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及种草混养的生态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702930发布日期:2024-01-16 11:37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及种草混养的生态养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对虾养殖,尤其涉及一种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及种草混养的生态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1、凡纳滨对虾俗名南美白对虾,具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个体大、生长快、营养需求低、抗病力强等优点,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在温度为18-32℃,盐度为1-40‰范围内均可生长。凡纳滨对虾蛋白需求低,出肉率高,是集约化养殖的优良品种,是世界第一大对虾养殖品种。我国于1988年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首次引进凡纳滨对虾,并于1992年突破人工繁殖难关,之后凡纳滨对虾在全国被广泛养殖,是我国对虾养殖的主导品种。

2、罗氏沼虾是长臂虾科、沼虾属动物,是我国重要的淡水虾养殖品种,罗氏沼虾从幼虾到成虾阶段生活在淡水中,成熟的亲虾在淡水中交配、抱卵,在咸水中排苗,幼体在咸水中发育。属杂食性动物,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主要以水生昆虫幼体、小型甲壳类、水生蠕虫、其他动物尸体以及有机碎屑幼嫩植物碎片等为食物。

3、目前,传统的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池塘单养方式养殖病害频繁、成功率低、产量低且不稳定,此外,养殖水体的自净能力差,污染物逐年在底泥中大量积累,使得养殖池塘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对虾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4、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适合养殖品种各自特定生物学特性的优势互补型生态养殖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及种草混养的生态养殖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缺陷。

2、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及种草混养的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1)整塘:在池塘的底部铺设地膜,池塘的中央堆砌土层,土层的外沿采用砖石或混凝土建成花坛,所述花坛与池塘边梗的间距为6-8m;

4、(2)放苗前准备:放苗前,用200-400斤/亩的生石灰带水全池泼洒,进行清塘消毒;再将养殖池塘暴晒一周,然后注入0.8-1.1m水,此时水面刚没过花坛平面;

5、(3)水草种植:在花坛上经多年耐盐驯化的茜草(又名轮叶黑藻),所述茜草沿着花坛双排种植;

6、(4)虾苗投放:水温28℃以上时,在池塘内先后投放南美白对虾虾苗及罗氏沼虾虾苗,其中南美白对虾虾苗(规格0.8-1.0cm)投放于花坛与池塘边梗之间,投放密度为3-4万/亩;20天后罗氏沼虾虾苗(规格1.0-1.2cm)投放于池塘中央,投放密度为1.0-1.5万/亩;

7、(5)饵料投喂及病害防控:养殖前期以池塘内肥水培育的鲜活生物饵料和虾片等粉料为主,中后期根据虾生长情况和规格逐级变更投喂不同粒径的商品配合饲料,并全程进行底质和水质调控、以及病害生物防控。

8、较佳地,所述土层内设置有槽沟或土埂。

9、较佳地,所述花坛的下部密布有供罗氏沼虾栖息的凹型孔洞。

10、较佳地,所述花坛的底部环绕安装有供气用的纳米微孔曝气盘装置。

11、较佳地,所述水草为经多年耐盐驯化的茜草(又名轮叶黑藻),该茜草可在比重1.005盐度下正常存活生长。

12、较佳地,所述南美白对虾虾苗的规格为0.8-1.0cm,投放密度为3-4万/亩,罗氏沼虾虾苗的规格为1.0-1.2cm的直放苗,投放密度为1.0-1.5万/亩。

13、较佳地,所述饵料投喂中,放苗后20天内以池塘内肥水培育的鲜活生物饵料和虾片等粉料为主,20天后待虾正常上料台摄食后,根据虾生长情况和规格逐级变更投喂不同粒径的商品配合饲料,每天早中晚各投喂一次,日投喂量根据虾体重和成活率来测算调整。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发明利用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及种草的立体多极化养殖方法,通过在养殖系统中栽种的水草吸收池塘底泥和养殖水体环境中过剩的营养物质尤其是氮、磷,进而达到优化调节池塘养殖水体环境和改善池塘底质的目的,为养殖虾类提供稳定优异的环境,提高养殖成功率和效益。

16、(2)本发明利用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及种草混养的生态养殖方法,将经过多年盐度适应性驯化的水草通过花坛种植在池塘中央区域,在为罗氏沼虾提供栖息活动地的同时,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的病弱个体也会聚集到池塘中央花坛水草和罗氏沼虾生活区域,此时,病弱的南美白对虾将被作为食物被罗氏沼虾吃掉,充分发挥了养殖品种间病害生物防控的作用,有效阻断了传染性病害的横向传播途径,同时大大扩展了养殖空间,还净化了养殖水体;南美白对虾生长至3-5cm后在池塘周边范围内摄食活动,而罗氏沼虾则在中央花坛种草区域相对固定位置摄食活动,两者的生活空间互不干涉,从而实现了立体多极化养殖,养殖稳定好、成功率高,且经济效益相比单养显著提升。



技术特征:

1.一种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及种草混养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及种草混养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层内设置有槽沟或土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及种草混养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花坛的下部密布有供罗氏沼虾栖息的凹型孔洞。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及种草混养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花坛的底部环绕安装有供气用的纳米微孔曝气盘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及种草混养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草为经多年耐盐驯化的茜草,该茜草可在比重1.005盐度下正常存活生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及种草混养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南美白对虾虾苗的规格为0.8-1.0cm,投放密度为3-4万/亩,罗氏沼虾虾苗的规格为1.0-1.2cm的直放苗,投放密度为1.0-1.5万/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及种草混养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饵料投喂中,放苗后20天内以池塘内肥水培育的鲜活生物饵料和虾片等粉料为主,20天后待虾正常上料台摄食后,根据虾生长情况和规格逐级变更投喂不同粒径的商品配合饲料,每天早中晚各投喂一次,日投喂量根据虾体重和成活率来测算调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及种草混养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害防控管理为根据底质、水质和虾体健康情况,及时监测预警,并采取外用消毒制剂、微生物与生物制剂、中草药提取物等安全高效的方法进行病害防控。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及种草混养的生态养殖方法,包括(1)整塘:在池塘的底部铺设地膜,池塘的中央堆砌土层,土层的外沿采用砖石或混凝土建成花坛,所述花坛与池塘边梗的间距为6‑8m;(2)放苗前准备;(3)水草种植;(4)虾苗投放;(5)饵料投喂及病害防控。本发明将水草通过花坛种植在池塘中央,为罗氏沼虾提供栖息地和降低且稳定塘底水温的同时,南美白对虾中的病弱个体也会集中在池塘中央花坛种草区域,病弱的南美白对虾作为食物被罗氏沼虾吃掉,充分发挥养殖病害生物防控的作用,同时极大扩展了养殖空间,且净化了水体;南美白对虾生长至3‑5cm后在池塘范围内活动,罗氏沼虾则在中央花坛种草区域相对固定位置活动,两者的空间互不干涉,从而实现了立体多极化养殖,养殖稳定好、成功率高,且经济效益相比单养显著提升。

技术研发人员:张彬,熊建华,赵永贞,陈田聪,刘青云,朱昔恩,陈秀荔,李强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