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迷宫式水膜结构保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04061发布日期:2023-10-22 02:11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迷宫式水膜结构保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室内保温,尤其涉及一种迷宫式水膜结构保温系统。


背景技术:

1、温室,又称暖房,指有防寒、加温和透光等设施,供冬季培育喜温植物的房间,目前对于温室进行保温一般是通过保温被保温毯实现对于温室进行保温,但是这种方式不但保温效果有限,而且无法更好的对于温室的温度进行调控。

2、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迷宫式水膜结构保温系统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迷宫式水膜结构保温系统,该装置能够实现更好的对于温室的温度进行调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迷宫式水膜结构保温系统,包括

4、蓄水装置;

5、水能袋,所述水能袋设有多个,且水能袋悬挂在墙体上;

6、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底端与蓄水装置连通设置,所述进水管贯穿水能袋且与水能袋固定连接;所述进水管与水能袋之间设置有连通结构;

7、循环泵,所述循环泵设置在进水管上,用于对进水管内部的水体进行增压;

8、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水能袋底端连通设置,且出水管与蓄水装置连通设置;

9、加热机构,设置在蓄水装置内部。

10、进一步的,所述墙体上设置有多个固定抱箍,多个所述固定抱箍分别与进水管或者出水管连通设置。

11、进一步的,所述水能袋内部设置有多个阻挡条,多个阻挡条将水能袋内部构成迷宫结构。

12、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管为朝着蓄水装置的一侧向下倾斜设置,且倾斜角度为1-5度。

13、进一步的,所述蓄水装置内部固定连接有分隔板,所述进水管以及出水管与蓄水装置连通处分别设置在分隔板两侧设置。

14、进一步的,所述连通结构为多个透水孔,所述透水孔开设在进水管侧壁上,且位于水能袋内部。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水能袋以及蓄水装置能够实现通过水体与温室之间的热交换以实现对于温室的温度进行调控,如在高温下通过水能袋内部的水体进行吸热,低温下,通过对于水体进行加热以实现对于温室进行升温,从而确保温室能够始终处于一个合适的温度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迷宫式水膜结构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迷宫式水膜结构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上设置有多个固定抱箍(7),多个所述固定抱箍(7)分别与进水管(3)或者出水管(5)连通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迷宫式水膜结构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能袋(2)内部设置有多个阻挡条(10),多个阻挡条(10)将水能袋(2)内部构成迷宫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迷宫式水膜结构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5)为朝着蓄水装置(1)的一侧向下倾斜设置,且倾斜角度为1-5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迷宫式水膜结构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装置(1)内部固定连接有分隔板(8),所述进水管(3)以及出水管(5)与蓄水装置(1)连通处分别设置在分隔板(8)两侧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迷宫式水膜结构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结构为多个透水孔(9),所述透水孔(9)开设在进水管(3)侧壁上,且位于水能袋(2)内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迷宫式水膜结构保温系统,包括蓄水装置;水能袋,水能袋设有多个,且水能袋悬挂在墙体上;进水管,进水管底端与蓄水装置连通设置,进水管贯穿水能袋且与水能袋固定连接;进水管与水能袋之间设置有连通结构;循环泵,循环泵设置在进水管上,用于对进水管内部的水体进行增压;出水管,出水管与水能袋底端连通设置,且出水管与蓄水装置连通设置。本技术通过设置水能袋以及蓄水装置能够实现通过水体与温室之间的热交换以实现对于温室的温度进行调控,如在高温下通过水能袋内部的水体进行吸热,低温下,通过对于水体进行加热以实现对于温室进行升温,从而确保温室能够始终处于一个合适的温度范围。

技术研发人员:王继涛,肖自斌,刘晓娇,王瑞,刘世伟,李相宁,张庆华,李雪峰,马英成,蔡卫国,王志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夏回族自治区园艺技术推广站
技术研发日:2023020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