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冬青微型盆景的培育方法

文档序号:35335635发布日期:2023-09-06 20:37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冬青微型盆景的培育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盆景培育,具体涉及一种冬青微型盆景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1、冬青(ilex chinensis sims)为冬青科冬青属植物,是我国的本土树种,生长缓慢,具有果色艳丽、适应性较强,耐修剪等特点,大量应用于道路绿化、庭院种植、盆景造型等方面。国内应用场景较多,但大多为大树利用,大树的生长周期长,单株价格低,此发明扩展了冬青的应用范围。完整、系统、可行、便于实施的冬青微型盆景制作方法较少,市场上类似的盆景质量参差不齐。

2、冬青的微型盆景造型过程和众多微型盆栽植物面临的问题一样,培育及后期养护时死亡率较高。究其原因,是由于微型盆栽容器内土壤较少,土壤通气性较差,所以冬青微型盆景制作过程中,首要解决的两个问题是种植方法的细化和种植基质的确定。本发明为解决冬青微型盆景繁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冬青微型盆景的培育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冬青微型盆景的培育方法,具体涉及种植基质配比、整体造型的培育方法。

2、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冬青微型盆景的培育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4、(1)前期培养种植:将冬青苗种植于前期种植基质中进行前期培养种植,挑选生长良好、无病虫害、叶形较小的2-3年生冬青苗,前期培养种植中,通过不断修剪进行生长势的调控,大于3年的冬青大苗后期移栽至石头容器中成活率较低;

5、(2)石头容器挑选及打孔;

6、(3)基质处理:在前期种植基质的基础上,添加质量百分比为5%的保水剂、质量百分比为12%的腐殖酸,混匀后得到盆景用基质,混匀后得到盆景用基质,保水剂和腐殖酸的添加促进苗木的增粗、高生长及新梢长度的生长;

7、(4)移栽前处理:将挑选的2-3年生冬青苗使用1%浓度的em菌液浇灌,短时间内降低苗木的蒸腾速率,降低植株水分代谢,减小植株的气孔导度(气孔开张度),降低植物co2气体交换的强度,配合剪去少许叶片,保留4-6片;

8、(5)移栽定植:先经过移栽前处理的冬青苗穿过石头容器顶部打孔处,修剪过长根系,随后将盆景用基质填充至石头容器中压实,并利用吸水棉对石头容器底部封口;

9、(6)冬青造型:通过搭建辅助判断装置判断冬青枝条的最佳造型时间后,对冬青枝条进行蟠扎造型得到冬青微型盆景,避免在生长旺盛期进行修剪造型,因树皮与木质部连接力小、伤流增加从而导致树体损伤,影响观赏效果。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步骤(1)中,前期种植基质,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包括45-50%蛭石、25-35%泥炭、10-15%珍珠岩以及5-10%花生油粕。

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步骤(2)中,石头容器挑选的具体步骤为,挑选深色且表面光滑,质地坚硬,f值在4-6的石头,经打磨抛光后,确定观赏面。

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步骤(2)中,石头容器打孔的具体步骤为,根据设计图制定表面打孔区域,从石头底部开始掏空,利用电钻进行石头打孔,留出足够空间供盆景用基质的填充,石头容器底部作收口状,防止土块脱出,打孔完成后浸泡消毒,得到石头容器。

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em菌液制作包括以下步骤:

14、(1)原料配比:红糖500g,固体菌种30g,无菌水20l;

15、(2)操作方法:将红糖用适量的热水溶解,再加入适量冷水至常温,补足无菌水至所需比例,水温控制在40℃以下,倒入菌种,使培养液温度在30-35℃,培养48小时,培养结束后测得ph值小于等于4,证明发酵成功,即可使用;

16、(3)配制浓度1%的em菌液,用量筒量100ml发酵好的em菌液,再用大量筒量9900ml的无菌水,在步骤(4)中,每株苗浇300ml1%浓度的em菌液。

1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步骤(6)中,所述辅助判断装置的结构包括不锈钢棍、防滑固定条、量角器、塑料固定卡扣、三角支撑腿以及数显拉力计。

1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辅助判断装置的搭建方法及通过搭建的辅助判断装置判断冬青枝条的最佳造型时间后,对冬青枝条进行蟠扎造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9、(1)将不锈钢棍以与冬青枝条主干相平行状态插入盆景用基质中,先于不锈钢棍底端安装三角支撑腿以提供支撑,再于不锈钢棍上固定量角器;

20、(2)利用塑料固定卡扣将冬青枝条主干与不锈钢棍进行固定,防滑固定条固定于待蟠扎造型的枝条上,即完成辅助判断装置的搭建;

21、(3)将数显拉力计的测量端挂于防滑固定条处,在秋冬季节,根据量角器的指示,先每隔一段角度对待蟠扎造型的枝条进行拉力记录,找到拉力相对较小的拉枝角度,记录该拉枝角度下的拉力数值;再每隔一段时间对待蟠扎造型的枝条记录拉动至该拉枝角度下的拉力,找到拉力数值相对较小的时间段后,即可对待蟠扎造型的枝条进行造型。

2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还包括后期管理,将冬青微型盆景适宜摆放在光照相对比较充足的位置,每隔2-3天,夏季气温高则每隔1-2天,用浸泡法泡水一次,每次1分钟,为满足植物生长的营养需要,每年可用稀释后的水培营养液浸泡2-3次,

2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后期管理中,可按审美适当修剪一些徒长或过密的枝条,若需要增加叶量,浸泡时用8%浓度的保水剂进行浇灌处理,使得冬青蒸腾速率增大,新梢数量增多。

2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5、(1)本发明对前期培养基质进行了组分设计,在常规基质蛭石+泥炭+珍珠岩的基础上,增加了油粕类成分,并经过验证对比可知,花生油粕相较于其他种类的油粕对冬青苗的根系密度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26、(2)本发明在前期培养基质的基础上,进行腐殖酸、保水剂、em菌剂的添加得到盆栽用基质,使得土壤营养元素更加丰富、保水性能更好,根系后期更加密集,提高了冬青苗在容器中的成活率。

27、(3)本发明在造型时间阶段的确定上,通过搭建辅助判断装置相较于盆景匠人的经验确定,提升了生产效率,可进行更加规范化、规模化生产应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冬青微型盆景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冬青微型盆景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前期种植基质,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包括45-50%蛭石、25-35%泥炭、10-15%珍珠岩以及5-10%花生油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冬青微型盆景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石头容器挑选的具体步骤为,挑选深色且表面光滑,质地坚硬,f值在4-6的石头,经打磨抛光后,确定观赏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冬青微型盆景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石头容器打孔的具体步骤为,根据设计图制定表面打孔区域,从石头底部开始掏空,利用电钻进行石头打孔,留出足够空间供盆景用基质的填充,石头容器底部作收口状,防止土块脱出,打孔完成后浸泡消毒,得到石头容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冬青微型盆景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所述辅助判断装置的结构包括不锈钢棍、防滑固定条、量角器、塑料固定卡扣、三角支撑腿以及数显拉力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冬青微型盆景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判断装置的搭建方法及通过搭建的辅助判断装置判断冬青枝条的最佳造型时间对冬青枝条进行蟠扎造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冬青微型盆景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期管理,将冬青微型盆景适宜摆放在光照相对比较充足的位置,每隔2-3天,夏季气温高则每隔1-2天,用浸泡法泡水一次,每次1分钟,为满足植物生长的营养需要,每年用稀释后的水培营养液浸泡2-3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冬青微型盆景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期管理中,还包括适当修剪一些徒长或过密的枝条,若需要增加叶量,水培营养液浸泡时再用8%浓度的保水剂进行浇灌处理。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冬青微型盆景的培育方法,属于盆景培育技术领域,(1)前期培养种植;(2)石头容器挑选及打孔;(3)基质处理:在前期种植基质的基础上,添加5%保水剂、12%腐殖酸,混匀后得到盆景用基质;(4)移栽前处理:将冬青苗使用1%EM菌液浇灌,剪去少许叶片,保留4‑6片;(5)移栽定植;(6)冬青造型:通过搭建辅助判断装置判断冬青枝条的最佳造型时间后,对冬青枝条进行蟠扎造型得到冬青微型盆景。本发明中的冬青微型盆景的培育方法提高了冬青苗在容器中的成活率,基质保水保温,养护成本低,可对类似的冬青属植物进行培育,规范化、规模化种植,提升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殷雅文,李庆光,郝明灼,邹义萍,梁有旺,陶文楷,黄亚健,凌杰,王泽民,杨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林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