下第一注射器,将第二注射器中的ms培养基注入兰花蒴果内,直至ms培养基从第二针头滤器流出10-12ml为止;将将蒴果及其连接的结构置于25℃-28℃环境中暗培养5-7天;

6、s4、去除蒴果两端的连接的结构,后取出蒴果内的种子接种涂布在培养基上进行萌发培养,使得兰花种子萌发。

7、进一步地,s1中兰花蒴果表面清洗时采用无菌水摇洗后捞出,消毒时采用75%的酒精擦洗蒴果表皮多次。

8、进一步地,s1中的酶液为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纤维素酶、中性蛋白酶、糖化酶中的一种或几种;加水配成溶液,质量浓度为0.05%-0.08%。

9、进一步地,所述酶液中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和糖化酶的质量比为1~2:1~2:1:1。

10、进一步地,s2中第一针头过滤器和第二针头过滤器的孔径为0.25μm。

11、进一步地,s2中酶解反应时,蒴果及其连接的结构放入培养皿,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进行酶解;每隔30分钟将第一注射器中的酶液推出0.5~1ml。

12、进一步地,s3中暗培养时,每隔1天将第二注射器中的ms培养基推出1~2ml。

13、进一步地,s4中的培养基为ms培养基,其中含有8~10wt%椰乳。

14、进一步地,s4中的培养条件为25℃~28℃,日光灯照明光照强度1500lx每天10~12h光照。

15、进一步地,该方法操作过程均为无菌操作,所用器具、水和培养基均进行无菌处理。

16、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根据兰花种皮的成分,采用复合酶处理专一性强,作用时间短,可以快速有效地去除种胚周围的种皮,且不会损坏兰花的种胚,安全高效;

18、2、采用兰花蒴果内进行酶处理可有效避免环境中杂菌的污染,更有益于兰花种子萌发;

19、3、采用兰花蒴果内进行酶处理,结合种子在蒴果内进行短期的暗培养,可较好地模拟自然环境中兰花种子萌发中共生菌的作用效果,有益于兰花种子萌发;

20、4、采用兰花蒴果连接针头、针头滤器、注射器进行酶液注入及清洗的结构方便处理流程与操作,并且接针头、双针头滤器、注射器均经过无菌处理,复合酶液经过针头滤器后也实现了过滤除菌,避免了杂菌的污染。

21、5、通过在兰花蒴果内进行酶处理,兰花种子的破壁率可达90%以上,兰花种子的萌发率可达60%以上,萌发时间缩短1/5-1/4,萌发效果良好。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蒴果内酶处理的兰花种子萌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兰花蒴果表面清洗时采用无菌水摇洗后捞出,消毒时采用75%的酒精擦洗蒴果表皮多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的酶液为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纤维素酶、中性蛋白酶、糖化酶中的一种或几种;加水配成溶液,质量浓度为0.05%-0.0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酶液中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和糖化酶的质量比为1~2:1~2: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第一针头过滤器和第二针头过滤器的孔径为0.25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酶解反应时,蒴果及其连接的结构放入培养皿,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进行酶解;每隔30分钟将第一注射器中的酶液推出0.5-1ml。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暗培养时,每隔1天将第二注射器中的ms培养基推出1-2ml。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的培养基为ms培养基,其中含有8~10wt%椰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的培养条件为25℃-28℃,日光灯照明光照强度1500lx每天10-12h光照。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操作过程均为无菌操作,所用器具、水和培养基均进行无菌处理。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蒴果内酶处理的兰花种子萌发方法,包括兰花蒴果的清洗、消毒,酶液的配制;然后利用注射器将酶液注入蒴果内进行酶解,后更换培养液对蒴果内进行清洗,最后取出蒴果内的种子接种涂布在培养基上进行萌发培养,使得兰花种子萌发。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萌发方法,具有原材料易得、操作处理方便,兰花种子萌发率高,萌发时间短等特点,能够实现兰花种子的快速萌发。

技术研发人员:邵伟,林直,熊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峡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