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秸秆雷笋覆盖高效增产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905041发布日期:2023-07-27 13:32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稻秸秆雷笋覆盖高效增产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雷笋的种植上的地表覆盖增温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稻秸秆来保温增产增效的方法。


背景技术:

1、根据资料和农民经验,雷竹出笋的起点温度为9~10℃,低于10℃,不利于出笋,在冬季采用有机物覆盖,是提高雷竹园土壤温度的有效方法,一方面有机物覆盖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另一方面有机物在腐熟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释放热能,最终达到增温保温的目的。

2、还有笋农习惯用砻糠与鸭泥进行覆盖,虽当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多年后土壤盐碱化严重,保温层经常高于25℃,甚至达到30℃以上,发生当年竹鞭分化严重,雷笋产量大幅度下降,使雷竹园提前衰败,不利于持续经营。

3、近几年,在秸秆禁止焚烧的环保要求下,国家、省、市秸秆综合利用利好政策推动下,浙江等地由于水稻秸秆打捆机械的普及,稻秸秆收集、运输成本的降低和稻秸秆资源的丰富,越来越多的农户采用稻秸秆与砻糠覆盖。

4、相关的文献可以参考专利号为zl200910216147.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雷竹覆盖培育方法》(授权公告号为cn101720613b),该专利利用多种覆盖物覆盖雷竹,调节雷竹的生长环境。通过在干稻草覆盖前,先覆盖一层鸡粪或鸭粪,从而调节稻草的c/n比,达到微生物生长合适的c/n比,另外,使用稻草和砻糠覆盖,既保温,又透气,为微生物的繁殖提供足够的氧气。

5、还可以参考专利号为200910246467.3的中国发明专利《反季节培育有机雷笋的技术与方法》(授权公告号为cn102077748b),该专利采用竹叶、鸡粪、鸭粪、猪粪、厩肥、人粪尿、秸秆、绿肥、木屑、稻草、甘蔗皮、有机垃圾、砻糠这些有机物,经一定比例混合后覆盖,其覆盖厚度为25~30厘米,在覆盖物上再覆盖塑料薄膜。

6、申请号为201410803336.1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一种提高雷竹笋种苗繁育产量的种植方法》(申请公布号为cn104509361a),该申请中覆盖竹园的覆盖材料主要是竹叶、砻糠、稻草、麦壳或杂草,覆盖方法一般采用双层覆盖法,下层为增温层,15cm-20cm,采用的增温材料为竹叶、稻草或杂草,上层为保温层,10cm-20cm,采用的增温材料为砻糠;控制地表温度为15℃左右。

7、但由于水稻收割后秸秆打捆机打捆的稻秸秆长度在30-50厘米,根据常规利用有机物覆盖反季节培育雷笋早出技术,需要粉碎至0.1-0.5厘米,如果稻秸秆不经粉碎直接覆盖,则增温达不到预期效果,一般在18℃以下,不利于雷笋高效增产,在浙江亚热带季风湿润地区,稻秸秆切碎需要增加200元左右/吨成本,1亩雷竹园如覆盖5吨稻秸秆,需多出1000元左右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另外提供一种稻秸秆雷笋覆盖高效增产的方法。

2、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稻秸秆雷笋覆盖高效增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3、每年11月中下旬至12月中下旬,在雷竹园内先覆盖松散的稻秸秆14~16厘米,压实后4~5厘米,用量为4.5~5.5吨/亩,

4、再施入商品有机肥2~3吨/亩或施入氮肥50~60公斤/亩,调节物料c/n至25~40:1;

5、均匀撒入稻秸秆总重0.1~0.5%秸秆腐熟剂;

6、再在上面覆盖14~16厘米砻糠,用量约为9~11吨/亩,整个覆盖物厚度控制在19~22厘米。

7、作为优选,所述的氮肥为尿素。

8、作为优选,所述的秸秆腐熟剂为有效活菌数达200亿/克。

9、所述的秸秆长度为30~50厘米。由于水稻收割后秸秆打捆机打捆的稻秸秆长度普遍在30~50厘米,可以直接从稻田里取用,而无需进一步打碎,利于节省成本指出。

10、最为最佳,包括如下步骤:

11、每年11月中下旬至12月中下旬,在雷竹园内先覆盖松散的稻秸秆15厘米,压实后5厘米,用量为5吨/亩,

12、再施入商品有机肥2吨/亩或施入氮肥50公斤/亩,调节物料c/n至25~40:1;

13、均匀撒入稻秸秆总重0.1%秸秆腐熟剂;

14、再在上面覆盖15厘米砻糠,用量约为10吨/亩,整个覆盖物厚度控制在20厘米。

15、雷竹园土壤表层温度为20~23℃。这个温度范围属于最佳的雷笋出笋最佳温度。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申请采用稻秸秆、砻糠双层覆盖并配合补充氮素和施用秸秆腐熟剂对雷竹园根系土层进行增温保温。上层砻糠覆盖保温,下层稻秸秆腐熟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来增温,下层补充氮素(调节c/n比)和施用秸秆腐熟剂来提高微生物分解稻秸秆的速度,以进一步提高热量的释放。增温保温最终达到促进根系土层温度提升,促进雷笋生长。上层砻糠保温减少热量散失,通过雷竹园地温增加,使覆盖层的温度比常规覆盖提高3~4℃,达到雷笋出笋的最佳温度20~23℃,促进雷竹根系生长竹笋早发生,提早出笋10~15天,总产量提高10%以上,在元旦、春节期间产量提高40%以上,提高雷笋的销售价值,增加经济效益。保温层经常高于25℃,甚至达到30℃以上,发生当年竹鞭分化严重,雷笋产量大幅度下降,使雷竹园提前衰败,不利于持续经营。因此,保温层温度需要精确控制才可以。



技术特征:

1.一种稻秸秆雷笋覆盖高效增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秸秆雷笋覆盖高效增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氮肥为尿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秸秆雷笋覆盖高效增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秸秆腐熟剂为有效活菌数达200亿/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秸秆雷笋覆盖高效增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秸秆长度为30~50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秸秆雷笋覆盖高效增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稻秸秆雷笋覆盖高效增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雷竹园土壤表层温度为20~23℃。


技术总结
一种稻秸秆雷笋覆盖高效增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每年11月中下旬至12月中下旬,在雷竹园内先覆盖松散的稻秸秆14~16厘米,再施入商品有机肥2~3吨/亩或施入氮肥50~60公斤/亩;均匀撒入稻秸秆总重0.1~0.5%秸秆腐熟剂;再在上面覆盖15厘米砻糠,用量约为10吨/亩,整个覆盖物厚度控制在20厘米。采用稻秸秆、砻糠双层覆盖并配合补充氮素和施用秸秆腐熟剂对雷竹园根系土层进行增温保温。上层砻糠覆盖保温,下层稻秸秆腐熟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来增温,下层补充氮素(调节C/N比)和施用秸秆腐熟剂来提高微生物分解稻秸秆的速度,以进一步提高热量的释放。

技术研发人员:张硕,朱为静,马建芳,周琼,杨挺挺,诸惠芬,虞如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市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中心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