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使用粉唑醇和有机颗粒延长病害防控有效期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730199发布日期:2023-07-07 23:59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联合使用粉唑醇和有机颗粒延长病害防控有效期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农药的施用,尤其涉及一种联合使用粉唑醇和有机颗粒延长病害防控有效期的方法。


背景技术:

1、病害防控的有效期通常也称之为持效期,是指将防控病害的药物施用于作物之上,药物能够保持防控病害目的的持续时间。选用持效期长的活性成分并将活性成分制成可以缓慢释放的剂型,是延长病害防控有效期最常用的方法。

2、粉唑醇内吸性较好,用于土壤处理时,其持效期可达100天以上。而粉唑醇颗粒剂的登记证目前只有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登记证号为pd20183957。基于粉唑醇颗粒剂对作物纹枯病、茎基腐病、白粉病、锈病、叶斑病等多种病害的防效效果优良、使用便利等优势,田园系多家企业与田园研发中心一直致力于粉唑醇使用寿命、使用多样性、推广价值性等多方面的研发,以期粉唑醇颗粒剂产品实现新的突破。

3、将粉唑醇与其他杀菌剂进行混配,也是延缓粉唑醇使用寿命、扩展杀菌谱或延长持效期的常用技术手段。目前已经公开的技术,如cn101999367a公开了一种含有粉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具体公开了粉唑醇与三唑类杀菌剂三唑酮、苯醚甲环唑、四氟醚唑或氟环唑按照2~78∶2~78混配,对小麦白粉病、黄瓜炭疽病、苹果斑点落叶病、香蕉叶斑病等病菌具有明显协同作用,将其混剂制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悬乳剂等用于叶面喷施,药后14天仍有较好防效。又如cn103828825a、cn102172241a公开了粉唑醇与吡唑醚菌酯混配对黄瓜白粉病、小麦锈病等具有较好的协同效果,cn101946775a公开了粉唑醇与嘧菌酯混配对玫瑰白粉病具有明显协同作用,cn102204541a公开了粉唑醇与肟菌酯对黄瓜白粉病、小麦锈病等具有较好的协同效果等等。即在现有技术中,已经有较多的在先专利申请公开了粉唑醇与其他具有相同防治作用谱的杀菌剂混配,用于协同防治白粉病、锈病、叶斑病等。但是,现有技术中,却没有对粉唑醇与其他杀菌剂混配并以有机颗粒作为载体,同时实现提高防效和延长持效期的相关公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联合使用粉唑醇和有机颗粒延长病害防控有效期的方法,进一步提高粉唑醇与其他杀菌剂混配的防效,或进一步延长粉唑醇与其他杀菌剂混配的有效期。

2、为了解决前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联合使用粉唑醇和有机颗粒延长病害防控有效期的方法,具体是将粉唑醇与其他杀菌剂组分复配,并以有机颗粒作为载体,制成颗粒剂,单独或与作物种子、肥料、土壤混合后进行撒施处理;所述的有机颗粒中含有生物刺激素,生物刺激素和粉唑醇的质量比为1-50:1-10;所述其他杀菌剂是指与粉唑醇复配不产生拮抗的杀菌剂。

3、本发明对前述其他杀菌剂的具体成分不作过多限制,本发明的协同原理是基于生物刺激素和粉唑醇混合以实现提高防效和延长有效期,加入其他杀菌剂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扩大作用谱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因此,只要是与粉唑醇混配没有拮抗作用的杀菌剂组分,均可以作为本发明混配制剂的另一活性成分。以下仅作为优选方案,并非对本发明宗旨和保护范围的绝对限制。

4、进一步地,所述的生物刺激素包括腐殖酸、黄腐酸、粗蛋白、氨基酸、海藻酸、甲壳素、氨基寡糖素中的至少一种。

5、进一步地,所述生物刺激素为腐殖酸、氨基酸、海藻酸或氨基寡糖素中的一种,腐殖酸和粉唑醇质量比为1-50:1-5;氨基酸和粉唑醇质量比为1-5:1-5;海藻酸和粉唑醇质量比为1-10:1-5;氨基寡糖素和粉唑醇质量比为1-20:1-10。更进一步地,所述腐殖酸和粉唑醇质量比为20-30:1;氨基酸和粉唑醇质量比为1-5:1;海藻酸和粉唑醇质量比为1-5:1;氨基寡糖素和粉唑醇质量比为1:1或1:10。

6、进一步地,所述生物刺激素同时包括腐殖酸和海藻酸两种,所述腐殖酸、海藻酸与粉唑醇的质量比为20-50:0.1-5:1。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腐殖酸、海藻酸与粉唑醇的质量比例为20-50:0.2-2:1。再进一步地,所述的腐殖酸、海藻酸与粉唑醇的质量比例为40:0.5:1。

7、进一步地,所述其他杀菌剂包括内吸性杀菌剂或具备渗透传导作用的杀菌剂。更进一步地,所述其他杀菌剂包括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丙硫菌唑、氟环唑、戊唑醇、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嘧菌酯、肟菌酯、氟啶胺、咪鲜胺、噻呋酰胺、咯菌腈、多菌灵、萎锈灵、精甲霜灵、氟唑菌酰羟胺。

8、进一步地,所述的撒施,包括将所得颗粒剂与小麦种充分混匀后条播;或与玉米底肥、口肥充分混匀后穴播;或与水稻追肥充分混匀后撒播;或与花生底肥充分混匀后撒播、条播、穴播。

9、进一步地,所述病害,包括小麦茎基腐病、纹枯病、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玉米茎基腐病、纹枯病、锈病、大斑病、小斑病;水稻纹枯病、稻瘟病;花生茎基腐病、褐斑病。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粉唑醇与其他杀菌剂复配并以有机颗粒为载体制成颗粒剂施用的方案,有机颗粒中的生物刺激素能够协同提高粉唑醇(和其他杀菌剂复配)的防治效果,更进一步延长粉唑醇(和其他杀菌剂复配)的防治有效期。



技术特征:

1.一种联合使用粉唑醇和有机颗粒延长病害防控有效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粉唑醇与其他杀菌剂组分复配,并以有机颗粒作为载体,制成颗粒剂,单独或与作物种子、肥料、土壤混合后进行撒施处理;所述的有机颗粒中含有生物刺激素,生物刺激素和粉唑醇的质量比为1-50:1-10;所述其他杀菌剂是指与粉唑醇复配不产生拮抗的杀菌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使用粉唑醇和有机颗粒延长病害防控有效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刺激素包括腐殖酸、黄腐酸、粗蛋白、氨基酸、海藻酸、甲壳素、氨基寡糖素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使用粉唑醇和有机颗粒延长病害防控有效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刺激素为腐殖酸、氨基酸、海藻酸或氨基寡糖素中的一种,腐殖酸和粉唑醇质量比为1-50:1-5;氨基酸和粉唑醇质量比为1-5:1-5;海藻酸和粉唑醇质量比为1-10:1-5;氨基寡糖素和粉唑醇质量比为1-20:1-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合使用粉唑醇和有机颗粒延长病害防控有效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腐殖酸和粉唑醇质量比为20-30:1;氨基酸和粉唑醇质量比为1-5:1;海藻酸和粉唑醇质量比为1-5:1;氨基寡糖素和粉唑醇质量比为1:1或1: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使用粉唑醇和有机颗粒延长病害防控有效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刺激素同时包括腐殖酸和海藻酸两种,所述腐殖酸、海藻酸与粉唑醇的质量比为20-50:0.1-5: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合使用粉唑醇和有机颗粒延长病害防控有效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腐殖酸、海藻酸与粉唑醇的质量比例为20-50:0.2-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使用粉唑醇和有机颗粒延长病害防控有效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杀菌剂包括内吸性杀菌剂或具备渗透传导作用的杀菌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联合使用粉唑醇和有机颗粒延长病害防控有效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杀菌剂包括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丙硫菌唑、氟环唑、戊唑醇、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嘧菌酯、肟菌酯、氟啶胺、咪鲜胺、噻呋酰胺、咯菌腈、多菌灵、萎锈灵、精甲霜灵、氟唑菌酰羟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使用粉唑醇和有机颗粒延长病害防控有效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撒施,包括将所得颗粒剂与小麦种充分混匀后条播;或与玉米底肥、口肥充分混匀后穴播;或与水稻追肥充分混匀后撒播;或与花生底肥充分混匀后撒播、条播、穴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使用粉唑醇和有机颗粒延长病害防控有效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害,包括小麦茎基腐病、纹枯病、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玉米茎基腐病、纹枯病、锈病、大斑病、小斑病;水稻纹枯病、稻瘟病;花生茎基腐病、褐斑病。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农药的施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联合使用粉唑醇和有机颗粒延长病害防控有效期的方法,具体是将粉唑醇与其他杀菌剂组分复配,并以有机颗粒作为载体,制成颗粒剂,单独或与作物种子、肥料、土壤混合后进行撒施处理;所述的有机颗粒中含有生物刺激素,生物刺激素和粉唑醇的质量比为1‑50:1‑10;所述其他杀菌剂是指与粉唑醇复配不产生拮抗的杀菌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粉唑醇与其他杀菌剂复配并以有机颗粒为载体制成颗粒剂施用的方案,有机颗粒中的生物刺激素能够协同提高粉唑醇(和其他杀菌剂复配)的防治效果,更进一步延长粉唑醇(和其他杀菌剂复配)的防治有效期。

技术研发人员:梁锋,刘妤玲,班定宁,陈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田园北方药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