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蓝状菌在产嗜铁素中的应用

文档序号:37597429发布日期:2024-04-18 12:36阅读:7来源:国知局
金黄蓝状菌在产嗜铁素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生物,具体涉及金黄蓝状菌在产嗜铁素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1、铁(fe)是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fe在大多数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虽然土壤中全铁含量很高,且土壤中的铁绝大部分被氧化为三价铁,然而大多数植物的根系只能吸收二价铁,土壤中三价铁并不能被根系吸收,铁有效含量很低,特别是石灰性土壤,目前植物缺铁是一个严重的普遍性问题。虽然目前国内外采取改良土壤、施用有机或无机铁肥和通过育种法提高植物自身对铁的吸收利用的能力等方法提高植物铁营养成分含量和增加铁的生物有效度,这些方法与途径虽然能缓解植物缺,但都存在自身的弊端,如直接向土壤施用铁肥会被土壤固定而转变为无效铁。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解决植物缺铁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2、近年来,随着微生物本身铁营养研究的深入,微生物的一些生理功能在植物铁营养上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如发现部分微生物具有分泌嗜铁素的功能,嗜铁素是指由微生物在低铁条件下生成的一类小分子量(1~2kda)能特异地螯合fe3+的螯合因子。微生物产生的嗜铁素能活化土壤中的难溶性铁,提高铁的溶解性和移动性,从而提高土壤中铁的有效性。嗜铁素介导的铁元素摄入是微生物获取铁元素的最普遍方式,许多微生物甚至合成和分泌超出自身细胞干重的嗜铁素,来满足铁元素的营养需求。嗜铁素广泛存在于细菌、真菌和植物体内,是一类由微生物在低铁条件下合成的小分子量的,能特异的螯合fe3+的一种螯合因子,合成后被分泌到微生物的细胞外或细胞表面获取fe3+,或将fe变为可溶形式供给微生物吸收利用。迄今已经鉴定出500多种不同的嗜铁素,虽然嗜铁素在整体结构上差别很大,但根据与fe3+螯合基团的化学特性不同,可分为3大类:氧肟酸型(hydroxamate)、儿茶酚型(catecholate)和羟基羧酸型(hydroxycarboxylate)嗜铁素。从产生嗜铁素微生物的不同将嗜铁素分为2种:由细菌产生的嗜铁素和由真菌产生的嗜铁素两大类。

3、以往研究证实,微生物分泌的嗜铁素已经被证实可以作为缺铁植物的铁源,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铁营养元素,促进植物的生长。嗜铁素作为一种铁结合能力极强的物质,在铁吸收干预方面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对治理与改善植物的缺铁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应用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黄蓝状菌(talaromyces aurantiacus)jxbr04产嗜铁素中的应用。

2、本发明从毛竹土壤里分离到高产嗜铁素的菌株,通过双层培养基法定性和液体培养法定量筛选出一株高产嗜铁素的金黄蓝状菌菌株。该菌株合成的嗜铁素能提高毛竹组织体内铁素含量,对毛竹具有较好的促生长作用。

3、优选,所述的嗜铁素为氧肟酸型和柠檬酸型的混合型。

4、优选,是在拮抗林木病原菌药物中的应用。

5、优选,所述的林木病原菌是竹喙球菌(ceratosphaeria phyllostachydis)、油茶炭疽病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或辣椒菌核病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6、优选,是在促进植物对铁素的吸收中的利用。

7、金黄篮状菌(talaromyces aurantiacus)jxbr04,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地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邮编:430072,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7327,保藏日期为2017年6月13日。公开于专利申请号:2017109465417,发明名称:一种金黄篮状菌及其应用的专利中。



技术特征:

1.金黄蓝状菌(talaromyces aurantiacus)jxbr04产嗜铁素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嗜铁素为氧肟酸型和柠檬酸型的混合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是在拮抗林木病原菌药物中的应用。

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林木病原菌是竹喙球菌(ceratosphaeriaphyllostachydis)、油茶炭疽病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或辣椒菌核病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是在促进植物对铁素的吸收中的利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黄蓝状菌在产嗜铁素中的应用。本发明从毛竹土壤里分离到高产嗜铁素的菌株,通过双层培养基法定性和液体培养法定量筛选出一株高产嗜铁素的金黄蓝状菌菌株。该菌株合成的嗜铁素能提高毛竹组织体内铁素含量,对毛竹具有较好的促生长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张扬,施建敏,毛瑢,张林平,方向民,石福习,王方超,于鸿莹,邹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