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大豆秸秆灭茬输送的复合传动结构

文档序号:34387986发布日期:2023-06-08 07:15阅读:51来源:国知局
用于大豆秸秆灭茬输送的复合传动结构

本发明涉及的是应用于大豆秸秆除茬设备相关的,具体涉及的是用于大豆秸秆灭茬输送的复合传动结构。


背景技术:

1、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的土地收益,目前东北地区大多采用的是大豆与冬小麦的轮种方式,众所周知大豆耐寒性较差,要确保大豆霜前正常成熟,就需要在夏至前后播种,针对可能出现贪青晚熟的特殊气候,做好促早熟作业,这样才能来得及在大豆收获后的冬小麦抢种,众所周知大豆作物在收割以后会残留10-15公分的秸秆茬和大豆秸秆,为了便于后期的耕作,目前通行的办法是采用旋耕设备对土壤和大豆秸秆进行破碎从而实现继续耕种的目的,秸秆茬段在旋耕后会大量的混入破碎的土壤中,众所周知的是大豆秸秆是含有大量的木质素的,其逐渐腐熟分解的过程需要6-12个月,将大豆秸秆与破碎的土壤混合会导致土壤介质呈松散式的结构,会导致后期播种的农作物长势不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通行的办法是在秸秆上布施用于降解秸秆的生物菌种,布施有生物菌种的秸秆往往能在2-3个月内完全降解,但是秸秆在土壤中的降解过程会大量的消耗掉土壤中的氮肥,而作物缺少氮肥的直接表现,就是长势较差,叶面瘦黄,而显然冬小麦的抢种是不可能等2-3个月后等大豆秸秆完全降解后再进行的,因此这也是当前严重制约大豆和冬小麦轮种方式的推广的重要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大豆秸秆灭茬输送的复合传动结构,它能有效地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2、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包含一个与拖拉机对接的机箱1,所述机箱1内部通过隔板2分隔出菌种仓a和灭茬仓c,所述菌种仓a的一侧设置有独立的驱动腔b,该驱动腔b的下方延伸至灭茬仓c内,所述灭茬仓c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料口d和出料口e,所述灭茬仓c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主动辊4和从动辊5,该主动辊4与从动辊5之间通过传送带3带传动配合,所述灭茬仓c的进料口d处安装有用于铲土的铲土刀6,所述机箱1的下底面处由进料口d向出料口e的方向依次安装有旋耕机构100,开沟犁200和覆土铧300,所述机箱1下底面的四角处固定安装有滚轮400;

3、所述灭茬仓c内设置有灭茬刀架,该灭茬刀架由设置在驱动腔b内的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的灭茬仓c与菌种仓a之间通过布料装置连通,该布料装置由设置在驱动腔b内的驱动装置驱动;

4、所述的灭茬刀架包括第一刀盘7和第二刀盘8,该第一刀盘7与第二刀盘8之间通过刀盘轴9轴向对接,所述的第一刀盘7和第二刀盘8上环形阵列有一圈刀架台10,每个刀架台10上均安装有与其转动连接配合的刀片11;

5、所述的驱动装置包含一根与第一刀盘7轴向对接的驱动轴12,该驱动轴12的上端延伸至驱动腔b内与电机13的动力输出轴端对接,所述的电机13固定安装在电机安装板14上,该电机安装板14固定安装在驱动腔b的内壁上;

6、所述的布料装置包含固定安装在驱动轴12上的曲柄15,该曲柄15上安装有一个可以与其转动连接配合的轴套16,所述轴套16的一侧安装有第一轴座17,该第一轴座17上安装有可以与其转动连接配合的第一连杆18,所述第一连杆18的端部通过铰轴与第二轴座19转动连接配合,该第二轴座19固定安装在滑块20的端部,所述滑块20的上顶面处安装有滑轨21,所述的隔板2下底面处开设有可以与滑轨21间隙滑动配合的滑槽,所述滑块2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齿条22,所述齿条22的一侧设置有可以与其啮合配合的中空齿轮柱23,该齿柱23的上端向上轴向延伸出可以与隔板2转动连接配合的轴管24,所述轴管24的上端延伸至菌种仓a内向外径向延伸出一圈轴盘25,该轴盘25的下底面处可以贴合隔板2的上顶面处转动,所述齿柱23的底部设置有与其同心的波轮27,所述齿柱23的底部与波轮27之间通过环形阵列的波轮杆26固定连接成一体,该波轮27的上顶面处环形阵列有一圈波轮片28,所述波轮27上顶面处的中部同心固定有分料锥29。

7、所述铲土刀6与机箱1之间设置有定深装置,所述的定深装置包含一个正方体的定深框架30,所述定深框架30上顶面处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二连杆31,每个第二连杆31的端部通过铰轴与第三轴座32转动连接配合,该第三轴座32固定安装在机箱1的侧面上,所述定深框架30下底面处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三连杆33,该第三连杆33的端部通过铰轴与第四轴座34转动连接配合,该第四轴座34固定安装在铲土刀6上,所述进料口d的外侧安装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五轴座35,所述铲土刀6端面处的两侧通过铰轴与第五轴座35转动连接配合,所述定深框架30与进料口d相对一端的端面处固定安装有第六轴座36,该第六轴座36内设置有与其转动连接配合的丝杆37,所述丝杆37的下端与方管38螺旋配合,所述第六轴座36的下方设置有方管座39,所述的方管38与方管座39间隙滑动配合,所述方管38的下方延伸出方管座39与万向轮40固定相连,所述丝杆37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一个手轮371。

8、所述驱动腔b内设置有固定安装在驱动轴12上的主动锥形齿轮41,该主动锥形齿轮41的一侧设置有与其啮合配合的从动锥形齿轮42,所述从动锥形齿轮42上固定安装有与其同心的齿轮轴43,该齿轮轴43的端部穿过与其转动连接配合的机箱1与双链轮44轴向对接,所述的双链轮44通过第一链条45与旋耕机构100上的第一从动链轮46链传动配合,该第一从动链轮46固定安装在旋耕机构100的动力输入轴端,所述的双链轮44通过第二链条47与第二从动链轮48链传动配合,该第二从动链轮48安装在减速齿轮箱49的动力输入轴端,所述减速齿轮箱49固定安装在机箱1的侧壁上,所述减速齿轮箱49的动力输出轴端延伸至机箱1内与主动辊4的端部轴向对接。

9、所述菌种仓a和驱动腔b的顶部均安装有与其转动连接配合的上盖50。

10、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传动结构简单,该套传动结构能够将粉碎后的大豆秸秆完全粉碎后深埋,使得大豆秸秆的整个降解过程完全位于旋耕的耕层以下位置,使其远离冬小麦在初期生长的2-3个月内的根系,避免了因土壤介质疏松所导致的根系不牢,长势较差的现象。



技术特征:

1.用于大豆秸秆灭茬输送的复合传动结构,它包含一个与拖拉机对接的机箱(1),所述机箱(1)内部通过隔板(2)分隔出菌种仓(a)和灭茬仓(c),所述菌种仓(a)的一侧设置有独立的驱动腔(b),该驱动腔(b)的下方延伸至灭茬仓(c)内,所述灭茬仓(c)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料口(d)和出料口(e),所述灭茬仓(c)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主动辊(4)和从动辊(5),该主动辊(4)与从动辊(5)之间通过传送带(3)带传动配合,所述灭茬仓(c)的进料口(d)处安装有用于铲土的铲土刀(6),所述机箱(1)的下底面处由进料口(d)向出料口(e)的方向依次安装有旋耕机构(100),开沟犁(200)和覆土铧(300),所述机箱(1)下底面的四角处固定安装有滚轮(4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豆秸秆灭茬输送的复合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铲土刀(6)与机箱(1)之间设置有定深装置,所述的定深装置包含一个正方体的定深框架(30),所述定深框架(30)上顶面处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二连杆(31),每个第二连杆(31)的端部通过铰轴与第三轴座(32)转动连接配合,该第三轴座(32)固定安装在机箱(1)的侧面上,所述定深框架(30)下底面处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三连杆(33),该第三连杆(33)的端部通过铰轴与第四轴座(34)转动连接配合,该第四轴座(34)固定安装在铲土刀(6)上,所述进料口(d)的外侧安装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五轴座(35),所述铲土刀(6)端面处的两侧通过铰轴与第五轴座(35)转动连接配合,所述定深框架(30)与进料口(d)相对一端的端面处固定安装有第六轴座(36),该第六轴座(36)内设置有与其转动连接配合的丝杆(37),所述丝杆(37)的下端与方管(38)螺旋配合,所述第六轴座(36)的下方设置有方管座(39),所述的方管(38)与方管座(39)间隙滑动配合,所述方管(38)的下方延伸出方管座(39)与万向轮(40)固定相连,所述丝杆(37)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一个手轮(37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豆秸秆灭茬输送的复合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腔(b)内设置有固定安装在驱动轴(12)上的主动锥形齿轮(41),该主动锥形齿轮(41)的一侧设置有与其啮合配合的从动锥形齿轮(42),所述从动锥形齿轮(42)上固定安装有与其同心的齿轮轴(43),该齿轮轴(43)的端部穿过与其转动连接配合的机箱(1)与双链轮(44)轴向对接,所述的双链轮(44)通过第一链条(45)与旋耕机构(100)上的第一从动链轮(46)链传动配合,该第一从动链轮(46)固定安装在旋耕机构(100)的动力输入轴端,所述的双链轮(44)通过第二链条(47)与第二从动链轮(48)链传动配合,该第二从动链轮(48)安装在减速齿轮箱(49)的动力输入轴端,所述减速齿轮箱(49)固定安装在机箱(1)的侧壁上,所述减速齿轮箱(49)的动力输出轴端延伸至机箱(1)内与主动辊(4)的端部轴向对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豆秸秆灭茬输送的复合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种仓(a)和驱动腔(b)的顶部均安装有与其转动连接配合的上盖(50)。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大豆秸秆灭茬输送的复合传动结构,它属于应用于大豆秸秆除茬设备相关的技术领域,它包含一个与拖拉机对接的机箱(1),所述机箱(1)内部通过隔板(2)分隔出菌种仓(a)和灭茬仓(c),所述菌种仓(a)的一侧设置有独立的驱动腔(b),该驱动腔(b)的下方延伸至灭茬仓(c)内,所述灭茬仓(c)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料口(d)和出料口(e)。本发明传动结构简单,该套传动结构能够将粉碎后的大豆秸秆完全粉碎后深埋,使得大豆秸秆的整个降解过程完全位于旋耕的耕层以下位置,使其远离大豆在初期生长的2‑3个月内的根系,避免了因土壤介质疏松所导致的根系不牢,长势较差的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侯云龙,刘德泉,王跃强,邱红梅,陈亮,崔正果,王新风,马晓萍,陈健,胡金海,李洪鑫,聂波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