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珍稀植物扦插繁殖的方法

文档序号:36384594发布日期:2023-12-14 20:47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珍稀植物扦插繁殖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植物培育,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珍稀植物扦插繁殖的方法。


背景技术:

1、扦插属于植物无性生殖方式之一,是指通过截取一段植株营养器官,将其插入疏松润湿的土壤或细沙中,利用其再生能力,使之生根抽枝,成为新植株。

2、一般插条生根要求插壤既湿润又空气流通,而且为插条快速生根,培育人员会选择在气候适宜的春天进行扦插培育工作,在气候不适宜的时候在温室内部培育,无论是何种培育方式,培育人员均需要在扦插土壤上浇水维持土壤湿润度,但是如果直接从上面对扦插幼枝喷淋浇水,容易堵塞幼枝叶片上的呼吸气孔,不利于幼枝生长,而且从上方淋下去的浇灌水容易引起地表土壤板结,进一步限制幼枝根系呼吸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珍稀植物扦插繁殖的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用于珍稀植物扦插繁殖的方法,包括:

4、围挡,所述围挡设置有多个,且多个围挡相互抵接插接在地面上,所述围挡内部填充有种植土;

5、插杆,所述插杆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插杆插接在地面上用于限制围挡移动;

6、龙骨,所述龙骨设计有多个,且多个所述龙骨呈c型弯曲插接在种植土内部;

7、薄膜,所述薄膜覆盖在龙骨上。

8、优选的,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9、s1、选定田垄,将多个围挡相互抵接在一起插入田垄内部,在围挡外部插接插杆;

10、s2、对围挡内部填充种植土,种植土层高度低于围挡;

11、s3、在田垄上插接多个龙骨,龙骨与田垄的插接部位与围挡之间留有空间;

12、s4、在多个龙骨外部铺设薄膜形成温室;

13、s5、将扦插幼枝插种在薄膜内部,在龙骨顶点薄膜外浇水浇灌幼枝。

14、优选的,所述围挡为木质长条薄板,且所述围挡内部种植土田垄宽度为0.9m—1.1m。

15、优选的,所述龙骨为竹条或者木条,所述龙骨长度为1.8m—2.2m。

16、优选的,所述龙骨拱形顶点距离田垄地面高度为0.5m—0.7m。

17、优选的,所述薄膜为聚乙烯薄膜或聚氯乙烯薄膜,且所述薄膜厚度为0.1mm左右,无色透明。

18、优选的,所述围挡内部田垄地面可开设呈v型,且所述田垄地面倾斜角度约为5-10°。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0、(1)本发明通过设置围挡、插杆、龙骨和薄膜,围挡围起来后可以填充种植土,利用插杆限制围挡,维持围挡及种植土稳定,之后将龙骨插接在种植土上覆盖薄膜,此时龙骨薄膜形成密封性和透光性均良好的温室,栽种在温室内部的扦插幼枝能够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快速生长。

21、(2)本发明通过设置龙骨和薄膜形成温室,当培育人员需要对温室内部的扦插植物进行补水时,培育人员可以将水浇在龙骨拱顶薄膜上,此时水流会顺着薄膜流到田垄上,再从田垄两侧逐渐渗透到温室内部的田垄,同时可以将温室内部田垄表面设置成v型,有助于田垄两侧的流水快速渗透到田垄中部,同时有效避免了从土地上方浇水导致的土壤板结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珍稀植物扦插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珍稀植物扦插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珍稀植物扦插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挡(1)为木质长条薄板,且所述围挡(1)内部种植土田垄宽度为0.9m—1.1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珍稀植物扦插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3)为竹条或者木条,所述龙骨(3)长度为1.8m—2.2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珍稀植物扦插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3)拱形顶点距离田垄地面高度为0.5m—0.7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珍稀植物扦插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4)为聚乙烯薄膜或聚氯乙烯薄膜,且所述薄膜(4)厚度为0.1mm左右,无色透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珍稀植物扦插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挡(1)内部田垄地面可开设呈v型,且所述田垄地面倾斜角度约为5-10°。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植物培育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珍稀植物扦插繁殖的方法;本发明通过设置围挡、插杆、龙骨和薄膜,围挡围起来后可以填充种植土,利用插杆限制围挡,维持围挡及种植土稳定,将龙骨插接在种植土上覆盖薄膜,龙骨薄膜形成密封性和透光性均良好的温室,栽种在温室内部的扦插幼枝能够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快速生长,通过设置龙骨和薄膜形成温室,当培育人员需要对温室内部的扦插植物进行补水时,培育人员可以将水浇在龙骨拱顶薄膜上,水流会顺着薄膜流到田垄上,再从田垄两侧逐渐渗透到温室内部的田垄,可以将温室内部田垄表面设置成V型,有助于田垄两侧的流水快速渗透到田垄中部,有效避免了从土地上方浇水导致的土壤板结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周赛霞,张佳鑫,王静轩,向泽宇,张昭臣,习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省、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