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鳞鱼苗种繁育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74871发布日期:2023-08-09 18:47阅读: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细鳞鱼养殖,具体是指一种细鳞鱼苗种繁育技术。


背景技术:

1、细鳞鱼为冰期自北方南移的残留种,属冷水性山麓鱼类,生活于秦岭地区海拔900—2300m的山涧溪流中,除洪水期,很少在平原平流中见到,多在水流湍急、水质清澈、大型砾石底质的河段活动,产卵场多在浅水砂石底处,最小性成熟年龄3-5龄,性成熟个体2-3月产卵,产卵水温低于10℃,为肉食性鱼类,幼鱼主要以水生脊椎动物为食,成鱼除摄食鱼类外,也食被风吹落的陆生昆虫,细鳞鱼这类冷水鱼对养殖的自然环境要求高,所以较好的养殖环境和方法会得到较好品质的冷水鱼,现有的冷水鱼养殖主要是粗放型的池塘养殖,存在水质差,环境差,从而会导致苗种繁育存在产量低,营养价值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得到较好品质冷水鱼苗种的一种细鳞鱼苗种繁育技术。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细鳞鱼苗种繁育技术,它包括亲鱼的选择、亲鱼饲养、人工授精、受精卵孵化和苗种的培育。

3、步骤1:亲鱼的选择为在繁殖季节于自然水区采用流刺网捕捞的方式收集同品质亲鱼,进行种质鉴定,并从中筛选体型完整、色泽正常、体质健康、摄食良好、无病症和明显外伤的3龄以上亲本个体进行驯化、暂养;

4、步骤2:将步骤1中选取的亲鱼暂养水泥池内气泵充气,日光灯控光,光照强度约为600~900lx,24h光照,每3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二分之一,温度2-8℃,直至性腺发育成熟,溶解氧为5.0-8.0mg/l;

5、步骤3:通过人工挤压的方法获得优质精子和卵子,然后进行人工干法授精;

6、步骤4:洗卵后将受精卵放入水温6-8℃水温条件下、静水和微充气的100目孵化网箱中进行孵化,ph为7.6-8.4,溶解氧为5.0-7.4mg/l,经历15-20天完成孵化;

7、步骤5:仔稚鱼培育期间,仔稚鱼培育用水为经二级砂滤的自然淡水;光照强度900-1400lx,水温控制在6-9℃,ph7.8-8.2,溶解氧为5.0-8.0mg/l;仔鱼布池密度为240尾每立方米-260尾每立方米。

8、进一步的,在亲鱼饲养期间,水温从2-3℃逐步升温至6℃-8℃,升温时长7-9天,6℃-8℃维持4-5天;在随后的6-8天内,水温经历6-8℃逐步均匀降温至3-4℃的过程,此后水温维持在3-4℃左右;光照600~900lx,ph值7.0-8.5,溶解氧5.0-8.0mg/l。

9、进一步的,在仔稚鱼培育期间,孵出后2-3天开口,开始投喂轮虫和小球藻混合液,轮虫密度保持在2-3ind/ml,小球藻浓度为保持水体为淡绿色。

10、采用以上方法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通过精准控制亲鱼选择、饲养、人工授精、受精卵培育、孵化和仔稚鱼的培育,可以大大提高细鳞鱼或者哲罗鲑这类冷水鱼的产量和营养价值,同时可以减少死亡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细鳞鱼苗种繁育技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亲鱼的选择、亲鱼饲养、人工授精、受精卵孵化和苗种的培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鳞鱼苗种繁育技术,其特征在于:在亲鱼饲养期间,水温从2-3℃逐步升温至6℃-8℃,升温时长7-9天,6℃-8℃维持4-5天,在随后的6-8天内,水温经历6-8℃逐步均匀降温至3-4℃的过程,此后水温维持在3-4℃左右,光照600~900lx,ph值7.0-8.5,溶解氧5.0-8.0mg/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鳞鱼苗种繁育技术,其特征在于:在仔稚鱼培育期间,孵出后2-3天开口,开始投喂轮虫和小球藻混合液,轮虫密度保持在2-3ind/ml,小球藻浓度为保持水体为淡绿色。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鳞鱼苗种繁育技术,它包括亲鱼的选择、亲鱼饲养、人工授精、受精卵孵化和苗种的培育。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通过精准控制亲鱼选择、饲养、人工授精、受精卵培育、孵化和仔稚鱼的培育,可以大大提高细鳞鱼或者哲罗鲑这类冷水鱼的产量和营养价值,同时可以减少死亡率。

技术研发人员:康志永,陈伟兴,康萌,梁子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黑龙江北鱼渔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