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颡鱼受精卵高效脱黏和孵化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310749发布日期:2023-05-31 21:08阅读: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黄颡鱼养殖,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黄颡鱼受精卵高效脱黏和孵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随着我国养殖业的发展,人工养殖的技术也越来越娴熟,鱼类养殖早已成为人工赖以生存的技术之一,不仅保证鱼类的生长,也能够保证人们经济的主要来源;

2、黄颡鱼是鲿科,属一种常见的淡水鱼,体延长,稍粗壮,吻端向背鳍上斜,后部侧扁,头略大而纵扁,头背大部裸露,吻部背视钝圆,口大,眼中等大,鼻须位于后鼻孔前缘,伸达或超过眼后缘,鳃孔大,向前伸至眼中部垂直下方腹面,背鳍较小,具骨质硬刺,前缘光滑,脂鳍短,基部位于背鳍基后端至尾鳍基中央偏前,臀鳍基底长,起点位于脂鳍起点垂直下方之前,胸鳍侧下位,骨质硬刺前缘锯齿细小而多,腹鳍短,末端伸达臀鳍,肛门距臀鳍起点与距腹鳍基后端约相等,尾鳍深分叉,末端圆,活体背部黑褐色,至腹部渐浅黄色,沿侧线上下各有一狭窄的黄色纵带,约在腹鳍与臀鳍上方各有一黄色横带,交错形成断续的暗色纵斑块,尾鳍两叶中部各有一暗色纵条纹。

3、黄颡鱼多栖息于缓流多水草的湖周浅水区和入湖河流处,营底栖生活,尤其喜欢生活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处,且腐殖质多和游泥多的地方,杂食性,自然条件下以动物性饲料为主,鱼苗阶段以浮游动物为食,成鱼则以昆虫及其幼虫、小鱼虾、螺蚌等为食,也吞食植物碎屑,分布于老挝、越南、中国、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南部,在中国分布于珠江、闽江、湘江、长江、黄河、海河、松花江及黑龙江等水系。

4、专利申请号cn202010668295.5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绿鳍马面鲀受精卵脱黏和孵化方法,所述的方法为将来源于地衣芽孢杆菌的碱性蛋白酶溶于海水中,制备成5g/l的脱黏溶液;收集绿鳍马面鲀的受精卵,将受精卵放入脱黏液中,不断翻动混匀,当受精卵不再相互粘黏、黏附于桶壁,并呈现一定光亮透明的状态时停止脱黏,脱黏后的受精卵通过增加海水盐度来分离受精卵和未受精卵,分离后的受精卵冲洗干净后按照正常程序孵化。本发明发方法能够减少孵化和育苗过程的病菌污染,提高孵化率和出苗率。

5、但是该方法在实际操作时,在对受精卵进行分离后,需要将分离后完全受精受精卵取出,进而在取出安全受精的受精卵过程中,容易导致搅动高浓盐水,造成漂浮在表面的受精卵下沉,处于底部的未受精卵上升,促使受精卵分离不彻底,中间夹杂未受精卵,需要采用多次分离方法,操作麻烦,费时费力,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黄颡鱼受精卵高效脱黏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解决方案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黄颡鱼受精卵高效脱黏和孵化的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黄颡鱼受精卵高效脱黏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步骤一、配置脱黏液,将100-125g滑石粉和20-25g食用盐加入10l水中,混合搅拌后得到悬浮液;

4、步骤二、将黄颡鱼受精卵放入脱黏液中,用羽毛缓慢且不断的搅动至30min,当受精卵不再相互粘黏,粘附于容器内壁,并呈现一定的光亮透明状时,即可停止脱黏;

5、步骤三、受精卵分离:

6、(1)将高浓盐水加入容器中,并且在容器的内部安装渔网,且在渔网的顶部、中部以及底部分别安装拉绳;

7、(2)将步骤二脱黏后的受精卵缓慢倒入装有高浓盐水的容器中,并使受精卵处于渔网的内部,混合均匀,并静置15min,观察受精卵的分离情况,当当大量光亮透明的受精卵出现上浮,且未受精的卵沉在容器的底部后,依次拉动渔网中部,顶部以及底部的拉绳,将渔网中部、顶部和底部进行锁紧;

8、(3)将容器中的渔网取出,此时,受精后的受精卵处于渔网的顶部位置,未完全受精的受精卵处于渔网的底部位置,打开渔网的底部,并不断用清水清洗,将未受精的受精卵排出,取出受精完全的受精卵,等待孵化。

9、一种黄颡鱼受精卵孵化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0、步骤四、在室内准备流水槽,并将流水槽的内部的水排放至4/5,将脱黏后的受精卵平铺在网布上,并将网布移至流水槽中,适当加大流水量,且在流水槽的内部增加氧气泵补充氧气,控制好流水槽温度以及养分;

11、步骤五、受精卵孵化2-3天后,将二氧化氯溶液加入至流水槽中不断混合,等到鱼仔陆续破膜,同时待7天后,每隔3天对鱼仔进行换水处理,且保证换水后的水温、养分以及氧气。

12、优选地,所述黄颡鱼受精卵与脱黏液的加入比例为30-35g/l。

13、优选地,在步骤三中,所述高浓盐水为海盐和盐水按照1:2.5比例混合而成,所述渔网的孔径为0.5-1.5mm,且渔网贴合在装有高浓盐水容器的内壁处。

14、优选地,所述流水槽内壁需要保持光滑,所述网布的孔径为0.8mm,所述流水槽内部必须保持水处于流动状态,且流水覆盖网布的1/4处。

15、优选地,所述流水槽内部流水的温度为18-25℃,溶氧量6-8mg/l,ph值为7-8.5。

16、优选地,所述流水槽的进水口处采用60-80目的滤网过滤后,排放至流水槽处。

17、优选地,在步骤二中,所述黄颡鱼受精卵经过脱黏后数量为30-40万粒,在步骤三中,经过分离后的受精完全受精卵数量为25-30万粒。

18、优选地,所述在步骤四中,在将黄颡鱼受精卵进行孵化前,需要将受精卵放入福尔马林溶剂中浸泡1-2min,所述福尔马林的浓度为3-5%。

19、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20、1、通过在对黄颡鱼受精卵进行脱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保证受精卵的脱黏效果,而且能够将受精完全的和未受精完全的受精卵进行高效分离,且提高受精卵的分离效果,避免黄颡鱼鱼仔在孵化的过程中,未受精卵在孵化池中容易腐坏,加剧病菌繁殖,影响受精卵孵化和后续苗种培育,采用该分离方式,能够避免受精卵分离不彻底的现象,减小高浓盐水的晃动,进而提高受精卵的孵化率;

21、2、通过将脱黏后的受精卵在温度、溶氧量、和ph值适宜的流水槽内进行孵化处理,并且通过控制水的流速,避免流速过大对受精卵造成冲刷,而且流动的流水槽能够将胚胎发育的代谢废物和网布上粘物上的杂质带走,保证受精卵在干净的环境下孵化,同时,在孵化前进行福尔马林浸泡,且在流水槽中加入二氧化氯溶液,能够对威胁受精卵孵化的剑水生物起到杀灭的效果,保证受精卵在安全的环境下孵化,提高黄颡鱼的存活率。



技术特征:

1.一种黄颡鱼受精卵高效脱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颡鱼受精卵孵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颡鱼受精卵高效脱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黄颡鱼受精卵与脱黏液的加入比例为30-35g/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颡鱼受精卵高效脱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所述高浓盐水为海盐和盐水按照1:2.5比例混合而成,所述渔网的孔径为0.5-1.5mm,且渔网贴合在装有高浓盐水容器的内壁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黄颡鱼受精卵孵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槽内壁需要保持光滑,所述网布的孔径为0.8mm,所述流水槽内部必须保持水处于流动状态,且流水覆盖网布的1/4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黄颡鱼受精卵孵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槽内部流水的温度为18-25℃,溶氧量6-8mg/l,ph值为7-8.5。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黄颡鱼受精卵孵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槽的进水口处采用60-80目的滤网过滤后,排放至流水槽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颡鱼受精卵高效脱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所述黄颡鱼受精卵经过脱黏后数量为30-40万粒,在步骤三中,经过分离后的受精完全受精卵数量为25-35万粒。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黄颡鱼受精卵孵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步骤四中,在将黄颡鱼受精卵进行孵化前,需要将受精卵放入福尔马林溶剂中浸泡1-2min,所述福尔马林的浓度为3-5%。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颡鱼受精卵高效脱黏和孵化的方法,具体涉及黄颡鱼养殖技术领域,包括步骤一、配置脱黏液、步骤二、受精卵脱黏,步骤三、受精卵分离,步骤四、流水槽控制,步骤五、受精卵孵化。本发明在对受精卵脱黏处理后,能够对未受精完全和受精完全的受精卵进行分离处理,避免黄颡鱼鱼仔在孵化的过程中,未受精卵在孵化池中容易腐坏,加剧病菌繁殖,影响受精卵孵化和后续苗种培育,保证黄颡鱼受精后的存活率,而且在孵化黄颡鱼的过程中,能够减少剑水生物对黄颡鱼的受精卵的存活造成影响,保证黄颡鱼在适合的环境下孵化,提高黄颡鱼的孵化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何金钊,潘全燕,陈子桂,冯鹏霏,覃定彪,唐东姣,冯勇翔,李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引育种中心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