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水稻单株脱粒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36100728发布日期:2023-11-21 13:28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持式水稻单株脱粒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稻脱粒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手持式水稻单株脱粒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1、水稻品种选育以及遗传研究工作中,为保证后续试验的种子纯度,常需对水稻进行单株收获脱粒。常规科研育种试验的单株收获脱粒依次经田间选择-收割-去除叶片-挂牌或装入网袋-晾晒-手工脱粒。其中,去除叶片的步骤大大延长了田间劳动的时间,手工脱粒步骤也费工费时。挂牌材料在晾晒的过程中,部分落粒性强的材料容易掉落,使得最终获得的单株种子减少,影响后代群体规模。针对科研育种工作中水稻单株脱粒的需求。

2、为了解决上述脱粒方式效率低,现有专利cn108848953a一种可现场脱粒的便携式采样设备,其包括机壳、脱粒滚筒、筛网、收纳袋以及驱动件;脱粒滚筒设置在机壳内部并与机壳同轴;驱动件设置在机壳上并与脱粒滚筒相连;驱动件带动脱粒滚筒绕脱粒滚筒的轴向转动;机壳上设置有进料口以及出料口;进料口通过机壳内腔与出料口相连通;收纳袋设置在出料口底部;机壳与收纳袋之间设置有筛网;脱粒滚筒上设置有脱粒齿。上述专利虽然可以担任随身携带,但是其进料口与脱粒滚筒长度一致,属于敞开式结构,并且其脱粒方式是通过人工把稻穗从进料口伸入设备内进行,容易造成操作员的手受伤,安全性较低,并且其进料口太大,容易导致稻粒从进料口甩出。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持式水稻单株脱粒设备及其使用方法,解决现有脱粒设备的脱粒方式是通过人工把稻穗从进料口伸入设备内进行,容易造成操作员的手受伤,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手持式水稻单株脱粒设备,包括左半壳、右半壳、脱粒滚筒、马达、电池和第一开关,脱粒滚筒和马达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马达分别固定安装在左半壳和右半壳内,两个脱粒滚筒分别与两个马达的转轴固定连接,两个脱粒滚筒分别相对于左半壳和右半壳转动;电池安装在左半壳或右半壳内,第一开关设置在左半壳或右半壳上,电池与第一开关电性连接,左半壳设有接触开关正极,右半壳设有接触开关负极,一个马达的正负极分别与接触开关正极和电池电性连接,另一个马达的正负极分别与接触开关负极和第一开关连接;左半壳和右半壳的一侧均设有第一开口,左半壳和右半壳的另一侧均设有第二开口,左半壳和右半壳处于贴合状态时,接触开关正极与接触开关负极电性连接;两个第一开口围成稻穗入口,两个第二开口围成穗梗出口,稻穗入口与穗梗出口位置对应,稻穗入口通往穗梗出口的区域位于两个脱粒滚筒之间。

4、作为一种优选,左半壳和右半壳均设有把手。

5、作为一种优选,左半壳或右半壳设有稻粒出口,稻粒出口设有出口挡板。

6、作为一种优选,左半壳和右半壳的横截面均为半圆形,左半壳和右半壳处于贴合状态时,左半壳和右半壳围成内部中空的圆柱体结构。

7、作为一种优选,位于左半壳内的脱粒滚筒的延伸方向与左半壳的延伸方向一致,位于右半壳内的脱粒滚筒的延伸方向与右半壳的延伸方向一致。

8、作为一种优选,左半壳内设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上设有第一通孔,位于左半壳的马达为第一马达,第一马达安装在左半壳内侧的一端,第一马达的转轴穿过第一通孔与位于左半壳内的脱粒滚筒固定连接。

9、作为一种优选,右半壳内设有第二隔板,第二隔板上设有第二通孔,位于右半壳的马达为第二马达,第二马达安装在右半壳内侧的一端,第二马达的转轴穿过第二通孔与位于右半壳内的脱粒滚筒固定连接,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水平贴合设置将圆柱体结构的内部划分为脱粒仓和马达仓,稻穗入口、穗梗出口和两个脱粒滚筒均位于脱粒仓,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均位于马达仓。

10、作为一种优选,左半壳内设有第三隔板,右半壳内设有第四隔板,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水平贴合设置从马达仓划分出安装电池的电池仓。

11、作为一种优选,把手的外表面套有橡胶套。

12、一种手持式水稻单株脱粒设备的使用方法,采用手持式水稻单株脱粒设备,包括以下步骤:打开第一开关,通过把手控制左半壳和右半壳张开,使稻穗茎部穿过稻穗入口和穗梗出口;通过把手控制左半壳和右半壳闭合,接触开关正极与接触开关负极通电;两个马达分别带动两个脱粒滚筒往相反方向转动,沿稻穗自下向上移动手持式水稻单株脱粒设备,稻穗上的稻粒被脱粒滚筒击落,稻粒落入脱粒仓中,穗梗随手持式水稻单株脱粒设备的移动从穗梗出口抽出,打开稻粒出口的出口挡板收集稻粒。

13、总的说来,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4、1、本发明的手持式水稻单株脱粒设备设有两个电源开关,其中接触开关正极与接触开关负极需要左半壳和右半壳合起来才能连通,保证左半壳和右半壳张开时脱粒滚筒不运作,保障操作员安全。

15、2、本发明的手持式水稻单株脱粒设备的脱粒仓完全敞开设计,并且与稻粒出口连通,方便清理残留稻粒,防止交叉污染。

16、3、本发明的手持式水稻单株脱粒设备除了适用于收割后的水稻脱粒,还适用于田间水稻的边收获边脱粒,免去收割和去叶的步骤,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成本。

17、4、本发明的手持式水稻单株脱粒设备体积小,无需外接电源,方便携带使用。

18、5、本发明的手持式水稻单株脱粒设备可以自下而上对整个稻穗进行击打,脱粒更充分。

19、6、本发明的手持式水稻单株脱粒设备通过不同的操作方法,可实现单株间隔脱粒以及小群体连续脱粒。



技术特征:

1.一种手持式水稻单株脱粒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半壳、右半壳、脱粒滚筒、马达、电池和第一开关,脱粒滚筒和马达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马达分别固定安装在左半壳和右半壳内,两个脱粒滚筒分别与两个马达的转轴固定连接,两个脱粒滚筒分别相对于左半壳和右半壳转动;电池安装在左半壳或右半壳内,第一开关设置在左半壳或右半壳上,电池与第一开关电性连接,左半壳设有接触开关正极,右半壳设有接触开关负极,一个马达的正负极分别与接触开关正极和电池电性连接,另一个马达的正负极分别与接触开关负极和第一开关连接;左半壳和右半壳的一侧均设有第一开口,左半壳和右半壳的另一侧均设有第二开口,左半壳和右半壳处于贴合状态时,接触开关正极与接触开关负极电性连接;两个第一开口围成稻穗入口,两个第二开口围成穗梗出口,稻穗入口与穗梗出口位置对应,稻穗入口通往穗梗出口的区域位于两个脱粒滚筒之间。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水稻单株脱粒设备,其特征在于:左半壳和右半壳均设有把手。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水稻单株脱粒设备,其特征在于:左半壳或右半壳设有稻粒出口,稻粒出口设有出口挡板。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水稻单株脱粒设备,其特征在于:左半壳和右半壳的横截面均为半圆形,左半壳和右半壳处于贴合状态时,左半壳和右半壳围成内部中空的圆柱体结构。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水稻单株脱粒设备,其特征在于:位于左半壳内的脱粒滚筒的延伸方向与左半壳的延伸方向一致,位于右半壳内的脱粒滚筒的延伸方向与右半壳的延伸方向一致。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手持式水稻单株脱粒设备,其特征在于:左半壳内设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上设有第一通孔,位于左半壳的马达为第一马达,第一马达安装在左半壳内侧的一端,第一马达的转轴穿过第一通孔与位于左半壳内的脱粒滚筒固定连接。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手持式水稻单株脱粒设备,其特征在于:右半壳内设有第二隔板,第二隔板上设有第二通孔,位于右半壳的马达为第二马达,第二马达安装在右半壳内侧的一端,第二马达的转轴穿过第二通孔与位于右半壳内的脱粒滚筒固定连接,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水平贴合设置将圆柱体结构的内部划分为脱粒仓和马达仓,稻穗入口、穗梗出口和两个脱粒滚筒均位于脱粒仓,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均位于马达仓。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手持式水稻单株脱粒设备,其特征在于:左半壳内设有第三隔板,右半壳内设有第四隔板,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水平贴合设置从马达仓划分出安装电池的电池仓。

9.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持式水稻单株脱粒设备,其特征在于:把手的外表面套有橡胶套。

10.一种手持式水稻单株脱粒设备的使用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水稻单株脱粒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打开第一开关,通过把手控制左半壳和右半壳张开,使稻穗茎部穿过稻穗入口和穗梗出口;通过把手控制左半壳和右半壳闭合,接触开关正极与接触开关负极通电;两个马达分别带动两个脱粒滚筒往相反方向转动,沿稻穗自下向上移动手持式水稻单株脱粒设备,稻穗上的稻粒被脱粒滚筒击落,稻粒落入脱粒仓中,穗梗随手持式水稻单株脱粒设备的移动从穗梗出口抽出,打开稻粒出口的出口挡板收集稻粒。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式水稻单株脱粒设备,其两个马达分别固定安装在左半壳和右半壳内,两个脱粒滚筒分别与两个马达的转轴固定连接;电池与第一开关电性连接,左半壳设有接触开关正极,右半壳设有接触开关负极,一个马达的正负极分别与接触开关正极和电池电性连接,另一个马达的正负极分别与接触开关负极和第一开关连接;左半壳和右半壳的一侧均设有第一开口,左半壳和右半壳的另一侧均设有第二开口,接触开关正极与接触开关负极电性连接;两个第一开口围成稻穗入口,两个第二开口围成穗梗出口。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手持式水稻单株脱粒设备的使用方法。本发明安全性高、工作效率高、操作方便,属于水稻脱粒设备技术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梁嘉燕,白嵩,孔雷蕾,胡晓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