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育秧用循环给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77789发布日期:2023-05-27 12:42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育秧用循环给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育秧给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育秧用循环给水装置。


背景技术:

1、现有的育秧给水装置功能较为单一,只能实现简单的给水,而对于不同的秧苗,给水量需要进行对应的调节,负责会导致水量过少或是过多,不利于秧苗的培育,同时水量过多时无法将水收回,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育秧用循环给水装置。

2、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育秧用循环给水装置,包括水箱,所述水箱一侧连接有回水机构,所述水箱内顶面可拆卸安装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一端横向固定导通有横向活动贯穿水箱的导管,所述水箱外侧横向设置有多根给水管,多根所述给水管均与导管固定导通,所述给水管下部等间距竖向固定导通有多根滴水管,所述滴水管内竖向设置有活动贯穿给水管的调节件,所述调节件连接有调节机构。

3、优选的,所述回水机构包括设置在水箱下方的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通过回水管与水箱固定导通,所述回水管与水箱上部连接。

4、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横向设置在给水管上方的连接板,所述给水管上端面竖向固定安装有活动贯穿连接板的限位杆,所述给水管上端面竖向转动安装有螺纹贯穿连接板的螺杆,所述螺杆端部固定安装有旋钮。

5、优选的,所述水箱外侧壁横向固定安装有支撑板,多根所述给水管均与支撑板上端面相抵接触。

6、优选的,所述调节件为圆柱状,所述调节件下部为倒圆台状。

7、优选的,所述水箱上部设置有进水口。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9、通过设置可上下运动调节的调节件与滴水管相配合,使得滴水管的水流速度可以进行调节,改变水流量,方便适应不同的培育需求,同时设置两个水泵,用于水的循环的供给,增强水的流动性,增加水的含氧量,同时可将多余的水回收到水箱内,避免水的浪费,实用性更强。



技术特征:

1.一种育秧用循环给水装置,包括水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一侧连接有回水机构,所述水箱(1)内顶面可拆卸安装有第一水泵(2),所述第一水泵(2)一端横向固定导通有横向活动贯穿水箱(1)的导管(3),所述水箱(1)外侧横向设置有多根给水管(4),多根所述给水管(4)均与导管(3)固定导通,所述给水管(4)下部等间距竖向固定导通有多根滴水管(12),所述滴水管(12)内竖向设置有活动贯穿给水管(4)的调节件(5),所述调节件(5)连接有调节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育秧用循环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机构包括设置在水箱(1)下方的第二水泵(6),所述第二水泵通过回水管(11)与水箱(1)固定导通,所述回水管(11)与水箱(1)上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育秧用循环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横向设置在给水管(4)上方的连接板(7),所述给水管(4)上端面竖向固定安装有活动贯穿连接板(7)的限位杆(8),所述给水管(4)上端面竖向转动安装有螺纹贯穿连接板(7)的螺杆(9),所述螺杆(9)端部固定安装有旋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育秧用循环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外侧壁横向固定安装有支撑板(10),多根所述给水管(4)均与支撑板(10)上端面相抵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育秧用循环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5)为圆柱状,所述调节件(5)下部为倒圆台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育秧用循环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上部设置有进水口。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育秧给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育秧用循环给水装置,包括水箱,所述水箱一侧连接有回水机构,所述水箱内顶面可拆卸安装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一端横向固定导通有横向活动贯穿水箱的导管,所述水箱外侧横向设置有多根给水管,多根所述给水管均与导管固定导通,所述给水管下部等间距竖向固定导通有多根滴水管,所述滴水管内竖向设置有活动贯穿给水管的调节件,本技术可进行循环给水,避免水的浪费,同时调节供水速度,方便实用。

技术研发人员:贾一帆,王代霞,胡国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公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9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