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桐子嫩芽组培快繁的方法及其培养基与流程

文档序号:36913784发布日期:2024-02-02 21:42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山桐子嫩芽组培快繁的方法及其培养基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织培养,具体为一种山桐子嫩芽组培快繁的方法及其培养基。


背景技术:

1、山桐子是大风子科山桐子属的落叶乔木,雌雄异株,分布于亚热带与暖温带,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陕西、河南等地,其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枝叶繁茂,果实红色,可以作为优良的速生用材树种和观赏树种,另外其种子含油率高,亚油酸含量高达60%以上,因此山桐子也是十分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被誉为“树上油库”,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可以用来生产食用油、生物柴油、润滑剂、油漆和涂料,其副产物可以用作饲料、生物肥、化妆品的原料。

2、虽然山桐子用途广泛,已被应用于食品、医疗保健品、医药、化工等多个领域,但其产业化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良种化程度低、种苗繁育技术不成熟、科研支撑弱、深加工水平低等问题。在种苗繁育方面,主要采用播种、扦插、嫁接及组织培养,在油料等生产中需要栽培雌株,目前鉴定植株性别技术还不成熟,播种方式对后续生产带来不便,而扦插成活率较低,目前主要采用嫁接的方法,但嫁接效率较低,影响了苗木的快速繁育,组织培养技术可以针对优良雌性植株进行繁育,快速获得优良雌性苗木,缩短育苗时间,降低成本,是一种高效的育苗技术,目前已有部分山桐子组培快繁技术的研发,包括愈伤组织的形成、芽苗增殖、生根及炼苗等,但仍没有形成可以产业化的组培快繁体系,仍需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因此,建立山桐子高效组培快繁体系,对优良雌性植株进行繁育,为山桐子工厂化育苗奠定基础,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另外,山桐子组培快繁技术是其遗传转化体系建立的基础,而挖掘山桐子的关键功能基因,通过分子育种进行品种改良离不开山桐子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因此,对山桐子组培快繁技术进行系统地研究也将有助于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对山桐子进行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科学及战略意义,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种山桐子嫩芽组培快繁的方法及其培养基,用来解决上述所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山桐子嫩芽组培快繁的方法及其培养基,解决了山桐子雌性苗木育苗周期长且育苗成本高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山桐子嫩芽组培快繁的培养基,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材料组成:cacl2332-347份、kno31900-1982份、mgso4·7h2o370-395份、nh4no31650-1682份、kh2po4170-208份、mnso4·4h2o22300-22412份、znso4·7h2o8600-8721份、h3bo36200-6224份、ki830-861份、namoo4·2h2o250-289份、cuso4·5h2o25-62份、cocl2·6h2o25-62份、烟酸50-81份、维生素b150-100份、甘氨酸200-268份、维生素b640-58份、肌醇100000-100144份、feso4·7h2o27800-27912份、na2-edta37300-37412份、6-苄氨基嘌呤6-ba500-568份、吲哚丁酸iba500-682份、吲哚乙酸iaa500-602份、蔗糖30000-30185份和琼脂7000-7084份。

3、优选的,一种山桐子嫩芽组培快繁的方法,包括以下处理步骤:

4、s1: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5、配制含有6-苄氨基嘌呤6-ba、吲哚丁酸iba、吲哚乙酸iaa和ms培养基的培养基,在配制完毕之后再将所配制的培养基ph值调至5.8-6.0之间,之后再将培养基进行灭菌后备用;

6、s2:选顶芽和顶芽预处理

7、挑选山桐子的顶部嫩芽,然后将顶芽用蒸馏水清洗干净备用;

8、s3:顶芽消毒与接种

9、将s2步骤中清洗完毕的顶芽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将消毒处理完毕之后的顶芽接种于含有s1步骤配制培养基的组培瓶中进行培养;

10、s4:统计成活率

11、将经过s4步骤接种处理后的组培瓶放置在培养室培养,观察其是否成活并统计其成活率,之后通过观察从而确定顶芽的最佳诱导条件;

12、s5:增殖、生根系数统计

13、将通过s4步骤确定的最佳诱导条件下诱导的顶芽分别转入增殖继代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统计顶芽的增殖系数和生根率。

14、优选的,所述s1步骤中,培养基配制过程中各原材料的用量为:ms培养基+0.5mg/l6-苄氨基嘌呤6-ba+0.5mg/l吲哚丁酸iba+0.5mg/l吲哚乙酸iaa+蔗糖30g/l+琼脂7g/l。

15、优选的,所述s1步骤中,灭菌处理设备为高压灭菌锅,高压灭菌锅的灭菌温度为121℃,灭菌时间为20min。

16、优选的,所述s2步骤中,山桐子顶芽为挑选的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雌株树上的顶芽。

17、优选的,所述s3步骤中,消毒处理步骤在超净工作台中进行,消毒处理具体步骤为:先用75%的酒精消毒30s,无菌水冲洗3次,再用0.1%的氯化汞消毒6min,无菌水冲洗3次,将消毒后的顶芽放置在灭菌滤纸上吸干顶芽表面水分接种于ms培养基组培瓶中,每瓶接种1个顶芽,三次重复。

18、优选的,所述s4步骤中,培养室温度25±2℃,湿度50-70%,培养时间为7-14天。

19、优选的,所述s5步骤中,组培瓶每瓶接种4个顶芽,三次重复。

20、优选的,培养室温度25±2℃,培养室湿度50-70%,培养时间为21-35天。

2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山桐子嫩芽组培快繁的方法及其培养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2、1、本发明通过提供的用于获得山桐子再生植株的培养基,可以针对优良雌性植株进行繁育,快速获得优良雌性苗木,缩短育苗时间,降低成本,顶芽分化诱导成活率高达80%以上,并且芽苗增殖系数3-5、生根率可达95%以上。

23、2、本发明针对山桐子种子苗雌雄异株,首次提出了将0.1-1mg/l6-苄氨基嘌呤6-ba、0.1-1mg/l吲哚丁酸iba和0.1-1mg/l吲哚乙酸iaa加入ms培养基,可促进山桐子组培苗成功,解决了鉴定山桐子种子苗雌雄株的痛点。



技术特征:

1.一种山桐子嫩芽组培快繁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材料组成:cacl2332-347份、kno31900-1982份、mgso4·7h2o370-395份、nh4no31650-1682份、kh2po4170-208份、mnso4·4h2o 22300-22412份、znso4·7h2o 8600-8721份、h3bo36200-6224份、ki830-861份、namoo4·2h2o250-289份、cuso4·5h2o25-62份、cocl2·6h2o25-62份、烟酸50-81份、维生素b150-100份、甘氨酸200-268份、维生素b640-58份、肌醇100000-100144份、feso4·7h2o 27800-27912份、na2-edta 37300-37412份、6-苄氨基嘌呤6-ba 500-568份、吲哚丁酸iba 500-682份、吲哚乙酸iaa 500-602份、蔗糖30000-30185份和琼脂7000-7084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桐子嫩芽组培快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处理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山桐子嫩芽组培快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培养基配制过程中各原材料的用量为:ms培养基+0.5mg/l 6-苄氨基嘌呤6-ba+0.5mg/l吲哚丁酸iba+0.5mg/l吲哚乙酸iaa+蔗糖30g/l+琼脂7g/l。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山桐子嫩芽组培快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灭菌处理设备为高压灭菌锅,高压灭菌锅的灭菌温度为121℃,灭菌时间为20min。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山桐子嫩芽组培快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山桐子顶芽为挑选的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雌株树上的顶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山桐子嫩芽组培快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步骤中,消毒处理步骤在超净工作台中进行,消毒处理具体步骤为:先用75%的酒精消毒30s,无菌水冲洗3次,再用0.1%的氯化汞消毒6min,无菌水冲洗3次,将消毒后的顶芽放置在灭菌滤纸上吸干顶芽表面水分接种于ms培养基组培瓶中,每瓶接种1个顶芽,三次重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山桐子嫩芽组培快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步骤中,培养室温度25±2℃,湿度50-70%,培养时间为7-14天。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山桐子嫩芽组培快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步骤中,组培瓶每瓶接种4个顶芽,三次重复。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山桐子嫩芽组培快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步骤中,培养室温度25±2℃,培养室湿度50-70%,培养时间为21-35天。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山桐子嫩芽组培快繁的培养基,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材料组成:CaC l<subgt;2</subgt;332‑347份、KNO<subgt;3</subgt;1900‑1982份、MgSO<subgt;4</subgt;·7H<subgt;2</subgt;O370‑395份、NH<subgt;4</subgt;NO<subgt;3</subgt;1650‑1682份、KH<subgt;2</subgt;PO<subgt;4</subgt;170‑208份、MnSO<subgt;4</subgt;·4H<subgt;2</subgt;O22300‑22412份、ZnSO<subgt;4</subgt;·7H<subgt;2</subgt;O 8600‑8721份、H<subgt;3</subgt;BO<subgt;3</subgt;6200‑6224份、KI830‑861份、NaMoO<subgt;4</subgt;·2H<subgt;2</subgt;O 250‑289份、CuSO<subgt;4</subgt;·5H<subgt;2</subgt;O25‑62份、CoC l <subgt;2</subgt;·6H<subgt;2</subgt;O25‑62份、烟酸50‑81份、维生素B150‑100份、甘氨酸200‑268份、维生素B640‑58份、肌醇100000‑100144份、FeSO<subgt;4</subgt;·7H<subgt;2</subgt;O 27800‑27912份、Na<subgt;2</subgt;‑EDTA 37300‑37412份、6‑苄氨基嘌呤6‑BA 500‑568份、吲哚丁酸I BA 500‑682份、吲哚乙酸IAA 500‑602份、蔗糖30000‑30185份和琼脂7000‑7084份。通过提供的用于获得山桐子再生植株的培养基,可以针对优良雌性植株进行繁育,快速获得优良雌性苗木,缩短育苗时间,降低成本,顶芽分化诱导成活率高达80%以上,并且芽苗增殖系数3‑5、生根率可达95%以上。

技术研发人员:朱勋路,吴国永,张促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林油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