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球盖菇覆土配方及制作、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387789发布日期:2023-12-15 02:59阅读:65来源:国知局
大球盖菇覆土配方及制作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具体涉及一种大球盖菇层架栽培覆土配方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1、大球盖菇又名赤松茸,属于草腐菌,目前采用设施地栽,露地地栽和林下地栽较多,采用床式栽培属于较新颖的栽培方式,该方法的栽培技术多沿用地栽方法,有较多技术有待研究提升,一般层架制作较为复杂,成本高,此外,覆土配方及制作方法对层架栽培大球盖菇出菇时间及产量有较大的影响,目前使用的覆土都未经处理,容易板结,保水性差,出菇晚,并携带较多杂菌,不利于层架栽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大球盖菇层架栽培的简易栽培架、覆土配方和覆土制作方法。

2、技术方案:

3、一种大球盖菇覆土配方,它包括:

4、80-120质量份土、

5、3-6质量份发酵谷壳、

6、0.5-1.5质量份次氯酸钠溶液、

7、0.5-1.5质量份石灰、

8、四者混合而成;其中,次氯酸钠为0.7%次氯酸钠溶液。

9、优选的,所述覆土配方包括:

10、100质量份土、

11、5质量份发酵谷壳、

12、1质量份次氯酸钠溶液、

13、1质量份石灰、

14、四者混合而成。

15、发酵谷壳通过以下步骤制备:

16、s201、谷壳堆放在地上;同时将石灰与水按照质量比1:9混合获得10质量份的石灰悬浊液;

17、s202、将5质量份石灰悬浊液均匀喷洒在3-6质量份的发酵谷壳上;

18、s203、在喷洒了石灰悬浊液的谷壳上盖塑料薄膜,堆放4-5天;

19、s204、掀开塑料薄膜,翻堆2-3次;

20、s205、再次将剩余的5质量份石灰悬浊液均匀喷洒在发酵谷壳上;

21、s206、再次在喷洒了石灰悬浊液的谷壳上盖塑料薄膜,堆放4-5天。

22、所述土为生土或菜园土。

23、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大球盖菇覆土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4、s101、将100质量份土铺在硬化地面上;

25、s102、在土中喷洒1质量份0.7%的次氯酸钠溶液,加入5质量份发酵谷壳,粉碎2-3遍,使发酵谷壳均匀混合入土块中;

26、s103、用塑料薄膜覆盖并放置2天。

27、优选的,所述粉碎2-3遍目的是将土块打碎至最大直径为3-5cm大小的小块。

28、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大球盖菇覆土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9、s1、搭建栽培层架,所述栽培层架具有多层结构;

30、s2、在每层上铺如培养料,做成边缘低,中间高的龟背形后播入菌种,菌种用量为每平方米760g,播种后覆盖0.02mm塑料薄膜;

31、s3、待菌丝长满培养料整体的2/3时揭去塑料薄膜,将制备好的覆土铺到培养料的上部。

32、具体的,s3中,龟背中间覆土厚度为2cm-3cm,边缘厚度5cm-6cm

33、具体的,s1中,所述多层结构的最下层为园艺地布、土工布、无纺布,非最下层自下由上分别为栽培床横杆和承重杆、木条、聚乙烯网片、土工布、无纺布。

34、具体的,s2中,培养料铺在无纺布上。

3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36、本发明的覆土配方对覆土进行处理,不易板结,保水性强。

37、本发明的覆土配方配合简易层架使用,由于简易层架边缘的弧度,能减少覆土使用量的同时增加培养料边缘覆土厚度,出菇早,携带杂菌数量少,提高大球盖菇培养料保水性及a级菇产量。



技术特征:

1.一种大球盖菇层架栽培覆土配方,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土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覆土配方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土配方,其特征在于发酵谷壳通过以下步骤制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土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土为生土或菜园土。

5.一种大球盖菇覆土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覆土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2-3遍目的是将土块打碎至最大直径为3-5cm大小的小块。

7.一种大球盖菇覆土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覆土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龟背中间覆土厚度为2cm-3cm,边缘厚度5cm-6c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覆土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多层结构的最下层为园艺地布(6),非最下层自下由上分别为栽培床横杆(1)和承重杆(9)、木条(3)、聚乙烯网片(17)、土工布、无纺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覆土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培养料(15)铺在无纺布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球盖菇覆土配方,其特征在于它包括:80‑120质量份土、3‑6质量份发酵谷壳、0.5‑1.5质量份次氯酸钠溶液、0.5‑1.5质量份石灰、四者混合而成;其中土为菜园土或生土,次氯酸钠为0.7%次氯酸钠溶液。本发明的覆土配方对覆土进行处理,不易板结,保水性强,减少覆土用量的同时,增加边缘覆土厚度。

技术研发人员:姜伟锋,沈盟,王瑞森,沈建英,宗亭轩,张月芳,袁晔,权新华,贺伟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