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远海网箱养殖卵形鲳鲹渔获装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75208发布日期:2023-09-16 17:39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深远海网箱养殖卵形鲳鲹渔获装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远海网箱养殖卵形鲳鲹渔获装备。


背景技术:

1、卵形鲳鲹体高而侧扁,商品鱼规格一般为500g-600g,体长170—253mm,体高80-120mm,体宽12-18mm。

2、

3、国内外主流渔获装备主要有真空吸鱼泵、离心式吸鱼泵、射流吸鱼泵等,这些装备能解决活鱼起捕运输劳动强度大的问题,但真空吸鱼泵只能间隔吸捕,不能工作;离心式吸鱼泵的叶轮会对鱼类进行冲击导致鱼类受伤,普遍存在鱼体损伤较大,鱼类死亡率较高等问题;射流吸鱼泵由于能耗高,功率大,水体流速快,也存在对鱼体损伤大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深远海网箱养殖卵形鲳鲹渔获装备,该渔获装备可连续工作,具有较低的功率损耗,还可避免对鱼体造成机械损伤。

2、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深远海网箱养殖卵形鲳鲹渔获装备,包括依次连通的水泵、第一水管、集鱼器和第二水管;

4、所述集鱼器为一t型三通接头,包括侧面的集鱼口,以及两端的进口和出口;

5、所述第一水管的出水端段由所述集鱼器的进口密封插入所述集鱼器内并横向跨越所述集鱼口伸向t型三通接头的出口侧,且该出水端段的管径由大变小形成高压喷嘴,该出水端段与所述t型三通接头出口侧内壁的距离与所述卵形鲳鲹的体宽适配,所述集鱼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水管连通。

6、在将大型养殖渔场内的鱼集中起来后,将三通接头放入集鱼区中。启动水泵后,海水被吸入水泵,经水泵压缩后进入第一水管。第一水管为圆形管道,其出水端逐步缩小,使水压逐渐变大,形成喷射效果,喷射出来的水流再逐步扩散,压力逐渐变小。根据伯努利定律流速与界面面积成反比,流速增大则流体外压力降低,在高速湍流区外侧产生低压,形成一个近似的真空区,从而对靠近集鱼口的流体产生吸附效应,使集鱼区的鱼水混合物在负压作用下,由集鱼口被吸入,经第一水管出水端段与t型三通接头外壳之间的间隙,通过t型三通接头的出口以及第二水管将鱼渔获到船上。

7、由上可知,本发明渔获装备要顺利工作,必须保证能形成上述低压的真空区,根据具体实施方式部分的公式(1)、(2)可得:

8、

9、式中qmin为第一水管进口处的最小流量,单位m3/s;d1、d2分别表示断面一、二的直径;p1表示断面一处的压力;h为吸鱼的高度,即集鱼器与断面三的高程差;g表示重力加速度;γ为流体比重;

10、其中,断面一为第一水管进口断面;断面二为第一水管的喷嘴的断面;断面三为第二水管出口断面。

11、当第一水管进口的流量过大时,会产生空化现象,从而在液体中产生气泡,气泡被流体带到压力高于临界值的区域,会溃灭,溃灭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会导致鱼体表面损坏甚至导致鱼类的死亡,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还需对第一水管进口处的流量的上限进行控制,表达式如下:

12、

13、所以,将通过第一水管进口流量控制在qmin≤q≤qmax之间,既可以让装备完成连续地吸捕工作,又可避免流体产生空化,进一步降低对鱼体的损伤。

14、本发明还可改进如下:

15、所述集鱼器的集鱼口可设计为喇叭状,便于鱼进入。

16、所述第一水管的出水端段建议设计为锥形。这种逐渐变化的结构,相比于管径突然变大或变小,局部水头损失减少,流体能量损失小,流体能耗小。

17、所述集鱼器的出口侧管径由小到大变化后输出,从而形成扩散管作用。扩散管可减少鱼水流动的速度,从而降低鱼水压力,使高压力段只存在于一段较小的范围内,进一步降低对鱼体的损伤。

18、所述集鱼器的出口侧管段可分为3段,顺着水流方向分别为前段、中间段和后段,相比于中间段,前段和后端管径均由中间段起由小到大变化,所述第一水管的喷嘴位于所述前段内。集鱼器出口侧前段扩大的设计,更利于虹吸效应的产生,有利于增强饵料口处的吸力,后段扩大的设计,如前所述,主要用于降低鱼水压力。

1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集鱼器的出口侧管径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变化,形成两个锥形体,中间由平直的过渡段连接。前文已经陈述,这种逐渐变化的结构,有利于降低流体能量损失。

20、对于所述集鱼器,一般情况下,建议如下设置:第一水管主体部分管径是其喷嘴管径的3倍左右,喷嘴距离过渡段前端的水平距离为过渡段内径的1.5倍左右,使得所述喷嘴喷射出的水流方向与三通接头内壁平行,更利于带走管道内部的空气。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1)本发明装备可以连续不断地将鱼水混合物吸入到工作船中,而且由于无叶轮参与,可大大降低对鱼类的机械损伤,另外,本发明第一水管出水端段与t型三通接头出口侧内壁的距离与卵形鲳鲹的体宽适配,卵形鲳鲹相比于大部分鱼种,身体更为扁平,控制该距离与卵形鲳鲹的体宽适配,有利于管径的控制,从而有利于降低对流量、功率的需求;

23、2)本发明集鱼器出口侧管径由小到大变化,可降低水体的流速,使水体的高流速只存在于很短的距离,可更进一步避免鱼体受损;

24、3)通过调节水泵流量,选择一个比最小流量稍大的值即可完成吸捕的过程,可以降低能耗,通过调节水泵流量,选择一个比最大流量小的值,即可避免流体产生空化,进一步降低对鱼体的损伤。



技术特征:

1.一种深远海网箱养殖卵形鲳鲹渔获装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水泵、第一水管、集鱼器和第二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渔获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管进口流量控制在qmin≤q≤qmax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渔获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鱼器的集鱼口为喇叭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渔获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管的出水端段为锥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渔获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鱼器的出口侧管径由小到大变化后输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渔获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鱼器的出口侧管段可分为3段,顺着水流方向分别为前段、中间段和后段,相比于中间段,前段和后端管径均由中间段起由小到大变化,所述第一水管的喷嘴位于所述前段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渔获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鱼器的出口侧管径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变化,形成两个锥形体,中间由平直的过渡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渔获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管主体部分管径是其喷嘴管径的3倍左右,喷嘴距离过渡段前端的水平距离为过渡段内径的1.5倍左右。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远海网箱养殖卵形鲳鲹渔获装备,包括依次连通的水泵、第一水管、集鱼器和第二水管;所述集鱼器为一T型三通接头,包括侧面的集鱼口,以及两端的进口和出口;所述第一水管的出水端段由所述集鱼器的进口密封插入所述集鱼器内并横向跨越所述集鱼口伸向T型三通接头的出口侧,且该出水端段的管径由大变小形成高压喷嘴,该出水端段与所述T型三通接头出口侧内壁的距离与所述卵形鲳鲹的体宽适配,所述集鱼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水管连通。本发明装备可以连续不断地将鱼水混合物吸入到工作船中,而且由于无叶轮参与,可大大降低对鱼类的机械损伤,并且具有较低的功率损耗。

技术研发人员:胡昱,黄小华,陶启友,袁太平,庞国良,李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