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75650发布日期:2023-06-28 13:02阅读:37来源:国知局
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养殖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循环水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1、渔业养殖中,为了提高单个养殖池的收益,会尽可能提高养殖密度而提高经济效益。但是,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水中的固体颗粒物、氨氮与亚盐含量会快速提高,导致养殖池内不再适合鱼类生存,进而增大了养殖的损耗率,减少了收益。

2、目前,对于高密度养殖的水质处理的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化效果好、高效节能稳定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

3、养殖池,其顶部开口,并具有用于养殖水产的养殖空间;

4、微滤机,其设置于所述养殖池的下游,接收所述养殖池中上部的水并进行微滤处理;

5、mbbr生化池,其设置于所述微滤机的下游,用于接收并处理水;

6、反硝化生物滤池,其设置于所述mbbr生化池的下游,用于接收水并反硝化处理;

7、溶氧设备,其设置于所述反硝化生物滤池的下游,用于接收水并进行增氧及消杀处理;

8、其中,所述溶氧设备的出口与所述养殖池相通,而将经过处理后的水输送至所述养殖池内。

9、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养殖池的中心设有竖向延伸的连接管、位于所述连接管底部的鱼马桶以及与所述鱼马桶连接的集污管和排水管,所述连接管上设有入水孔,以供所述养殖池中上部的水进入所述鱼马桶,所述养殖池的中上部水经所述连接管流至所述排水管,所述养殖池的底部水经所述鱼马桶流至所述集污管,所述排水管与所述微滤机连通。

10、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管顶部设有管帽,所述入水孔开设于所述连接管的中部;

11、所述微滤机位于所述鱼马桶的下游,且所述养殖池的液位高于所述微滤机,使所述养殖池上部的水通过液位差自流入所述微滤机内。

12、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循环水养殖系统还包括依次设置的沉淀箱、生态塘和砂滤罐;

13、所述集污管与所述沉淀箱连接,所述微滤机与所述沉淀箱连接,所述反硝化生物滤池与所述沉淀箱连接;

14、经所述沉淀箱沉淀后的上清滤液进入所述生态塘,所述砂滤罐的出水口与所述养殖池连通,而向所述养殖池提供水。

15、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沉淀箱包括多个初级沉淀池、污泥沉淀池、出水堰、气提设备以及排污泵;

16、所述初级沉淀池用于接收所述集污管、所述微滤机以及所述反硝化生物滤池的污水并进行沉淀;

17、所述气提设备的一端位于所述初级沉淀池的下部,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污泥沉淀池处,而将所述初级沉淀池下部的污泥输送至所述污泥沉淀池;

18、所述出水堰位于所述初级沉淀池的上方,并与所述生态塘连接,而向所述生态塘提供所述沉淀池上方的滤液,所述排污泵位于所述污泥沉淀池内,以将污泥泵出所述污泥沉淀池。

19、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循环水养殖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沉淀箱下游的脱水设备,所述脱水设备接收所述排污泵泵出的污泥并进行脱水处理。

20、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微滤机包括支架、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滚筒以及设置于所述滚筒内壁上的滤网;

21、所述微滤机还包括反冲洗设备、反洗污水槽、缓冲池、第一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位于所述缓冲池内,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位于所述mbbr生化池内;

22、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与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的液位差大于预设值时,所述反冲洗设备冲洗所述滤网。

23、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mbbr生化池包括用于容纳悬浮生物填料和水的池体、位于所述池体内的多个曝气管以及生化池网;

24、所述池体的侧部的上部设有出水口,所述生化池网设置于所述出水口处,所述曝气管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曝气孔。

25、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反硝化生物滤池包括池体、进水管路、出水管路以及排污管路;

26、所述池体内部具有空间;所述池体的上部开设有进水口、下部开设有出水口,底部开设有排污口;

27、所述进水管路连接所述mbbr生化池和所述池体上的进水口,所述出水管路一端与所述排污口连通,另一端穿过所述池体上的出水口并伸出池体外,所述排污管路与所述排污口连通;

28、所述进水管路还与所述出水管路连通,而使所述mbbr生化池的水直接进入所述出水管路。

29、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池体内还设有上筛网以及间隔位于所述上筛网下方的下筛网;

30、所述下筛网的底部设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水平延伸,且所述曝气管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多个曝气孔。

31、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溶氧设备包括:

32、壳体,其内开设有溶氧腔,所述壳体的上端间隔设置有入水口和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入水口的下方,所述壳体的下部设置有出水口;

33、紫外线灯,其容置于所述溶氧腔内,且位于所述溶氧腔的下部,所述紫外线灯沿水平方向延伸;

34、防冲击件,其容置于所述溶氧腔内,所述防冲击件位于所述入水口的正下方,且位于所述紫外线灯的上方,以用于避免由所述入水口进入的水直接冲击至所述紫外线灯上,所述防冲击件包括两倾斜的挡片,所述挡片沿远离另一挡片的方向向下倾斜,且各所述挡片沿倾斜方向的延长线与所述紫外线灯顶部所在的水平线的交点位于紫外线灯长度方向的外侧。

35、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养殖池的顶部的周缘设有溢流槽,所述溢流槽与所述微滤机连通。

36、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37、本发明中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微滤机、mbbr生化池、反硝化生物滤池以及溶氧设备,养殖池上部的水进入微滤机内,微滤机对滤液进行过滤处理,微滤机处理后的滤液继续进入mbbr生化池内,并在mbbr生化池内进一步进行固液分离,然后再进入反硝化生物滤池中去除氨氮,接着再进入溶氧设备中进行消毒杀菌以及增氧处理,最后进入养殖池内,完成水的循环。该循环中,先经过mbbr生化池的处理,再经过反硝化处理,有氧mbbr会消耗水体的氧气,为后续的反硝化反应提供无氧环境,而能够更高效地去除亚硝酸盐。且反硝化生物滤池的物理过滤功能能够过滤掉有氧mbbr所产生的污泥。



技术特征:

1.一种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的中心设有竖向延伸的连接管、位于所述连接管底部的鱼马桶以及与所述鱼马桶连接的集污管和排水管,所述连接管上设有入水孔,以供所述养殖池中上部的水进入所述鱼马桶,所述养殖池的中上部水经所述连接管流至所述排水管,所述养殖池的底部水经所述鱼马桶流至所述集污管,所述排水管与所述微滤机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顶部设有管帽,所述入水孔开设于所述连接管的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养殖系统还包括依次设置的沉淀箱、生态塘和砂滤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箱包括多个初级沉淀池、污泥沉淀池、出水堰、气提设备以及排污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养殖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沉淀箱下游的脱水设备,所述脱水设备接收所述排污泵泵出的污泥并进行脱水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滤机包括支架、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滚筒以及设置于所述滚筒内壁上的滤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bbr生化池包括用于容纳悬浮生物填料和水的池体、位于所述池体内的多个曝气管以及生化池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硝化生物滤池包括池体、进水管路、出水管路以及排污管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内还设有上筛网以及间隔位于所述上筛网下方的下筛网;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氧设备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的顶部的周缘设有溢流槽,所述溢流槽与所述微滤机连通。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循环水养殖系统。该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微滤机、MBBR生化池、反硝化生物滤池以及溶氧设备。养殖池的顶部开口,并具有用于养殖水产的养殖空间;微滤机设置于养殖池的下游,接收养殖池上部的水并进行微滤处理;MBBR生化池设置于微滤机的下游,用于接收并处理水;反硝化生物滤池设置于MBBR生化池的下游,用于接收并反硝化处理;溶氧设备,设置于反硝化生物滤池的下游,用于接收水并进行增氧及消杀处理;其中,溶氧设备的出口与养殖池相通,而将经过处理后的水输送至养殖池内。

技术研发人员:谢飞龙,黎泽深,陈成光,吴长彩,陈溢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集渔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