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flufenoxadiazam的农药组合物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66101发布日期:2023-08-18 13:27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flufenoxadiazam的农药组合物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药杀菌,公开了一种含flufenoxadiazam的农药组合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1、flufenoxadiazam属于苯甲酰苯胺类杀菌剂,化学名称为:2′-氟-4-[5-(三氟甲基)-1,2,4-噁二唑-3-基]苯甲酰苯胺,cas登录号为:1839120-27-2,其作用机制是作为组蛋白去乙酰化(hdac)的抑制剂,对大豆锈病、玉米锈病等病害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

2、氟环唑,cas登录号:133855-98-8,国际通用名:epoxiconazole,属于三唑类内吸性杀菌剂,能被植物的茎、叶吸收,并向上传导。其是一种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具有治疗和保护作用,是一种低毒安全杀菌剂,对锈病、立枯病及白粉病等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3、ipfentrifluconazole是由巴斯夫开发的新型三唑类杀菌剂,cas登录号为:1417782-08-1,其为甾醇生物合成中c14-脱甲基化抑制剂,可以有效防治多种病原真菌,如锈病及壳针孢菌引起的病害等,适用于大田作物、经济作物和特种作物等多种作物。

4、吡唑萘菌胺是先正达公司研发的一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该杀菌剂通过作用于蛋白复合体ii影响病原菌的呼吸链电子传递系统、阻碍其能量代谢,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最终导致其死亡。

5、锈病是由真菌中的锈菌目致病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其危害植物的叶、茎和果实,锈菌目致病菌一般只引起局部侵染,受害部位可因孢子积集而产生不同颜色的小疱点或疱状、杯状、毛状物,有的还可在枝干上引起肿瘤、粗皮、丛枝、曲枝等症状,或造成落叶、焦梢、生长不良等。锈病发病严重时孢子堆密集成片,植株因体内水分大量蒸发而迅速枯死。锈病分布广且危害性大,多见于禾谷类作物、豆科植物和果树等。很多作物的锈病是世界性的,有些有大区流行的特点,因此,在锈病发病严重时,导致作物结实率下降,严重影响产量和作物品质。

6、申请人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发现,将flufenoxadiazam和氟环唑、ipfentrifluconazole或吡唑萘菌胺中的任一种进行合理的复配,对多种锈菌目致病菌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尤其是针对小麦锈病和大豆锈病以及玉米锈病防效显著,增效作用明显,且对靶标作物安全,对环境友好。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flufenoxadiazam的农药组合物,并且提供了一种含flufenoxadiazam的农药组合物用于防治锈菌目病害的用途。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对锈菌目病害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能够有效抑制病原菌抗性的产生和发展,减少了药剂的使用剂量。

2、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含flufenoxadiazam的农药组合物,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包含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所述的活性成分a为flufenoxadiazam,所述的活性成分b为氟环唑、ipfentrifluconazole或吡唑萘菌胺中的任一种,所述的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质量比为1:35~40:1;

3、进一步地,所述的农药组合物中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质量比为1:25~20:1;

4、进一步地,所述的农药组合物中活性成分b为氟环唑,所述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质量比为1:10~20:1;

5、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农药组合物中活性成分b为氟环唑,所述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质量比为1:10~10:1;

6、进一步地,所述的农药组合物中活性成分b为ipfentrifluconazole,所述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质量比为1:25~20:1;

7、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农药组合物中活性成分b为ipfentrifluconazole,所述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质量比为1:10~10:1;

8、进一步地,所述的农药组合物中活性成分b为吡唑萘菌胺,所述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质量比为1:20~20:1;

9、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农药组合物中活性成分b为吡唑萘菌胺,所述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质量比为1:20~12:1;

10、进一步地,所农药组合物的总重量以100%wt计,所述的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总重量占所述的农药组合物的总重量的1%~80%;

11、进一步地,所述的农药组合物除了包含活性成分外还包括农业上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所述的辅助成分选自润湿剂、分散剂、乳化剂、增稠剂、崩解剂、防冻剂、消泡剂、溶剂、防腐剂、稳定剂、增效剂或载体中的一种或多种;

12、进一步地,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可以制备成农业上允许的任意一种制剂剂型,所述的制剂剂型选自固体制剂或液体制剂;

13、所述的固体制剂包括粉剂、颗粒剂、球剂、片剂、条剂、可湿性粉剂、油分散粉剂、乳粉剂、水分散粒剂、乳粒剂、水分散片剂、可溶粉剂、可溶片剂或可溶粒剂;

14、所述的液体制剂包括可溶液剂、可溶胶剂、油剂、展膜油剂、乳油、乳胶、可分散液剂、膏剂、水乳剂、油乳剂、微乳剂、脂剂悬浮剂、微囊悬浮剂、油悬浮剂、可分散油悬浮剂、悬乳剂、微囊悬浮-悬浮剂、微囊悬浮-水乳剂或微囊悬浮-悬乳剂;

15、进一步地,所述的液体制剂选自乳油、悬浮剂或微乳剂,所述的固体制剂选自水分散粒剂。

16、本发明还公开了如上所述的农药组合物用于防治作物锈菌目病害的用途;

17、进一步地,所述的锈菌目病害包括由以下致病菌引起的病害:柄锈菌属、胶锈菌属、多胞锈菌属、单胞锈菌属、层锈菌属或栅锈菌属;

18、进一步地,所述的作物为禾谷类作物、豆科植物和果树,所述的锈菌目病害为麦类锈病、玉米锈病、梨锈病、豆类锈病或苹果锈病;

19、更进一步地,所述的锈菌目病害为大豆锈病、玉米锈病或小麦锈病;

20、进一步地,将所述的农药组合物以有效剂量施用于病原菌和/或其发生的介质上和/或其生长环境中。

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22、1)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将作用机理不同的化合物进行合理的复配,对锈菌目病菌引起的病害防效显著,特别是小麦叶锈病、大豆锈病以及玉米锈病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

23、2)本发明复配所得农药组合物在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延长持药性方面优于单剂;

24、3)本发明复配所得农药组合物或制剂的杀菌协同增效提高的情况下,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对作物安全。



技术特征:

1.一种含flufenoxadiazam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包含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所述的活性成分a为flufenoxadiazam,所述的活性成分b为氟环唑、ipfentrifluconazole或吡唑萘菌胺中的任一种,所述的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质量比为1:35~4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农药组合物中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质量比为1:25~2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农药组合物中活性成分b为氟环唑,所述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质量比为1:10~20:1,优选为1:10~1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农药组合物的总重量以100%wt计,所述的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总重量占所述的农药组合物的总重量的1%~8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农药组合物除了包含活性成分外还包括农业上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所述的辅助成分选自润湿剂、分散剂、乳化剂、增稠剂、崩解剂、防冻剂、消泡剂、溶剂、防腐剂、稳定剂、增效剂或载体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可以制备成农业上允许的任意一种制剂剂型,所述的制剂剂型选自固体制剂或液体制剂;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农药组合物用于防治作物锈菌目病害的用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锈菌目病害包括由以下致病菌引起的病害:柄锈菌属、胶锈菌属、多胞锈菌属、单胞锈菌属、层锈菌属或栅锈菌属。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作物为禾谷类作物、豆科植物和果树,所述的锈菌目病害为麦类锈病、玉米锈病、梨锈病、豆类锈病或苹果锈病;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的农药组合物以有效剂量施用于病原菌和/或其发生的介质上和/或其生长环境中。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农药杀菌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含flufenoxadiazam的农药组合物,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包含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所述的活性成分A为flufenoxadiazam,所述的活性成分B为氟环唑、ipfentrifluconazole或吡唑萘菌胺中的任一种,所述的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质量比为1:35~40:1。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对植物锈菌目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能够有效延缓病原菌抗性的产生和发展,对作物安全,对环境友好。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葛家成,杨志鹏,刘金玲,李晶,隋书婷,张伟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凯源祥化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