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斑马鱼分隔收集系统

文档序号:34325126发布日期:2023-06-01 02:57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验斑马鱼分隔收集系统

本技术涉及实验用斑马鱼养殖,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实验斑马鱼分隔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1、斑马鱼是一种小型淡水鱼类,鱼体呈梭形,体长3至5厘米,从背部至腹部、臀鳍,有多条深蓝色纵向条纹直达尾鳍,因满身条纹似斑马而得名。斑马鱼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性成熟期为3个月左右,全年皆可交配产卵。斑马鱼受精卵直径在0.7mm左右,鱼卵透明、产卵量大、体外受精、体外发育这些是斑马鱼作为生物学研究工作的重要优势之一。

2、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对斑马鱼目标基因进行“编辑”,实现对特定dna片段的敲除、插入等,以探究目标基因在人类机体中的基因功能。在实验构建过程中,需要逐条对斑马鱼个体进行提取组织样本鉴定,鉴定个体数常常数以百计,而鉴定周期一般需要2-4天时间。在鉴定完成之前,需要对斑马鱼个体进行编号,并将斑马鱼个体分离饲养,因斑马鱼的生物学特性,无法直接对动物进行编号,只有通过每条一个隔离空间,对此空间进行编号的方式,确认不同个体。同时需保持养殖水环境的水质稳定,养殖密度合乎实验动物伦理要求。由于基因编辑技术常需鉴定较大数量的斑马鱼个体(如96个样本一组),对培养空间要求高,而系统容错率很低。

3、目前,由于没有专门应用于斑马鱼基因编辑和鱼卵采集实验的养殖装置,在常规实验操作中常常采用食品盒或收纳盒来放置鉴定中的斑马鱼个体,并以在每个盒中放置一条的方式用于基因分型鉴定。这种方法所存在的缺陷包括:容器体积和外形并非专门为斑马鱼实验而设计,使用及其不便;难以叠加放置,占用空间大;在鉴定实验进行的过程中(至少数天时间),难以进行换水操作;该盒只能用在基因分型鉴定实验中,不能用于其他实验;由于基因分型的实验中若养殖斑马鱼数量较大(对应96孔板),需要至少上百个盒子造成个体标记困难,极易出错。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验斑马鱼分隔收集系统,包括:

2、外缸和内缸;

3、所述外缸顶部设有缸口且内部设有容置槽;所述内缸能够通过所述缸口置于所述外缸的所述容置槽内;

4、所述内缸底部设有收集通孔;

5、在所述内缸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时,所述外缸内壁的底部和所述内缸外壁底部之间的构成鱼卵存放区,以便于在所述内缸内的斑马鱼卵能经所述收集通孔基于重力向下进入所述鱼卵存放区内;

6、所述内缸内设有可拆装隔离件;所述可拆装隔离件能将所述内缸内的空间划分为不少于2个独立隔离区。

7、优选地,所述可拆装隔离件包括横向隔离插板和纵向隔离插板;

8、所述横向隔离插板和所述纵向隔离插板能够交叉连接,并均与所述内缸的内壁底部垂直设置,将所述内缸划分为多个所述独立隔离区。

9、优选地,所述横向隔离插板设有底部开口;

10、所述纵向隔离插板设有顶部开口;

11、所述顶部开口与所述底部开口相对应且能够相向插接,以便于所述横向隔离插板和所述纵向隔离插板交叉连接。

12、优选地,所述横向隔离插板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底部开口;所述纵向隔离插板设有至少两个所述顶部开口,以便于所述横向隔离插板通过任意一个所述底部开口与所述纵向隔离插板的任意一个所述顶部开口插接组合。

13、优选地,所述内缸还设有插槽组件;

14、所述插槽组件包括横向插槽和纵向插槽;

15、所述横向插槽与所述横向隔离插板相对应,且设于所述内缸的内侧壁的横向端面上,所述横向隔离插板能通过长度方向的任意一个端头与所述横向插槽插接;

16、所述纵向插槽与所述纵向隔离插板相对应,且设于所述内缸的内侧壁的纵向端面上,所述纵向隔离插板能通过长度方向的任意一个端头与所述纵向插槽插接。

17、优选地,所述外缸的缸口设有卡槽;

18、所述内缸的开口处边缘设有与所述卡槽相对应的凸起件;

19、在所述内缸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时,所述内缸的所述凸起件与所述卡槽卡接,并能凸出于所述外缸的外侧壁。

20、优选地,所述凸起件之间能够互相适配且连接;

21、所述内缸还设有由所述内缸底部外侧壁延伸至所述外缸的底部内侧壁的支撑件。

22、优选地,所述外缸的侧壁上还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23、优选地,还包括盖板;

24、所述盖板能覆盖于所述外缸中的所述内缸的上表面;

25、所述盖板设有投食位。

26、优选地,所述盖板包括能够架设于所述外缸的所述缸口的板框、卷轴装置、移动装置和投料装置;

27、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对称设于所述板框上下两端的横向移动轨、架设于上下两端所述横向移动轨上的纵向移动轨和与所述纵向移动轨连接的定位器,以及与所述定位器连接的第一移动电机和与所述纵向移动轨连接的第二移动电机;其中,所述定位器能在所述第一移动电机控制下沿所述纵向移动轨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纵向移动轨与所述横向移动轨垂直设置,且能在所述第二移动电机控制下沿所述板框上下两端的所述横向移动轨横向移动;

28、所述卷轴装置包括两个对称设置于所述板框左右两端的自卷轴、卷绕于所述自卷轴上且设有透气孔的覆盖件、设于所述覆盖件远离所述自卷轴一端端头的滑轨档条;其中,所述覆盖件的宽度与所述外缸的上下两端长度相对应,且能覆盖于所述外缸上表面;所述定位器与所述滑轨档条连接,且能沿所述滑轨档条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自卷轴能够随所述定位器的牵引下延长或收缩所卷绕的所述覆盖件;

29、所述投料装置包括:与所述定位器连接的投料管、设于所述投料管上端的物料储存器和所述投料管区别于所述物料储存器的一端设置的投食位,以及与所述投料管连接控制所述物料储存器向所述投料管放料的电磁控制器。

3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验斑马鱼分隔收集系统。包括:外缸和内缸;所述外缸顶部设有缸口且内部设有容置槽;所述内缸能够通过所述缸口置于所述外缸的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内缸底部设有收集通孔;在所述内缸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时,所述外缸内壁的底部和所述内缸外壁底部之间的构成鱼卵存放区,以便于在所述内缸内的斑马鱼卵能经所述收集通孔基于重力向下进入所述鱼卵存放区内;所述内缸内设有可拆装隔离件;所述可拆装隔离件能将所述内缸内的空间划分为不少于2个独立隔离区。

31、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可拆装隔离件,将内缸空间分隔为不同大小的独立隔离区,解决了多个鱼卵收集盒同时工作导致收集率低下的问题;将多对斑马鱼放置独立空间进行配鱼产卵,解决了不足的空间会使得斑马鱼不产卵的问题,并且满足了大群体对较大游动空间的需求;将多对斑马鱼放置独立空间进行培育产卵,多对鱼产下的鱼卵通过内缸底部收集通孔沉积于外缸底部的鱼卵存放区,可实现了大规模鱼卵一次性全部收集,提高了鱼卵的收集率,为斑马鱼的基因分型鉴定及鱼卵收集实验提供了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实验斑马鱼分隔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实验斑马鱼分隔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装隔离件包括横向隔离插板和纵向隔离插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实验斑马鱼分隔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隔离插板设有底部开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实验斑马鱼分隔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隔离插板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底部开口;所述纵向隔离插板设有至少两个所述顶部开口,以便于所述横向隔离插板通过任意一个所述底部开口与所述纵向隔离插板的任意一个所述顶部开口插接组合。

5.如权利要求2所述实验斑马鱼分隔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缸还设有插槽组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实验斑马鱼分隔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缸的缸口设有卡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实验斑马鱼分隔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件之间能够互相适配且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实验斑马鱼分隔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缸的侧壁上还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实验斑马鱼分隔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实验斑马鱼分隔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能够架设于所述外缸的所述缸口的板框、卷轴装置、移动装置和投料装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实验斑马鱼分隔收集系统,涉及实验用斑马鱼养殖技术领域。所述实验斑马鱼分隔收集系统包括:外缸和内缸;外缸顶部设有缸口且内部设有容置槽;内缸能够通过缸口置于外缸的所述容置槽内;内缸底部设有收集通孔;在内缸置于容置槽内时,外缸内壁的底部和内缸外壁底部之间的构成鱼卵存放区;内缸内设有可拆装隔离件;可拆装隔离件能将所述内缸内的空间划分为不少于2个独立隔离区。本技术避免狭窄空间对斑马鱼产卵的影响,满足群体对较大游动空间的需求;为斑马鱼提供独立隔离区进行培育产卵,实现大规模鱼卵一次性收集,为斑马鱼的基因分型鉴定及鱼卵收集实验提供了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李玲璐,潘鲁湲,孙永华,罗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3010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