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循环养殖系统

文档序号:36786572发布日期:2024-01-23 12:02阅读:34来源:国知局
生态循环养殖系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尤其涉及一种生态循环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1、生态循环养殖是一种新兴的养殖模式,能够较好地实现高密度健康养殖,相比于传统的养殖方式效益更高。在目前的水产集约化养殖中,养殖池需要经常换水,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同时排出的废水中含有鱼类排泄物、饲料残渣等污染物,这些均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以及养殖环境的污染,甚至由于水质恶化可能导致鱼类受污水影响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态循环养殖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养殖池废水无法充分利用的问题。

2、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态循环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沉淀池以及水质净化模块;

3、所述养殖池通过输水管道与所述水质净化模块连接,所述水质净化模块通过第一连接管道与所述沉淀池连接,所述沉淀池通过进水管道与所述养殖池连接;其中,所述水质净化模块包括表面流湿地和潜流湿地中的至少一者。

4、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态循环养殖系统,所述水质净化模块包括表面流湿地和潜流湿地,所述养殖池通过输水管道与表面流湿地连接,所述表面流湿地通过第二连接管道与所述潜流湿地连接,所述潜流湿地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道与所述沉淀池连接。

5、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态循环养殖系统,所述潜流湿地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叠合设置的覆土层、种植土层、过滤层、火山岩层、砾石层和细沙层。

6、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态循环养殖系统,所述砾石层中设置有贯穿所述砾石层设置的疏通管道。

7、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态循环养殖系统,所述水质净化模块包括表面流湿地的情形下,所述生态循环养殖系统还包括生态浮床,所述生态浮床设置于所述表面流湿地的上层。

8、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态循环养殖系统,所述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以及过滤网,所述沉淀池本体的底部设有入口,所述过滤网设于所述沉淀池本体内,且盖设于所述入口。

9、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态循环养殖系统,所述养殖池的池底设有集污口,所述集污口连接有排污管道。

10、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态循环养殖系统,所述养殖池的池底为倾斜面,所述集污口设于所述养殖池的池底的最低端。

11、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态循环养殖系统,至少所述进水管道延伸至所述养殖池内,所述进水管道在所述养殖池内的长度为1/4l;其中,l为所述养殖池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所述进水管道。

12、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态循环养殖系统,所述进水管道朝向所述集污口方向设置,所述进水管道与所述养殖池的侧壁之间的夹角为40°~50°。

1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态循环养殖系统养殖池、沉淀池以及水质净化模块;养殖池通过输水管道与水质净化模块连接,水质净化模块通过第一连接管道与沉淀池连接,沉淀池通过进水管道与养殖池连接;其中,水质净化模块包括表面流湿地和潜流湿地中的至少一者。养殖池的养殖废水首先通过输水管道进入表面流湿地进行第一次净化,然后经由潜流湿地进行第二次净化;随后通过第一连接管道流入沉淀池进行第三次净化,最后利用进水管道将经过三次净化后的水体利用水泵泵入养殖池中,不仅能够将养殖池中养殖废水净化后回收利用,同时还节约了水资源,减少排放量达90%以上,实现了生态循环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特征:

1.一种生态循环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池、沉淀池以及水质净化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循环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净化模块包括表面流湿地和潜流湿地,所述养殖池通过输水管道与表面流湿地连接,所述表面流湿地通过第二连接管道与所述潜流湿地连接,所述潜流湿地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道与所述沉淀池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循环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流湿地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叠合设置的覆土层、种植土层、过滤层、火山岩层、砾石层和细沙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循环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砾石层中设置有贯穿所述砾石层设置的疏通管道。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生态循环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质净化模块包括表面流湿地的情形下,所述生态循环养殖系统还包括生态浮床,所述生态浮床设置于所述表面流湿地的上层。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生态循环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以及过滤网,所述沉淀池本体的底部设有入口,所述过滤网设于所述沉淀池本体内,且盖设于所述入口。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生态循环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的池底设有集污口,所述集污口连接有排污管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态循环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的池底为倾斜面,所述集污口设于所述养殖池的池底的最低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态循环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进水管道延伸至所述养殖池内,所述进水管道在所述养殖池内的长度为1/4l;其中,l为所述养殖池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所述进水管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态循环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道朝向所述集污口方向设置,所述进水管道与所述养殖池的侧壁之间的夹角为40°~50°。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生态循环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沉淀池以及水质净化模块;养殖池通过输水管道与水质净化模块连接,水质净化模块通过第一连接管道与沉淀池连接,沉淀池通过进水管道与养殖池连接;其中,水质净化模块包括表面流湿地和潜流湿地中的至少一者。养殖池的养殖废水首先通过输水管道进入表面流湿地进行第一次净化,然后经由潜流湿地进行第二次净化;随后通过第一连接管道流入沉淀池进行第三次净化,最后利用进水管道将经过三次净化后的水体利用水泵泵入养殖池中,不仅能够将养殖池中养殖废水净化后回收利用,同时还节约了水资源,减少排放量达90%以上,实现了生态循环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研发人员:张清靖,吴彦飞,陈佳能,曲疆奇,贾成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