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海藻场的生态修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215372发布日期:2024-03-05 15:03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型海藻场的生态修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海洋生态修复、海藻场生态修复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大型海藻场的生态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1、大型海藻场是以大型海藻为支持生物,而形成的一类独特的近岸生态系统,在沿岸海域发挥众多的生态功能,海藻场修复是近岸海洋生态系统修复的重要技术手段,一般修复海藻的方法有礁体投放、清礁移植、沉网(沉绳)移植、海底插枝等,礁体投放修复是目前最适用于,具备大型海藻生长环境但缺乏生长基质的海区。

2、但上述技术往往存在以下缺陷:在潮间带、潮下带进行藻礁投放的应用中,水运动影响因素极大限制受精卵的有效附着或成藻的成活率,同时礁体的形式、材料也极大程度上影响着生态修复效果和施工的可行性与可推广度,面对这些制约因素,目前缺乏一种较好的手段去实现高效的大型底栖藻类修复。

3、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型海藻场的生态修复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2、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大型海藻场的生态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首先将藻床架安装在锚块表面组合成藻类附着模组,并在藻床架表面的藻类附着基内部填充藻基,同步在框架式梯形礁体顶面及内侧粘附藻类受精卵,然后将所有装置布设在海底预设位置;

4、s2、将多个礁体按照垂直于主要潮流方向,呈环状布设,使得多个礁体所包围的中心位置形成消浪影响范围,将藻类附着模组放置于消浪影响范围内;

5、s3、藻基内和礁石表面的藻类孢子、受精卵经过生长,长出藻苗。

6、优选的,所述礁体为框架式梯形礁体,且表面固定连接有消浪侧板,所述礁体俯视时呈等腰梯形,顶边较窄一侧朝向主要潮流来向,所述礁体前视图呈梯形,下大上小,四面消浪板均为错位格栅式结构,所述礁体采用大孔混凝土浇筑,所述藻床架为网杆式、可拼接藻床架,所述藻床架表面的藻类附着基内部填充藻基;工作时,先将藻床架安装在锚块表面组合成藻类附着模组,并在藻床架表面的藻类附着基内部填充藻基,同步在框架式梯形礁体顶面及内侧粘附藻类受精卵,然后将所有装置布设在海底预设位置,通过下大上小设计的礁体,结构形式上重心稳定、削弱水动力效果好,适用于潮流冲击强、不具备硬质底基的海域进行海藻场修复,通过错位格栅式结构,能进一步提升消浪作用,大孔混凝土浇筑,表面粗糙、利于藻体附着,延长藻苗成体前的附着时间,提高成活率,同时兼具鱼礁效果,礁体群的布置轮廓可以是矩形,也可以是船形、三角形、梯形、梭形、椭圆形,藻基为自然碎砾或研片。

7、优选的,所述藻类附着模组包括锚块,所述锚块表面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安装有藻床架,所述藻床架分为槽状藻床、孔状藻床,所述藻床架表面固定连接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端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转动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表面固定连接有滑轴,所述凹槽侧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轴在滑槽内通过弹簧滑动连接,所述插孔内壁,相对于卡块的位置开设有槽口;工作时,槽状藻床为管状,顶部开槽,于开槽面喷涂混合藻类孢子、受精卵的附着剂,或固定藻苗成体,孔状藻床为空芯管状,四周开设通孔,用于成体移植,锚块两面或三面预留插口,将管状藻床架通过连接头插入插孔内,在连接头卡入插孔同时,插孔边缘部分会挤压卡块,使得卡块向凹槽内转动,同时会带动滑轴在滑槽内滑动,并挤压弹簧产生弹力,这时继续移动连接头,到达槽口位置后,弹簧复位,带动卡块卡入槽口,完成藻床架的拼接,然后通过吊装沉入水底,通过拼接式的藻床架,可预制拼装,施工简便,管体可以为高分子管材,也可以是定制杆状烧结砖等材料,便于回收利用,经济性高,加强筋可以提高锚块与锚块之间的连接强度。

8、优选的,所述插孔内通过弹簧滑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滑轴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滑槽内壁固定连接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为橡胶材质;工作时,在连接头卡入插孔内时,连接头会带动挡板向插孔内运动,同时挤压弹簧,通过弹簧带动挡板,在拼接之前,将插孔进行防护,避免有异物进入插孔内,影响拼接效果,通过缓冲块,在将连接头进行拆卸时,将连接头继续向插孔内滑动,使得卡块再次向凹槽内转动,滑轴在向滑槽内滑动的同时,会带动限位环挤压缓冲块,然后将连接头旋转,脱离槽口的位置,将连接头抽出,同时通过缓冲块将滑轴进行限位,避免持续对插孔内壁进行摩擦,造成磨损。

9、优选的,所述缓冲块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插孔内壁开设有空槽,所述空槽内通过弹性件转动连接有拨杆,所述拨杆为弧形;工作时,在将连接头拆除时,将连接头继续向插孔内滑动时,会带动挡板继续拨杆的翘起位置,使得拨杆产生旋转,这时拨杆的另一端会挤压卡块,使得卡块向凹槽内继续转动,直至完全贴合凹槽,进一步避免磨损,方便连接头抽出。

10、优选的,所述插孔内壁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卡块设置有四个,且为等距分布;工作时,导向槽可以在将连接头插入时进行限位,避免发生旋转,导致槽状藻床出现侧倾现象。

11、优选的,所述连接头表面通过弹簧滑动连接有顶块,所述顶块表面为圆弧面,所述插孔内壁,相对于顶块的位置开设有定位槽;工作时,在连接头卡入插孔内时,通过顶块卡入定位槽内,进一步对连接头进行固定,避免连接头出现晃动。

12、优选的,所述加强筋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片,所述弹片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插块,所述锚块表面,相对于插块的位置开设有插槽,且插块位于插槽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垫;工作时,通过插块插入插槽内,对连接头与插孔之间的缝隙进行遮挡,同时通过可形变的弹性片,在藻类附着模组沉入水底后,经过海水的压力,弹性片会产生形变,进而带动插块更加贴合插槽。

13、优选的,所述连接头插入插孔的一端顶部开设有圆弧角;工作时,通过顶部开设圆弧角的连接头,可以提高拼接效率。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5、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大型海藻场的生态修复方法,通过下大上小设计的礁体,结构形式上重心稳定、削弱水动力效果好,适用于潮流冲击强、不具备硬质底基的海域进行海藻场修复,通过错位格栅式结构,能进一步提升消浪作用,大孔混凝土浇筑,表面粗糙、利于藻体附着,延长藻苗成体前的附着时间,提高成活率,同时兼具鱼礁效果。

16、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大型海藻场的生态修复方法,通过将管状藻床架通过连接头插入插孔内,在连接头卡入插孔同时,插孔边缘部分会挤压卡块,使得卡块向凹槽内转动,同时会带动滑轴在滑槽内滑动,并挤压弹簧产生弹力,这时继续移动连接头,到达槽口位置后,弹簧复位,带动卡块卡入槽口,完成藻床架的拼接,然后通过吊装沉入水底,通过拼接式的藻床架,可预制拼装,施工简便,管体可以为高分子管材,便于回收利用,经济性高,加强筋可以提高锚块与锚块之间的连接强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大型海藻场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海藻场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礁体(1)底面为放大基座(3),所述礁体(1)为框架式梯形礁体(1),且表面固定连接有消浪侧板(5),所述礁体(1)俯视时呈等腰梯形,顶边较窄一侧朝向主要潮流来向,所述礁体(1)前视图呈梯形,下大上小,四面消浪板均为错位格栅式结构,所述礁体(1)采用大孔混凝土浇筑,所述藻床架(8)为网杆式、可拼接藻床架(8),所述藻床架(8)表面的藻类附着基(4)内部填充藻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型海藻场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藻类附着模组(2)包括锚块(7),所述锚块(7)表面开设有插孔(803),所述插孔(803)内安装有藻床架(8),所述藻床架(8)分为槽状藻床(801)、孔状藻床(802),所述藻床架(8)表面固定连接有加强筋(6),所述加强筋(6)端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头(11),所述连接头(11)表面开设有凹槽(16),所述凹槽(16)内转动连接有卡块(10),所述卡块(10)表面固定连接有滑轴(14),所述凹槽(16)侧壁开设有滑槽(18),所述滑轴(14)在滑槽(18)内通过弹簧滑动连接,所述插孔(803)内壁,相对于卡块(10)的位置开设有槽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型海藻场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803)内通过弹簧滑动连接有挡板(9),所述滑轴(14)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环(17),所述滑槽(18)内壁固定连接有缓冲块(19),所述缓冲块(19)为橡胶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大型海藻场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19)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插孔(803)内壁开设有空槽(21),所述空槽(21)内通过弹性件转动连接有拨杆(20),所述拨杆(20)为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大型海藻场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803)内壁开设有导向槽(15),所述卡块(10)设置有四个,且为等距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大型海藻场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11)表面通过弹簧滑动连接有顶块(12),所述顶块(12)表面为圆弧面,所述插孔(803)内壁,相对于顶块(12)的位置开设有定位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大型海藻场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6)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片(22),所述弹片(2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插块(13),所述锚块(7)表面,相对于插块(13)的位置开设有插槽,且插块(13)位于插槽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海洋生态修复、海藻场生态修复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大型海藻场的生态修复方法,包括S1、首先将藻床架安装在锚块表面组合成藻类附着模组,并在藻床架表面的藻类附着基内部填充藻基,同步在框架式梯形礁体顶面及内侧粘附藻类受精卵;S2、将多个礁体按照垂直于主要潮流方向,呈环状布设,使得多个礁体所包围的中心位置形成消浪影响范围;S3、藻基内和礁石表面的藻类孢子、受精卵经过生长,长出藻苗。通过下大上小设计的礁体,结构形式上重心稳定、削弱水动力效果好,适用于潮流冲击强、不具备硬质底基的海域进行海藻场修复,通过错位格栅式结构,能进一步提升消浪作用,大孔混凝土浇筑,表面粗糙、利于藻体附着。

技术研发人员:翟宝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