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麦新品种杂交育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016783发布日期:2024-02-09 13:08阅读: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专利涉及小麦杂交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绿麦新品种杂交育种方法


背景技术:

1、小麦是禾本科、小麦属的一种作物。

2、小麦植株具有圆柱形茎秆,叶片线状披针形,花穗呈长圆形或尖锥形,内含多数小穗。每个小穗都有几粒籽粒,籽粒的色和形状各异,如红色、白色或棕色,椭圆形或长圆形等。

3、小麦的营养价值较高,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其中,蛋白质的含量高于其他谷物,尤其是优质蛋白质(如麦谷蛋白)的含量较高,有助于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

4、小麦在我国的栽培历史悠久,种植区域广泛,从南到北各地均有种植。小麦在我国不仅是主食之一,还可以制作成各种面点、糕点等食品,如包子、饺子、面条、饼干等。此外,小麦还可以作为饲料用于养殖业,或用于酿造、制粉等工业生产。

5、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小麦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这一需求,研究人员不断地开展小麦育种工作,旨在选育出高产、优质、抗逆等特点的新品种。杂交育种作为小麦育种的一种重要手段,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然而,现有的杂交育种方法在选育绿麦新品种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如选育周期长、成功率低等。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分析,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绿麦新品种杂交育种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2、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绿麦新品种杂交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1)选择一个具有绿麦特征的亲本作为雄性亲本;

5、(2)选择一个具有高产性和抗病性特点的亲本作为雌性亲本;

6、(3)进行人工授粉,将雄性亲本的花粉传递到雌性亲本的柱头上;

7、(5)收集杂交后代种子,并将其移植到培养基中,春化处理后放入温室;

8、(6)对杂交后代进行绿麦特征、产量和抗病性等性状的筛选;

9、(7)选择具有绿麦特征、高产性和抗病性的个体作为下一代的亲本;

10、(8)进行连续选择和繁殖,逐步固定和提高绿麦特征、产量和抗病性等优良性状;

11、(9)直到获得稳定的绿麦新品种,并将其移栽播种至田间;

12、(10)收获绿麦新种。

13、作为改进,所述人工授粉的具体步骤如下:

14、(1)去雄:在小麦花蕾期,将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去除,以防止自花授粉,去雄时要轻轻操作,避免损伤花朵其他部分;

15、(2)套袋:去雄后,将雌蕊花套上纸袋,密封,以避免意外异花授粉,如昆虫、风等媒介传粉,纸袋优选为普通的塑料袋或者专门的授粉袋;

16、(3)采集花粉:在小麦花粉成熟时,采集花粉,可以采用手动采集或使用授粉机进行采集,采集到的花粉要储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以保持花粉活力;

17、(4)授粉:将采集到的花粉涂抹在去雄后的雌蕊柱头上,授粉时,采用点授法,即将花粉涂抹在花朵的柱头上;

18、(5)选择在晴天花朵盛开时进行授粉,有利于提高授粉成功率,授粉后,增施薄肥水,以促进种子生长;

19、(6)在花期内进行多次授粉,对于雌雄异株的小麦,可以适当增加授粉次数。

20、作为改进,所述培养基配方为:

21、大量元素:kno3 950~1900mg/l,nh4no3 825~1650mg/l,kh2po485~170mg/l,mgso4·7h2o 185~370mg/l,cacl2·2h2o 220~440mg/l;

22、微量元素:ki 0.42~0.83mg/l,h3bo3 3.1~6.2mg/l,mnso4·4h2o11.2~22.3mg/l,znso4·7h2o 4.3~8.6mg/l,na2moo4·2h2o 0.13~0.25mg/l,cuso4·5h2o 0.013~0.025mg/l,cocl2·6h2o 0.013~0.025mg/l;

23、铁盐:na2~edta 18.7~37.3mg/l,feso4·7h2o 13.9~27.8mg/l;

24、植物生长调节剂:kt 1.5~1.6mg/l,naa 0.18~0.20mg/l;

25、碳源:蔗糖5~15g/l;

26、凝固剂:植物凝胶2.3~2.45g/l;

27、ph值5.80~5.82。

28、作为改进,所述小麦移栽播种的具体步骤如下:

29、(1)准备移栽基质:选择适宜小麦生长的田间土壤,要求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如果土壤条件较差,可以适量添加有机肥、沙子等改善土壤环境;

30、(2)准备小麦幼苗:在培养基上培养的小麦幼苗达到2-4叶期时;此时小麦幼苗的根系已经形成,可以进行移栽;

31、(3)切取小麦幼苗:从培养基上切取小麦幼苗,注意不要损伤幼苗的根系;可以使用剪刀或刀片等工具进行切取;

32、(4)移栽:将切取的小麦幼苗栽种到准备好的田间土壤中;按照一定的行距和株距进行栽种;

33、(5)浇水:移栽后立即进行一次透水,以促进小麦幼苗的根系与土壤接触,提高移栽成活率;

34、(6)管理:移栽后需要加强田间管理,如及时进行中耕松土、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以促进小麦的生长。

35、作为改进,所述小麦移栽的行距为30~~40cm优选为35cm;

36、所述小麦移栽的株距为15~20cm,优选为16cm。

3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38、1、本发明提供的绿麦新品种杂交育种方法,具有选育周期短、成功率高、新品种综合性状优良等特点。

39、2、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选育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绿麦新品种,提高我国绿麦的育种水平。

40、3、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小麦育种领域的广泛推广



技术特征:

1.一种绿麦新品种杂交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麦新品种杂交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授粉的具体步骤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麦新品种杂交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配方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麦新品种杂交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麦移栽播种的具体步骤如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绿麦新品种杂交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麦移栽的行距为30~~40cm优选为35cm;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绿麦新品种杂交育种方法,通过选择具有绿麦特征的小麦作为雄性亲本,选择高产性和优良品质特点的亲本作为磁性亲本进行两两杂交授粉,并且连续繁殖,直至选取出其具备稳定的绿麦特征、高产性和优良品质特点的个体品种。这种杂交育种方法改进了部分小麦品种穗小,产量低,抗病能力差的缺点,针对传统小麦杂交育种技术的局限性,提供了一种创新性的绿麦杂交育种方法。通过对亲本的选择、花期调控、人工授粉、种子筛选、后代培育和品种鉴定等环节的优化,实现了操作简便、效率高、后代品质稳定的目标。实现提高亩产的最终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王长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超级小麦科学技术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