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选择适宜投喂织锦巴非蛤稚贝的饵料微藻的方法

文档序号:34657133发布日期:2023-07-04 21:40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选择适宜投喂织锦巴非蛤稚贝的饵料微藻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选择织锦巴非蛤稚贝适宜投喂饵料微藻的方法,属于水产养殖。


背景技术:

1、

2、 织锦巴非蛤(paphia textile)隶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双壳纲(bivalvia)、帘蛤目(veneroida)、帘蛤科(veneridae)、巴非蛤属(paphia),该贝适应性强、养殖周期短、产量高、肉质鲜美,深得消费者的喜爱,在民间有“花甲王”之美称,非常适合进行人工养殖。

3、织锦巴非蛤的自然资源量正逐年锐减,开展织锦巴非蛤苗种人工规模化繁育和增养殖,是决定其能否实现大规模人工养殖的关键,对补充其自然种群资源及丰富人民日益增长的海产品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单胞藻作为双壳贝类幼虫培育的重要饵料,是影响其生长速率和存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已有大量研究表明,优化单胞藻投喂种类、分析单胞藻营养价值等方式均有利于提高贝类幼虫培育生长速率及其存活率。

4、由于不同种类的微藻具有不同的营养组成,所以贝类体内的营养组分会随着饵料的变化而改变。饵料微藻的营养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脂类尤其是脂肪酸的组成,适宜的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的平衡对贝类幼体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

2、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选择适宜投喂织锦巴非蛤稚贝的饵料微藻的方法,用于鉴定织锦巴非蛤稚贝和饵料微藻中脂质的种类和含量,以选择出适宜投喂织锦巴非蛤稚贝的微藻种类以及配比,提高织锦巴非蛤稚贝的生长速率和存活率。

3、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选择适宜投喂织锦巴非蛤稚贝的饵料微藻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4、(1)培养饵料微藻:应用f/2培养基,采用液体摇瓶培养的方法,在适宜的温度和盐度条件下,培养需要的饵料微藻至对数后期;

5、(2)培养织锦巴非蛤稚贝:获得织锦巴非蛤初孵幼虫即d形幼虫后,根据织锦巴非蛤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饲喂培养的饵料微藻,饲喂至28天后附着苗全部脱板,即得织锦巴非蛤稚贝;

6、(3)提取脂质:用离心法收集步骤(1)培养的饵料微藻,获得藻泥后,采用液液萃取法,用氯仿—甲醇(2:1)提取织锦巴非蛤稚贝和饵料微藻的脂质,获得脂质样品;

7、(4)分析脂质:对脂质样品进行甲酯化,应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甲酯化后的脂质样品进行分析,得到质谱记录的质谱图;

8、(5)鉴定脂质:根据质谱图及标准品的色谱保留时间,确定各种脂质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

9、(6)分析脂肪酸数据:用数据分析软件,对稚贝和饵料微藻的长链脂肪酸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分析样品长链脂肪酸的组成特征和相关性;

10、(7)确定适宜投喂的饵料微藻:结合描述性统计评价样品长链脂肪酸的自然聚类特征和整体差异,比较不同饵料微藻与巴非蛤脂肪酸组成的相关性,确定适宜投喂织锦巴非蛤稚贝的饵料微藻的种类和比例。

11、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突出优点和效果:本发明应用脂肪酸检测技术明确了织锦巴非蛤稚贝和饵料微藻的脂肪酸组成特征和相关性,为织锦巴非蛤稚贝培养过程中饵料微藻的选择和评价提供了新方法,改变了织锦巴非蛤稚贝培养过程中饵料微藻的投喂随机性大的现状,非常适合于大规模产业化生产,为织锦巴非蛤苗种的大规模繁育打下了基础;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双壳贝类的苗种繁育。



技术特征:

1.一种选择适宜投喂织锦巴非蛤稚贝的饵料微藻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选择适宜投喂织锦巴非蛤稚贝的饵料微藻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培养饵料微藻;(2)培养织锦巴非蛤稚贝;(3)提取脂质;(4)分析脂质;(5)鉴定脂质;(6)分析脂肪酸数据;(7)确定适宜投喂的饵料微藻。本发明应用脂肪酸检测技术,明确了织锦巴非蛤稚贝和饵料微藻的脂肪酸组成特征和相关性,为织锦巴非蛤稚贝培养过程中饵料微藻的选择和评价提供了新方法,改变了织锦巴非蛤稚贝培养过程中饵料微藻的投喂随机性大的现状,非常适合于大规模产业化生产,为织锦巴非蛤苗种的大规模繁育打下了基础;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双壳贝类的苗种繁育。

技术研发人员:徐艳,陈瑞芳,邹杰,彭慧婧,柯珂,姜发军,赖俊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科学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