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滨海盐碱地设施番茄高品质种植方法、番茄

文档序号:36811451发布日期:2024-01-26 16:13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滨海盐碱地设施番茄高品质种植方法、番茄

本公开涉及滨海盐碱地利用,尤其涉及一种滨海盐碱地设施番茄高品质种植方法、番茄。


背景技术:

1、滨海盐碱地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合理进行农业开发与利用,对于世界范围内粮食安全与人居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黄河三角洲是我国典型的滨海盐碱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耕地储备资源。滨海盐碱地以盐化潮土与盐渍土为主要土壤类型,土壤结构黏滞,通气性差,土壤中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性差,养分释放慢,渗透系数低,毛细作用强;同时在季风气候与滨海河海陆三相交汇的复杂影响下,土壤中重度盐碱地分布广泛且呈现强烈的季节波动。因此,导致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以工程治理、化学改良剂等传统治理模式投入大且效果较差,农业开发困难且效益低。设施农业是集约化种植模式,高投入高产出,在盐碱地区发展设施农业,一方面可提高盐碱土壤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还能起到不占用生产条件较好的基本农田、保障粮食种植面积及粮食安全的作用。因此,发展滨海盐碱地设施农业是合理提高效益,是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提供一种滨海盐碱地设施番茄高品质种植方法、番茄,该方法可以利用滨海高盐碱地对番茄进行高品质种植,形成地区特色品种,高品质的番茄可以作为滨海盐碱地的特色农产之一,又可以充分利用盐碱地资源。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本公开提供一种滨海盐碱地设施番茄高品质种植方法,包括

4、s1、在滨海盐碱区选择耕层土壤含盐量较高的区域构建温室;

5、s2、采用栽培畦-滴灌复合种植模式种植番茄,畦体两侧布设防渗膜防止水盐侧渗;

6、s3、待栽培畦回填土壤后,统一进行洗盐处理,降低土壤盐分;

7、s4、洗盐后待土壤环境稳定3-5d,布设滴灌带并进行覆膜处理;

8、s5、灌溉和追肥,采用滴灌+文丘里施肥器的水肥一体化系统,生育期内共灌溉7次,每次灌溉量为20-30mm;水溶肥料为有机水溶肥料,有机质≥40g·l-1;p2o5+k2o≥60g·l-1;番茄生育期内施用量为n:300kg·hm-2,p2o5:180kg·hm-2,k2o:270kg·hm-2。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s2中,滴灌处理方式包括地下滴灌处理,选用内径16mm、管壁厚1.0mm、滴头流量1.6l/h、滴头间距40cm的内镶贴片式滴灌带,采用小型拖拉机单行牵引行走式地下滴灌带铺设机沿栽培畦中部位置进行滴灌带铺设,埋深10cm。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s2中,滴灌处理方式包括膜下滴灌处理,选用内径16mm、管壁厚0.4mm、滴头流量1.6l/h、滴头间距40cm的迷宫式滴灌带,采用人工单行牵引铺设于栽培畦土壤表面的中部位置。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s2中,栽培畦宽60cm,深40cm。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s1中,在滨海盐碱区选择耕层土壤含盐量为6-8‰的区域构建温室。

13、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高品质番茄,所述高品质番茄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滨海盐碱地设施番茄高品质种植方法种植而成。



技术特征:

1.一种滨海盐碱地设施番茄高品质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滨海盐碱地设施番茄高品质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滴灌处理方式包括地下滴灌处理,选用内径16mm、管壁厚1.0mm、滴头流量1.6l/h、滴头间距40cm的内镶贴片式滴灌带,采用小型拖拉机单行牵引行走式地下滴灌带铺设机沿栽培畦中部位置进行滴灌带铺设,埋深1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滨海盐碱地设施番茄高品质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滴灌处理方式包括膜下滴灌处理,选用内径16mm、管壁厚0.4mm、滴头流量1.6l/h、滴头间距40cm的迷宫式滴灌带,采用人工单行牵引铺设于栽培畦土壤表面的中部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滨海盐碱地设施番茄高品质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栽培畦宽60cm,深4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滨海盐碱地设施番茄高品质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在滨海盐碱区选择耕层土壤含盐量为6-8‰的区域构建温室。

6.一种高品质番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品质番茄由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滨海盐碱地设施番茄高品质种植方法种植而成。


技术总结
本公开提供提供一种滨海盐碱地设施番茄高品质种植方法、番茄,该方法可以利用滨海高盐碱地对番茄进行高品质种植,形成地区特色品种,高品质的番茄可以作为滨海盐碱地的特色农产之一,又可以充分利用盐碱地资源,包括S1、在滨海盐碱区选择耕层土壤含盐量较高的区域构建温室;S2、采用栽培畦‑滴灌复合种植模式种植番茄,畦体两侧布设防渗膜防止水盐侧渗;S3、待栽培畦回填土壤后,统一进行洗盐处理,降低土壤盐分;S4、洗盐后待土壤环境稳定3‑5d,布设滴灌带并进行覆膜处理;S5、灌溉和追肥。

技术研发人员:公华锐,李静,王春晶,刘振,欧阳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