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及高效繁育方法

文档序号:35343524发布日期:2023-09-07 14:59阅读: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植物的组织培养,尤其是涉及一种白及高效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1、由于白及种子细小,无胚乳,发育不完全,在自然条件下很难萌发生长,种子直播的栽培管理要求较高,仅靠分株繁育,繁育效率低,而且耗种量大,很难满足大量栽培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及高效繁育方法,利用白及种子为外植体,采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繁育,具有繁育速度快,效率高等优点。

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白及高效繁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s1,种子来源

4、留种株选择品种特性纯正、生长健壮的植株,在4-5月份盛花期进行授粉,母本在授粉后立即摘除唇瓣,及时挂牌标志;

5、s2,种子质量检测方法及分级

6、对种子进行质量检测并进行分级;

7、s3,培养基配方

8、播种培养基:1/2ms+naa 0mg·l-1~0.5mg·l-1,附加蔗糖30g·l-1,琼脂粉7g·l-1,ph值为5.8;

9、增殖培养基:ms+6-ba 0.5mg·l-1~1.5mg·l-1+naa 0.1mg·l-1~0.5mg·l-1;附加蔗糖30g·l-1,琼脂粉7g·l-1,ph值为5.8;

10、生根培养基:1/2ms+naa 0.1mg·l-1~0.5mg·l-1+香蕉泥40g·l-1~80g·l-1+土豆泥40g·l-1~80g·l-1+活性炭2g·l-1;附加蔗糖30g·l-1,琼脂粉7g·l-1,ph值为5.8;

11、s4,外植体的采集与消毒

12、s4.1外植体的采集

13、于10月~11月,选择连续3d以上的晴天,选取3年生优良母株,采集饱满、无病虫害,果龄5个月以上,尚未开裂的成熟蒴果;

14、s4.2外植体消毒

15、采用酒精、次氯酸钠或氯化汞等对白及蒴果进行常规消毒;

16、s5,播种培养

17、用消过毒的手术刀切开消毒后备用的蒴果顶部,用无菌镊子将种子均匀抖落在播种培养基上,立即盖上瓶盖,做好标记后,移至培养室进行培养;

18、s6,增殖培养

19、待初代培养中的小苗长到约2cm高后,在无菌的接种器皿中,将聚集的小苗切分成小芽丛或单个壮芽,再将小芽丛接种到新鲜的增殖培养基上继续培养;继代培养周期为40d~60d;

20、s7,生根壮苗培养

21、待继代培养中的幼苗或丛生芽长到约4cm~8cm时,将其切分成单芽后接种到生根壮苗培养基中,培养30d~40d后,幼苗可生根3条以上;

22、s8,炼苗移栽

23、s8.1炼苗

24、生根壮苗培养后,初步形成假鳞茎和根系,叶片数≥2片的组培苗即可进入炼苗;

25、s8.2移栽

26、移栽苗标准:组培苗炼苗20d~40d后,假鳞茎直径≥3mm,株高≥6cm,根≥3条,叶片数≥2片,叶色浓绿,植株生长健壮的苗即可移栽至基质中驯化;

27、移栽季节:移栽应避开寒冷的11月至次年2月,选择风小、阳光弱的天气或时段进行;

28、移栽步骤:小心从培养瓶中轻轻取出试管苗,清水洗去粘附于苗上的培养基,用500倍的50%多菌灵或75%百菌清浸泡5min,晾至根系发白,即可植入疏松、保水、透气的基质中驯化;

29、s8.3移栽后管理

30、光照强度不超过20000lx,温度10℃~30℃,湿度65%~90%;新根萌动后可喷施叶面肥,氮、磷、钾比例分别为30﹕10﹕10和20﹕20﹕20的两种叶面肥1000倍液交替喷施,每7d~10d一次。同时做好红蜘蛛、蜗牛等病虫害防治;

31、s9,出圃标准

32、植入基质后假鳞茎直径≥6mm,株高≥9cm,根≥5条,叶片≥2片,茎粗≥1.0mm,植株生长健壮的苗即可出圃。

33、进一步地,s4.1中,采集后的蒴果自然阴干后,装于透气的容器中,置于通风、凉爽、干燥的环境中保存,保存时间不超过12个月为宜;或者置于4±1℃冰箱中保存,其保存时间不超过24个月。

34、进一步地,s4.2中,将蒴果用75%的乙醇浸泡30s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用0.1%氯化汞消毒液浸泡材料10min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并用无菌滤纸将蒴果上的水分吸干备用。

35、进一步地,s5中,培养条件为:温度为(28±2)℃,光照强度为2000lx~3000lx,光照时间为12h~16h/d;培养10d后种子开始萌发,20d~30d后肉眼可见一片小叶片,50d~70d后芽可长至1~2cm高;初代培养阶段,污染率应低于30%。

36、进一步地,s6中,每个培养瓶中接种小芽丛或单芽的数量为15~20株,并分布均匀;继代培养的温度、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同播种培养。

37、进一步地,s7中,生根壮苗培养的温度、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同播种培养。

38、进一步地,s8.1中,将组培苗连同容器一起移至与栽培环境相近的环境中,透光率50%~70%,温度10℃~30℃,自然光照炼苗20d~40d,以使组培苗适应自然光照和昼夜温差。

39、有益效果

40、本发明利用白及种子为外植体,采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繁育,具有繁育速度快,效率高等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白及高效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及高效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s4.1中,采集后的蒴果自然阴干后,装于透气的容器中,置于通风、凉爽、干燥的环境中保存,保存时间不超过12个月为宜;或者置于4±1℃冰箱中保存,其保存时间不超过24个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及高效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s4.2中,将蒴果用75%的乙醇浸泡30s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用0.1%氯化汞消毒液浸泡材料10min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并用无菌滤纸将蒴果上的水分吸干备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及高效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s5中,培养条件为:温度为(28±2)℃,光照强度为2000lx~3000lx,光照时间为12h~16h/d;培养10d后种子开始萌发,20d~30d后肉眼可见一片小叶片,50d~70d后芽可长至1~2cm高;初代培养阶段,污染率应低于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及高效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s6中,每个培养瓶中接种小芽丛或单芽的数量为15~20株,并分布均匀;继代培养的温度、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同播种培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及高效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s7中,生根壮苗培养的温度、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同播种培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及高效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s8.1中,将组培苗连同容器一起移至与栽培环境相近的环境中,透光率50%~70%,温度10℃~30℃,自然光照炼苗20d~40d,以使组培苗适应自然光照和昼夜温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白及高效繁育方法,留种株选择品种特性纯正、生长健壮的植株,在4‑5月份盛花期进行授粉,母本在授粉后立即摘除唇瓣;于10月~11月,选取3年生优良母株,采集饱满、无病虫害,果龄5个月以上,尚未开裂的成熟蒴果;进行常规消毒;均匀抖落在播种培养基上;待初代培养中的小苗长到2cm高后,将聚集的小苗切分成小芽丛或单个壮芽,再将小芽丛接种到新鲜的增殖培养基上继续培养;继代培养周期为40d~60d;待继代培养中的幼苗或丛生芽长到4cm~8cm时,将其切分成单芽后接种到生根壮苗培养基中,培养30d~40d后,幼苗可生根3条以上;炼苗移栽。本发明利用白及种子为外植体,采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繁育,具有繁育速度快,效率高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朱新焰,李晓杨,左应梅,许宗亮,起明菊,王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