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离种核多胚室制作人工种子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206178发布日期:2023-11-30 04:59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离种核多胚室制作人工种子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具体涉及一种分离种核多胚室制作人工种子的方法。


背景技术:

1、有许多植物是一个果核内有多个胚室,胚室中有完整的种胚结构,在一定条件下会发育成种苗。但是由于各个胚室几乎连在一起,它们间隔由坚硬的木质结构组成,无法掰开。这样各自发育成苗时,所有的苗的根系会缠绕在一起,由于根系十分脆弱,无法无损分离。一般情况下,只能留下一株苗子,掐掉其他苗。比如像番橄榄这样较为稀缺的植物品种,番橄榄种核为散生刺状突起或粗细不等的纤维状丝,种核为五棱形,种子分布在种核上,每个棱上分布1个子房共5个,正常发育的种核含有5个种子。由于种核十分坚硬,分布的种子难以分离,由此1个种核可能长出多至5颗小苗,但种子发芽形成的小苗十分松脆,一般情况下无法成功分离出各自单独的小苗,只能掐掉多余弱苗,为确保成活率保留1颗壮苗。林杰等在《番橄榄实生育苗技术初探》(亚热带植物科学200736(2)48-50)和《番橄榄种子育苗的影响因子研究》(热带作物学报2012.0733(7)1193-1196))进行番橄榄种子育苗试验,其多胚室成熟番橄榄种子育苗出苗率最高为98%,其苗木是以一果核(种子)一株计算,这样理论上有近4/5的正常胚室发芽的苗因无法分离被掐掉,这大大影响育苗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离种核多胚室制作人工种子的方法,通过将种核分离后,再将种核中的胚室涂覆包衣剂,制备得到人工种子。

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离种核多胚室制作人工种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清洁种核表面,根据种核中胚室分布结构分离完整的胚室,将分离的胚室经无菌处理后涂覆包衣剂,得到人工种子。

4、优选的,所述清洁种核表面的方法,去除种核表面毛刺和污渍后进行消毒处理。

5、优选的,所述消毒处理用药液包括消毒液、抑菌剂或抗菌农药。

6、优选的,所述消毒液包括有机消毒液或无机消毒液。

7、优选的,所述分离完整的胚室的方法为根据种核内部胚室分布结构在种核表面做分离标记线,沿着所述分离标记线进行切割分离。

8、优选的,在所述切割分离时同时对种核表面降温。

9、优选的,所述降温的方法为用冷气吹种核表面。

10、优选的,所述冷气的温度不低于16℃。

11、优选的,所述无菌处理的方法为在分离的胚室表面用抗菌剂处理;

12、所述抗菌剂包括农药类抗菌剂或非农用灭菌抗菌剂。

13、优选的,所述包衣剂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人工合成的包衣剂、天然高分子村料包衣剂和无机包衣剂。

14、优选的,所述种核包括番橄榄种核。

1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离种核多胚室制作人工种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清洁种核表面,根据种核中胚室分布结构分离完整的胚室,将分离的胚室经无菌处理后涂覆包衣剂,得到人工种子。本发明为了使种核中多胚室中的种子分离育苗,将种核中多胚室分离成独立的种子,以便后续育苗中,在保证人工种子不受分离操作的影响,保持正常发育,还能增加育苗株数。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为多胚室的种核育种提供了新手段。



技术特征:

1.一种分离种核多胚室制作人工种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种核表面的方法,去除种核表面毛刺和污渍后进行消毒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处理用药液包括消毒液、抑菌剂或抗菌农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液包括有机消毒液或无机消毒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完整的胚室的方法为根据种核内部胚室分布结构在种核表面做分离标记线,沿着所述分离标记线进行切割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切割分离的同时对种核表面降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的方法为用冷气吹种核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气的温度不低于1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衣剂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人工合成的包衣剂、高分子村料包衣剂和无机包衣剂。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核包括番橄榄种核。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离种核多胚室制作人工种子的方法,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一种分离种核多胚室制作人工种子的方法,清洁并消毒种核表面,根据种核中胚室分布结构切割分离完整的胚室,将分离的胚室经无菌处理后涂覆包衣剂进行包衣,得到人工种子。本发明为了使种核中多胚室中的种子分离育苗,将种核中多胚室分离成独立的种子,以便后续育苗中,在保证人工种子不受分离操作的影响,保持正常发育,还能增加育苗株数。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为多胚室种核育种提供了新手段。

技术研发人员:陈良华,林杰,唐红玲,明艳林,何添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