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抗性牡蛎种质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6326486发布日期:2023-12-09 15:57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温抗性牡蛎种质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贝类遗传育种,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温抗性牡蛎种质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牡蛎是我国贝类的支柱产业,也是世界上养殖量最大的贝类。牡蛎通常在开放海域养殖,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等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牡蛎产业带来的挑战愈发突出。近些年牡蛎的夏季大规模死亡现象频繁发生,对牡蛎产业造成重大威胁。夏季大规模死亡的原因比较复杂,而高温是产生这一问题的导火索,因而,提升牡蛎的高温抗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直接途径。通过经典的遗传改良可在一定程度提升牡蛎的耐高温能力,但存在育种周期长和费用高等问题。因此,牡蛎产业亟需可快速规模化提升牡蛎高温抗性的种质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应对目前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等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牡蛎产业带来的挑战,解决目前产业缺乏快速规模培育高温抗性牡蛎种质的困境,降低牡蛎的夏季大规模死亡风险,提供一种高温抗性牡蛎种质的制备方法。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为:

3、一种高温抗性牡蛎种质的制备方法,以暂养至性腺开始发育的亲贝作为样品,将其于高温海水中进行短期急性应激,而后在亲贝性腺发育过程中重复短期急性应激,重复刺激后采用人工解剖授精的群体交配的方式构建高温抗性种质的群体种质,即获得高温抗性提升的牡蛎种质。

4、采用本发明方法通过海区度夏和室内高温应激实验评价高温抗性能力,高温抗性种质的存活率提高33.2%-36.9%。

5、具体为:

6、(1)亲贝采集:选取外壳完整,规格合适,性腺处于未发育期的二倍体牡蛎为备选亲贝;

7、(2)暂养筛查:将牡蛎分组放置到亲贝培育池中暂养5-7天后,选取暂养期间死亡率低于10%的培育池中牡蛎作为高温抗性待提升的牡蛎种质样品;

8、(3)促熟应激:将作为样品的亲贝培育池的水温从自然水温起每天升高0.5-1.5℃,直至亲贝性腺开始发育,而后将性腺开始发育的牡蛎放置到高温海水中进行第一次短期急性应激;高温应激后将牡蛎取出恢复至室温后,再将样品置于培育池中继续进行性腺促熟;

9、(4)种质强化:上述样品进行性腺促熟性腺发育过程中重复步骤(3)中短期急性应激1-4次;

10、(5)种质制备:将上述种质强化后性腺发育良好的样品,采用人工解剖授精的大群体交配的方式构建高温抗性种质的群体,即获得高温抗性提升的牡蛎种质。

11、所述步骤(1)备选亲贝为在自然海水水温为1-8℃时,从海区中采集个体重大于50g,软体部重占个体重比例大于15%亲贝,性腺未发育的牡蛎。

12、所述步骤(2)中暂养期间亲贝培育池的环境条件是海水水温为8-10℃,暂养密度为10-15kg/m3。

13、所述步骤(3)将作为样品的亲贝培育池的水温控制在12-13℃(自然水温),而后每天升高0.5-1.5℃,直至亲贝性腺开始发育。

14、所述亲贝性腺开始发育后将其置于水温为37-39℃,盐度为30的海水应激池中处理1-3小时,应激期间样品的密度不超过100kg/m3,保持足量充气,进行一次短期急性应激处理。

15、所述步骤(4)中所述促熟应激后牡蛎置于牡蛎培育池中,牡蛎培育池的水温范围为15-22℃,而后重复步骤(3)1-4次短期急性应激;两次应激的时间间隔大于72h。

16、所述步骤(4)中短期急性应激为将牡蛎置于水温为37-39℃,盐度为30的海水应激池中处理1-3小时,应激期间样品的密度不超过100kg/m3,保持足量充气,作为一次短期急性应激处理。

17、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

18、本发明基于牡蛎在性腺发育期对短期高温应激环境的抗性可塑性机制,利用牡蛎对环境诱导的表观遗传相关抗性提升的跨代记忆,采用多次短期应激的方式显著提升了牡蛎的高温抗性水平。本方法较传统育种方法显著提高了亲贝的利用效率,并缩短了种质制备的周期,显著提升了牡蛎的高温抗性。本方法具有实用性强、效果显著、易于推广的优点。通过本发明可高通量快速获得高温抗性显著增强的牡蛎种质,显著降低牡蛎产业在夏季高温期的规模死亡风险。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温抗性牡蛎种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暂养至性腺开始发育的亲贝作为样品,将其于高温海水中进行短期急性应激,而后在亲贝性腺发育过程中重复短期急性应激,重复刺激后采用人工解剖授精的群体交配的方式构建高温抗性种质的群体种质,即获得高温抗性提升的牡蛎种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抗性牡蛎种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温抗性牡蛎种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备选亲贝为在自然海水水温为1-8℃时,从海区中采集个体重大于50g,软体部重占个体重比例大于15%亲贝,性腺未发育的牡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温抗性牡蛎种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暂养期间亲贝培育池的环境条件是海水水温为8-10℃,暂养密度为10-15kg/m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温抗性牡蛎种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将作为样品的亲贝培育池的水温控制在12-13℃(自然水温),而后每天升高0.5-1.5℃,直至亲贝性腺开始发育。

6.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高温抗性牡蛎种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亲贝性腺开始发育后将其置于水温为37-39℃,盐度为30的海水应激池中处理1-3小时,应激期间样品的密度不超过100kg/m3,保持足量充气,进行一次短期急性应激处理。

7.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温抗性牡蛎种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所述促熟应激后牡蛎置于牡蛎培育池中,牡蛎培育池的水温范围为15-22℃,而后重复步骤(3)1-4次短期急性应激;两次应激的时间间隔大于72h。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贝类遗传育种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温抗性牡蛎种质的制备方法。以暂养至性腺开始发育的亲贝作为样品,将其于高温海水中进行短期急性应激,而后在亲贝性腺发育过程中重复短期急性应激,重复刺激后采用人工解剖授精的群体交配的方式构建高温抗性种质的群体种质,即获得高温抗性提升的牡蛎种质。采用本发明方法通过海区度夏和室内高温应激实验评价高温抗性能力,高温抗性种质的存活率提高33.2%‑36.9%,即获得高温抗性提升的牡蛎种质。本方法较传统育种方法具有实用性强、效果显著、易于推广的优点。通过本发明可高通量快速获得高温抗性显著增强的牡蛎种质,显著降低牡蛎产业在夏季高温期的规模死亡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丛日浩,李莉,张国范,王威,王鲁平,吴富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