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林业病虫害防治诱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00047发布日期:2023-12-28 01:24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林业病虫害防治诱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林业病虫害防治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林业病虫害防治诱虫装置。


背景技术:

1、森林作为一种天然防护屏障,不仅能够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更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目前,我国主要存在有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东南林区三大主要林区,这三大林区与我国的生态安全、经济建设有着紧密的关联,但是,伴随着林区面积的扩大、树木种类的增多,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虽说三大林区面积广、树木密集,但是林业有害生物的泛滥不能坐视不管,因此,做好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林业工作者、林业专家需要面临的难题之一。

2、森林病虫害的复杂性、多样性、动态性等特点使得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变得愈发艰难,当前,森林病虫害的种类有8000多种,较为常见的就有200多种,具体表现为尺蠖、野螟、刺蛾类害虫等几大类,所以,判断一片区域内的病虫害是何种生物引起的病虫害,需要借助大面积、持续性好、判断效率高的诱虫装置,用于收集区域内的害虫,以判断害虫数量、种群,对今后的林业病虫害起到专点专治、对症下药的作用。

3、传统的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是通过林业工作者与植物学家、动物学家一同进入林区,进行病虫害采集和研究工作,从而推断出该片区域是否发生病虫害,并且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这种方法费时费力,并且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安全隐患极大,易在森林里迷失方向,或者碰到其他毒虫猛兽。另一种防治工作是利用多样化化学试剂进行防治,虽然对林业病虫害有一定的减缓效果,但是对树木也具有危害性,因此,从对林业防治工作和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两方面考虑,需要设计一种合理的、高效的、对环境污染较小的林业病虫害防治诱虫措施,来应对森林面积过大时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林业病虫害防治诱虫装置,解决了传统诱虫技术对于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来说过于繁琐、效率低下等问题。

2、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林业病虫害防治诱虫装置,包括诱虫部分和收集部分,诱虫部分位于收集部分上端;

3、所述诱虫部分包括保护架、金属网、诱虫灯、诱饵放置端;

4、所述诱饵放置端底部与保护架固定连接;

5、所述诱虫灯环绕设置于诱饵放置端外侧,底部与保护架螺纹连接;

6、所述金属网套设于诱虫灯外部,所述保护架套设于金属网外部;

7、所述收集部分包括收集仓,收集仓上端与保护架通过移动杆轴连接;

8、所述收集仓底端侧面设有收集盒,所述收集盒与收集仓通过导轨连接;

9、所述收集仓底部还固设有地锥;

10、所述保护架外侧还固设有控制器,控制器内部中空,内部设有控制电路、蓄电池及定位芯片,外部侧面设有数据接口;

11、所述保护架上端还设有顶盖,顶盖与保护架螺纹连接;

12、顶盖上端设有感光芯片。

13、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网为可导电材质。

14、更进一步地,所述保护架内部中空,所述保护架与顶盖螺纹连接处设有金属导电片。

15、更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杆上端与保护架底部轴连接,下端与收集仓轴连接,当收集仓向上移动至最顶部时,收集仓与保护架之间有一定间隙。

16、更进一步地,所述地锥为可伸缩结构,设有多段节,顶端节与收集仓底部固定连接,底端节为圆锥形结构,节与节之间通过卡扣连接。

17、更进一步地,所述收集仓侧面还环绕设有扇形板,扇形板向下开口,上端与收集仓顶部固定连接。

18、更进一步地,所述顶盖上端设有挂钩,挂钩与顶盖轴连接。

19、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与金属网、诱虫灯、蓄电池、定位芯片、感光芯片电性连接。

20、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包括stm单片机最小控制系统;

21、所述诱虫灯包括黑光灯l1。

22、本发明的优点:

23、本发明能够安置于树枝上、固定于地面上,进而吸引位于树干、树枝上的害虫以及土壤中的害虫,害虫接触通电金属网后落入收集仓中,通过计算机程序的设定,本发明白天时由诱饵吸引害虫接触通电金属网后落入收集仓中,夜晚时感光芯片检测到光线较暗,发送电信号至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开启诱虫灯,引诱害虫进入收集仓中。林业人员能够通过直观观测收集仓中的害虫数量及种类,判断该区域内是否出现了病虫害,以及出现何种病虫害,从而采取相对应的防治措施,同时,本发明所设有的定位芯片,能够定位每一个装置,工作人员能够根据定位芯片确定装置位置,做到及时更换电池,进行检修等操作,并且能够根据区域内装置内部的病虫害种类判断林业病虫害的范围大小。

24、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林业病虫害防治诱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诱虫部分和收集部分;诱虫部分位于收集部分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业病虫害防治诱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网(2)为可导电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业病虫害防治诱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架(1)内部中空,所述保护架(1)与顶盖(9)螺纹连接处设有金属导电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业病虫害防治诱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杆(6)上端与保护架(1)底部轴连接,下端与收集仓(5)轴连接,当收集仓(5)向上移动至最顶部时,收集仓(5)与保护架(1)之间有一定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业病虫害防治诱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锥(7)为可伸缩结构,设有多段节,顶端节与收集仓(5)底部固定连接,底端节为圆锥形结构,节与节之间通过卡扣(7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业病虫害防治诱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仓(5)侧面还环绕设有扇形板(53),扇形板(53)向下开口,上端与收集仓(5)顶部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业病虫害防治诱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9)上端设有挂钩(92),挂钩(92)与顶盖(9)轴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业病虫害防治诱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与金属网(2)、诱虫灯(3)、蓄电池(81)、定位芯片(82)、感光芯片(91)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林业病虫害防治诱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stm单片机最小控制系统;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林业病虫害防治诱虫装置,包括诱虫部分和收集部分,诱虫部分包括保护架,保护架内部从外向内依次套设有金属网、诱虫灯、诱饵放置端,收集部分包括收集仓,收集仓上端与保护架通过移动杆轴连接,收集仓底部侧面有收集盒,收集仓底部还设有地锥。本发明能够安装于多处地点,利用诱饵和诱虫灯吸引树林中的害虫接近本发明,之后被通电金属网向体内通电后,落入下方收集仓内,林业人员能够通过定位芯片确定本发明的位置后,直观观测收集仓中的害虫数量及种类,判断该区域内是否出现病虫害,以及出现何种病虫害,从而采取相对应的防虫治虫措施。

技术研发人员:郝昕,李国林,林宏东,张爱萍,马瑞鹏,李昕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