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口黑鲈与河蟹的生态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820004发布日期:2023-10-22 09:01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口黑鲈与河蟹的生态养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黑鲈与河蟹养殖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大口黑鲈与河蟹的生态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1、大口黑鲈(学名:micropterus salmoides)是棘臀鱼科、黑鲈属鱼类。一般成熟体长在25~35厘米之间,最大可达50厘米。大口黑鲈身体呈纺锤形,侧扁,背肉稍厚,横切面为椭圆形。口裂大,斜裂,颌能伸缩齿为绒毛细齿,比较锐利。身体背部为青灰色,腹部灰白色。从吻端至尾鳍基部有排列成带状的黑斑。鳃盖上有3条呈放射状的黑斑。体被细小栉鳞。背鳍硬棘部和软条部间有缺刻,不完全连续;侧线不达尾鳍基部。第一鳃弓外鳃耙发达,骨质化,形状似禾镰,除耙背面外,其余三面均布满倒锯齿状骨质化突起,第五鳃弓骨退化成短棒状,无鳃丝和鳃耙。体被细小栉鳞。背部为青绿榄色,腹部黄白色。尾鳍浅凹形。

2、主要栖息在水温较暖的湖泊与池塘浅水处,或水流缓慢的溪流。雄性会挖掘巢穴,并有护卫卵及幼鱼之行为。强烈的领域行为,会攻击侵入的鱼类;生性凶猛,以鱼、虾、蟹及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原产于加拿大和美国。英国、法国、南非、巴西、菲律宾、中国等国家有引种繁殖。

3、河蟹也叫“螃蟹”和“毛蟹”,头部和胸部结合而成的头胸甲呈方圆形,质地坚硬。身体前端长着一对眼,侧面具有两对十分坚锐的蟹齿。螃蟹最前端的一对附肢叫螯足,表面长满绒毛;螯足之后有4对步足,侧扁而较长;腹肢已退化。河蟹的雌雄可从它的腹部辨别:雌性腹部呈圆形,雄性腹部为三角形。

4、河蟹是一种大型的甲壳动物,身体分21节,由于头部和胸部各节相互愈合,因此全身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二部分。成蟹背面墨色,头胸甲平均长7cm,宽7.5cm。

5、河蟹常穴居于江、河、湖沼的泥岸,夜间活动,以鱼、虾、动物尸体和谷物为食,每年秋季常洄游到出海的河口产卵,第二年3~5月孵化,发育成幼蟹后,再溯江回游。其肉质鲜嫩,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味食品。

6、现有技术中的水产养殖,大多数都是进行混养,但混养的方式容易导致鱼苗和蟹苗接触,容易导致蟹苗与鱼苗发生冲突,导致鱼苗或者蟹苗的损伤,不利于成长和捕捞后的售卖,同时大口鲈鱼在长大后也容易捕食河蟹,不利于长期混养,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大口黑鲈与河蟹的生态养殖方法,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背景技术存在大多数都是进行混养,但混养的方式容易导致鱼苗和蟹苗接触,容易导致蟹苗与鱼苗发生冲突,导致鱼苗或者蟹苗的损伤,不利于成长和捕捞后的售卖,同时大口鲈鱼在长大后也容易捕食河蟹,不利于长期混养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大口黑鲈与河蟹的生态养殖方法。

2、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大口黑鲈与河蟹的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环境处理;s2:水质处理;s3:水域分区;s4:蟹苗投放;s5:蟹苗投喂;s6:鱼苗投放;s7:鱼苗喂养;s8:水质管理。

3、优选地,所述s1步骤中,挑选一块面积为5-25亩的地,然后挖取深度为0.6-2米的池塘,池塘底部的淤泥不得超过二十厘米。

4、优选地,所述s2步骤中,在进行注水前,还需要在水中种植浮萍和满江红,种植后再进行注水,在投放蟹苗前还需要使用生石灰化浆泼洒全池。

5、优选地,所述s3步骤中,需准备与池塘等宽的渔网,将渔网垂直立在池塘的中间,再在池塘的两岸上使用铁桩对渔网进行固定,对池塘进行分区,一侧用于饲养河蟹,一侧用于饲养黑鲈鱼。

6、优选地,所述s4步骤中,每年2月份进行蟹苗投放,需要准备每亩地1200-1800只的蟹苗,需要挑选出规格整齐、步足齐全、体质强健、活力四射和无寄生虫的蟹苗,先将蟹苗放置在水中浸泡5-10分钟再取出静置10-15分钟,如此操作2-5次,等待蟹苗适应后再进行放养。

7、优选地,所述s5步骤中,蟹苗在4月份之前,日投喂量为自身体重的百分之8-16,4月至5月下旬,日投喂量为体重的百分之6-12,每日早8-9点和傍晚5-7点各投喂一次,饲料配比为动物性精料百分之40、水草百分之35、其它植物饲料百分之25。

8、优选地,所述s6步骤中,每年2月份进行鱼苗投放,需要投放每亩1000-1200尾的鲈鱼鱼苗。

9、优选地,所述s7步骤中,鲈鱼投喂过程中,当水温小于等于18摄氏度时,日投喂量为体重的百分之1.2-2.5,在温度大于等于20摄氏度,小于等于30摄氏度时,日投喂量为体重的百分之2.5-3.8,水温高于28摄氏度或天气、水质不正常时,日投喂量为体重的百分之1.2-2。

10、优选地,所述s8步骤中,螃蟹和黑鲈鱼在后期养殖的过程中,需要将水体的ph值控制在7.5-10之间,水体透明度为40-50厘米,氧气溶解量为每升4毫克以上,需要在水中安装一个增氧机进行增氧,水色以浅绿色或淡褐色为宜,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它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以确保水中的鱼类不会缺氧,同时也能抑制水中厌氧菌的生长,防止池水变质威胁鱼类生存环境,增氧机一般是靠其自带的空气泵将空气打入水中,以此来实现增加水中氧气含量的目的。

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2、本发明在对鱼苗和蟹苗投放前,先对池塘进行分区,对鱼苗和蟹苗进行分区养殖,就可防止鱼苗和蟹苗之间发生冲突,造成鱼苗或者蟹苗的损失,而且对鱼苗和蟹苗分区还方便对鱼苗和蟹苗进行不同份量饲料的投喂,也方便对鲈鱼和河蟹进行捕捞。



技术特征:

1.一种大口黑鲈与河蟹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环境处理;s2:水质处理;s3:水域分区;s4:蟹苗投放;s5:蟹苗投喂;s6:鱼苗投放;s7:鱼苗喂养;s8:水质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口黑鲈与河蟹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挑选一块面积为5-25亩的地,然后挖取深度为0.6-2米的池塘,池塘底部的淤泥不得超过二十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口黑鲈与河蟹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在进行注水前,还需要在水中种植浮萍和满江红,种植后再进行注水,在投放蟹苗前还需要使用生石灰化浆泼洒全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口黑鲈与河蟹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步骤中,需准备与池塘等宽的渔网,将渔网垂直立在池塘的中间,再在池塘的两岸上使用铁桩对渔网进行固定,对池塘进行分区,一侧用于饲养河蟹,一侧用于饲养黑鲈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口黑鲈与河蟹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步骤中,每年2月份进行蟹苗投放,需要准备每亩地1200-1800只的蟹苗,需要挑选出规格整齐、步足齐全、体质强健、活力四射和无寄生虫的蟹苗,先将蟹苗放置在水中浸泡5-10分钟再取出静置10-15分钟,如此操作2-5次,等待蟹苗适应后再进行放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口黑鲈与河蟹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步骤中,蟹苗在4月份之前,日投喂量为自身体重的百分之8-16,4月至5月下旬,日投喂量为体重的百分之6-12,每日早8-9点和傍晚5-7点各投喂一次,饲料配比为动物性精料百分之40、水草百分之35、其它植物饲料百分之2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口黑鲈与河蟹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步骤中,每年2月份进行鱼苗投放,需要投放每亩1000-1200尾的鲈鱼鱼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口黑鲈与河蟹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7步骤中,鲈鱼投喂过程中,当水温小于等于18摄氏度时,日投喂量为体重的百分之1.2-2.5,在温度大于等于20摄氏度,小于等于30摄氏度时,日投喂量为体重的百分之2.5-3.8,水温高于28摄氏度或天气、水质不正常时,日投喂量为体重的百分之1.2-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口黑鲈与河蟹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8步骤中,螃蟹和黑鲈鱼在后期养殖的过程中,需要将水体的ph值控制在7.5-10之间,水体透明度为40-50厘米,氧气溶解量为每升4毫克以上,需要在水中安装一个增氧机进行增氧,水色以浅绿色或淡褐色为宜。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口黑鲈与河蟹的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环境处理;S2:水质处理;S3:水域分区;S4:蟹苗投放S5:蟹苗投喂;S6:鱼苗投放;S7:鱼苗喂养;S8:水质管理,所述S1步骤中,挑选一块面积为5‑25亩的地,然后挖取深度为0.6‑2米的池塘,池塘底部的淤泥不得超过二十厘米,所述S2步骤中,在进行注水前,还需要在水中种植浮萍和满江红,种植后再进行注水,在投放蟹苗前还需要使用生石灰化浆泼洒全池,本发明在对鱼苗和蟹苗投放前,先对池塘进行分区,对鱼苗和蟹苗进行分区养殖,就可防止鱼苗和蟹苗之间发生冲突,造成鱼苗或者蟹苗的损失,而且对鱼苗和蟹苗分区还方便对鱼苗和蟹苗进行不同份量饲料的投喂。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造,徐钢春,王东明,徐跑,強俊,孙建国,何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宁渔种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