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伞房属树种新芽枯萎病的防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043913发布日期:2024-02-20 20:38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伞房属树种新芽枯萎病的防治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伞房属树种疾病防治,尤其涉及一种伞房属树种新芽枯萎病的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1、伞房属树种包含一些优质锯材树种和亚种,如斑皮桉、大叶斑皮桉、柠檬桉和斑皮柠檬桉,这几个树种是澳大利亚有名的硬木树种,其木材可用作造纸、原木和锯材等,大径级原木更是优良的造船材,是澳大利亚东部地区主要的商业木材来源,我国引种最早的伞房属树种是柠檬桉,作为行道树使用。

2、但伴随着环境等变化,在伞房属树种上发生了较严重的顶梢与白叶枯萎病,导致伞房属树种自身的生长趋势降低,严重时导致整个伞房属树种枯萎,无法生长,从而对伞房属树种的推广应用有不良影响,而伞房属树种新芽枯萎病的防治通常是喷洒各种杀菌液,或者是在土壤中施加土壤杀菌液等方式,其针对性较低,故防治效果较低,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伞房属树种新芽枯萎病的防治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伞房属树种新芽枯萎病的防治方法,该种伞房属树种新芽枯萎病的防治方法具有针对病原菌防治的优点,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伞房属树种新芽枯萎病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步骤一、伞房属树种新芽枯萎病理确定

4、从伞房属种质资源试验林内采集有明显新芽枯萎病病症的嫩枝与嫩叶,然后采用组织分离法,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分离之后再经过单孢纯化获得所需的菌株,再对菌株进行培养观察,并对其进行病原鉴定;

5、步骤二、病原菌特征测定

6、根据步骤一中病原鉴定的结果,再进行培养基接种培养,确认病原菌生物学特征,该病原菌生物学特征为菌丝生长速率,之后使用载玻片法进行孢子萌发实验,测定孢子萌发时间;

7、步骤三、病理影响特征确定

8、根据步骤二中得到的病原菌生物学特征以及孢子萌发时间为基础特征,对影响基础特征的环境特征进行测定,该环境特征包括菌丝致死温度、分生孢子致死温度、ph值、碳源以及氮源,确认环境特征对基础特征影响最大的条件;

9、步骤四、育苗防治

10、根据步骤三中,确认的环境特征的值,对种植的土壤进行调节治理,再用调节治理后的土壤进行树种栽种,对新芽枯萎病起到防治作用;

11、步骤五、移栽防治

12、在步骤四中树苗生长到需要移栽前,先确定好移栽区域,然后对移栽区域近整地深耕,暴晒3d后,再利用土壤消毒剂对移栽区域的土壤进行消毒,消毒后挖出栽种坑,将步骤四中的树苗连带土壤一起移栽至栽种坑内,覆上土即可;

13、步骤六、栽种防治

14、在步骤五栽种后,先进行一次灌溉,保持土壤适宜的水分,然后再定期进行灌溉,同时在栽种后,施加不带菌的有机肥和复合肥;

15、步骤七、定期防治

16、栽种后,定期安排工作人员巡查树苗生长状态,当发现病株时及时清除,同时对病株所在的土壤进行开沟隔离,并施加土壤消毒剂进行杀毒,杀毒后暴晒3d后,再重新进行树苗移栽。

1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组织分离法具体步骤为:

18、s1:选取典型的病害组织,并使用刀片切取病健交界处的病斑组织;

19、s2:将病斑组织浸泡在酒精中15s,再用无菌水将酒精洗去,加入0.1%升汞进一步表面消毒;

20、s3:倒掉汞废液,再用无菌水进行冲洗,之后用滤纸将病斑样品周围的水分吸干,再将病斑样品放置到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在恒温培养箱中25℃黑暗条件下培养;

21、s4:当病斑组织切块的周边生长出菌落,使用挑针在菌落的边缘挑取少量的菌丝,将菌丝转移到新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里继续在25℃黑暗条件下进行菌株培养。

22、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的制备步骤如下:

23、a1:将马铃薯洗净去皮,称取200 g切成小块状,在1000 ml水中煮沸30 min,利用双层纱布过滤马铃薯汁液中的薯块;

24、a2:称取20 g琼脂加入滤液中,加热溶化琼脂,再称取20 g葡萄糖加入,待葡萄糖完全溶解后趁热使用双层纱布进行过滤;

25、a3:调节滤液的ph值到5.5~6.5之间,补水定容到1000 ml,分装到容器内,用脱脂棉将瓶口塞好并包上牛皮纸扎紧,然后在高压灭菌锅中121℃灭菌30 min;

26、a4:灭菌完后将容器中的培养基趁热倒入若干组培养皿中,平置凝固后即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2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病原鉴定的方式为:

28、b1:将经单孢纯化后的菌株转移至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培养5日,观察菌落的形态特征,观测病原菌的显微结构特征;

29、b2:观察完显微结构特征之后,用接种针划破菌落,促进菌丝长出孢子,取子实体,用显微镜观察分生孢子,并测量出孢子的大小;

30、b3:再根据菌落形态特征与显微镜下分生孢子的结构特征,查询该菌株对应的菌种。

3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培养基接种培养的具体方式为:菌丝菌饼接种在预先制作好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放入恒温培养箱中25℃黑暗条件下培养,第5日以及第12日使用游标卡尺以十字交叉法测量并记录菌落直径,计算菌丝生长速率。

32、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菌丝生长速率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33、生长速率=(菌落平均生长直径-菌饼直径)/生长天数。

34、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四中,土壤调节的方式为:将准备好的土壤倒入铁锅内,然后加热铁锅至120~150℃,炒制30~50分钟,进行高温消毒,消毒后室温冷却,冷却后转移至对应的育苗区域后,调节土壤的ph值,之后进行育苗栽种。

35、进一步改进在于:当所述土壤转移后,加入可溶性淀粉和牛肉膏,并进行翻动。

36、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七中,当同一个移栽区域内出现两次发病情况时,则废弃该移栽区域。

3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该种伞房属树种新芽枯萎病的防治方法对伞房属树种病症区域进行切片,再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单孢纯化获得所需的菌株,利用菌株对其进行病原鉴定,确定其新芽枯萎病病症的病原菌,再测定病因的基础特征,之后提出环境特征对基础特征的影响,并进行测定,再根据测定的结果确定影响基础特征的条件,再根据条件来对伞房属树种新芽枯萎病进行防治,由此本发明通过研究病原菌的基础特征,并针对影响基础特征的环境特征进行研究,从而根据环境特征来进行伞房属树种新芽枯萎病的防治,同时采用育苗阶段、移栽阶段、栽种阶段以及定期进行防治,针对性强,防治效果较好,能够避免防治的无效手段,为伞房属树种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对伞房属树种的推广起到良好的影响。



技术特征:

1.一种伞房属树种新芽枯萎病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伞房属树种新芽枯萎病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组织分离法具体步骤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伞房属树种新芽枯萎病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的制备步骤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伞房属树种新芽枯萎病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病原鉴定的方式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伞房属树种新芽枯萎病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培养基接种培养的具体方式为:菌丝菌饼接种在预先制作好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放入恒温培养箱中25℃黑暗条件下培养,第5日以及第12日使用游标卡尺以十字交叉法测量并记录菌落直径,计算菌丝生长速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伞房属树种新芽枯萎病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丝生长速率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伞房属树种新芽枯萎病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土壤调节的方式为:将准备好的土壤倒入铁锅内,然后加热铁锅至120~150℃,炒制30~50分钟,进行高温消毒,消毒后室温冷却,冷却后转移至对应的育苗区域后,调节土壤的ph值,之后进行育苗栽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伞房属树种新芽枯萎病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土壤转移后,加入可溶性淀粉和牛肉膏,并进行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伞房属树种新芽枯萎病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七中,当同一个移栽区域内出现两次发病情况时,则废弃该移栽区域。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一种伞房属树种新芽枯萎病的防治方法,包括伞房属树种新芽枯萎病理确定、病原菌特征测定、病理影响特征确定、育苗防治、移栽防治、栽种防治以及定期防治七个步骤,本发明通过对病症区域进行切片,再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单孢纯化获得所需的菌株,利用菌株对其进行病原鉴定,确定病症的病原菌,再测定病因的基础特征,接着确认环境特征对基础特征的影响,再对伞房属树种新芽枯萎病进行育苗、移栽、栽种以及定期防治,整体防治面涉及广,防治效果好,本发明整体的针对性强,避免防治的无效手段,为伞房属树种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对伞房属树种的推广起到良好的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甘春雁,陈升侃,陈健波,唐庆兰,邓紫宇,李昌荣,任世奇,卢翠香,刘媛,郭东强,伍琪,韦振道,朱慧,向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