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旱区盐渍化土地德国洋甘菊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168791发布日期:2023-08-18 14:37阅读: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干旱区植物种植栽培方案的设计与改进,具体公开一种干旱区盐渍化土地德国洋甘菊的栽培方法,主要是针对新疆干旱地区,特别是在中度盐化土壤荒地滴灌条件下种植德国洋甘菊的技术创新。


背景技术:

1、德国洋甘菊是菊科植物,原产欧洲,其精油可以帮助睡眠,缓解病人的发炎和疼痛症状,缓解由神经性皮肤瘙痒引起红肿及过敏症状。德国洋甘菊浑身是宝,其嫩苗可以做菜,用于调理人体上火症候,其花可以制茶和提炼精油,其精油是非常流行的保键和药物制品。新疆得天独厚的土地和光热资源成德国洋甘菊植物积聚苷类有效物质的有利条件,但干旱少雨的天气和日渐匮乏的水资源成为德国洋甘菊规模化种植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在新疆干旱区,特别是中度盐化荒地利用滴灌技术,解决德国洋甘菊在上述条件下生长过程中需水需求;减少盐分胁迫对德国洋甘菊种子萌发的影响等不利条件下制定合适的栽培方案。其中包括重点提供一种灌溉方式,在洋甘菊幼苗建植期创造相对低的盐分浓度环境,这对德国洋甘菊成功建植十分关键。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干旱区盐渍化土地德国洋甘菊的栽培方法,该栽培方法包括下述步骤:(一)选地和整地:选择土层厚度30cm以内,含盐量为1.5-2.0%的中度盐化土壤地块,播种前进行犁耙作业,使表层土壤平整细碎;(二)滴灌带布设:毛管滴灌带布设采用“一管一行”方式,滴灌毛管间距80-100cm,滴灌灌水器流量控制在1.8-3.0l/h;(三)播种:播种期每年9月中下旬,种植方式为条播,将德国洋甘菊种子用土或细沙和水湿拌至散粒,顺滴管带撒种植于毛管两侧区域,形成8-15cm宽的播种带,播种量控制在9.0-12.0kg/hm2;所述条播为条状撒播并且不覆土的裸播;(四)灌溉:播种后即进行滴灌,种子萌发出苗期,每天滴水早晚各一次,滴灌程度以播种区地表湿润无明水即可;滴水灌溉后3-5天,德国洋甘菊开始出苗,此后每天滴水灌溉1次;当小苗长出第二轮真叶后,间隔3天滴水灌溉1次,或以30cm以内土层土壤含水量12%作为补水判断;当年10月20号左右停止滴水灌溉,直至当年11月5号左右补冬灌水,冬灌水量控制在100m3/hm2;(五)田间管理:次年4月上旬,5cm地温达15℃以上,滴返青苗水,灌溉水量控制在150m3/hm2;之后每10-15天灌溉一次,并随水滴施水溶性有机肥;待植株生长到10-13cm时,进行间拔收获,将大棵株或过密株拔除,用作蔬菜,此间同步进行机械中耕除草工作;待植株生长到平均株高15-18cm,主茎花蕾即将开放时,及时采摘含苞待放的花骨朵用作胎菊花茶,待洋甘菊开花达盛花期时,用采茶机或自走式青储收割机一次收获18-20cm上部鲜花枝,用于提炼精油和纯露,采收完毕立即除草,浇水施肥,促使侧枝生长,如此可重复采摘花茶和收获花枝2-4次,待植株根系老化失去生长势后,即可翻地晾晒土壤,结束一季洋甘菊的种植。

3、本发明有益效果:本发明主要是针对新疆干旱地区提出的德国洋甘菊栽培解决方案。本发明遵循节约水资源和水盐运动规律,采用滴灌方式,有利于在滴管带附近区域即播种区创造低盐环境,缓解盐分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增加种子萌发率和幼苗成活率,实现幼苗成功建植。在每年9月底-10月初播种,充分考虑了种植区地下水资源少,冬季降雪丰富而其他时间降水较少等特点,可为德国洋甘菊生产过程中集约利用水资源,并为生产优质高产德国洋甘菊创造条件。



技术特征:

1.一种干旱区盐渍化土地德国洋甘菊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栽培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干旱区盐渍化土地德国洋甘菊的栽培方法,包括下述步骤:(一)选地和整地;(二)滴灌带布设;(三)播种;(四)灌溉;(五)田间管理。本发明遵循节约水资源和水盐运动规律,采用滴灌方式,有利于在滴管带附近区域即播种区创造低盐环境,缓解盐分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增加种子萌发率和幼苗成活率,实现幼苗成功建植。

技术研发人员:杨育霞,张俊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克拉玛依中科育农种植专业合作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