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引导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87131发布日期:2023-05-27 19:40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的引导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具体为一种可调节的引导轮。


背景技术:

1、随着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加快,各式农业机械相继进入生产实践。目前,除了大田作物生产和部分经济作物生产加工相继采用作业机械以外,多数林业苗圃作业现场则更需要轻型化、高效率的挖树机械,以替代日益紧缺的农村壮劳动力资源,并提高作业的质量和效率,机械在运转时通常会需要使用到引导轮。

2、现有的可调节的引导轮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1276653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引导轮,“包括骨架主体,所述骨架主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左端安装有齿轮,所述套筒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右侧活动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右端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右端通过螺栓连接有两个连接架,两个所述连接架相互靠近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引导轮主体。”该可调节的引导轮,通过安装骨架主体、套筒、齿轮、活动板、螺杆、连接板、导向杆、连接座、连接架、引导轮主体和丝杆等结构的组合使得本装置能够实现对引导轮进行调整,从而对履带的张紧度进行调整,且避免打开黄油嘴的单向阀进行放油或灌油,简便步骤,提高工作效率。

3、上述设备在使用时,是通过安装骨架主体、套筒、齿轮、活动板、螺杆、连接板、导向杆、连接座、连接架、引导轮主体和丝杆等结构的组合,使得能够避免打开黄油嘴的单向阀进行放油或灌油,但是该装置在运行过程中的黄油易流失,黄油流失会导致装置在运行时摩擦力增大,同时会造成磨损,影响其使用周期,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调节的引导轮,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的引导轮,具备实用性强、稳定性好、黄油不易流失的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的引导轮,包括可调式引导轮主体,所述可调式引导轮主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内壁固定设有限位块,所述转轴的内壁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外沿开设有卡槽,所述可调式引导轮主体的正面开设有第一圆孔,所述可调式引导轮主体的内腔设有第一油管,所述第一圆孔的内壁设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正面开设有第一注油孔,所述连接块的正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所述连接块的左侧开设有第二圆孔,所述第二圆孔的内壁设有第二油管,所述第二油管的内壁设有注油棉,所述注油棉的内壁开设有第二注油孔。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注油孔的内壁直径由左至右依次变大,所述第一注油孔的内壁直径由正面至反面依次变大,所述连接头的反面连接有第一油管。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块和卡槽的数量皆为四个,且四个限位块和卡槽形状相适配。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通孔的内壁直径和连接管的外沿直径相适配,所述连接管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紧固螺栓和连接管内壁的内螺纹相啮合。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油管呈弯曲状,所述第一油管通过橡胶制备而成。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注油棉的外沿直径和第二油管的内壁直径相适配,所述注油棉通过吸油棉制备而成。

8、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9、1、该一种可调节的引导轮,通过第一圆孔、第一油管、连接头和注油孔的配合使用,同时利用第二圆孔、第二油管、注油棉和第二注油孔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在运行时黄油不易流失,减少了黄油的损耗,避免了黄油流失导致装置在运行时摩擦力增大,同时避免了黄油流失后该装置运行时造成磨损,影响使用周期,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10、2、该一种可调节的引导轮,通过转轴、限位块的配合使用,同时利用连接块、卡槽、通孔、连接管和紧固螺栓的配合使得便于使用者安装和拆卸该装置,提高了工作人员拆卸安装的效率,同时便于使用者对该装置拆卸后进行检修和维护,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调节的引导轮,包括可调式引导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式引导轮主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轴(2),所述转轴(2)的内壁固定设有限位块(3),所述转轴(2)的内壁设有连接块(4),所述连接块(4)的外沿开设有卡槽(5),所述可调式引导轮主体(1)的正面开设有第一圆孔(6),所述可调式引导轮主体(1)的内腔设有第一油管(7),所述第一圆孔(6)的内壁设有连接头(8),所述连接头(8)的正面开设有第一注油孔(9),所述连接块(4)的正面开设有通孔(10),所述通孔(10)的内壁设有连接管(11),所述连接管(11)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12),所述连接块(4)的左侧开设有第二圆孔(13),所述第二圆孔(13)的内壁设有第二油管(14),所述第二油管(14)的内壁设有注油棉(15),所述注油棉(15)的内壁开设有第二注油孔(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引导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注油孔(16)的内壁直径由左至右依次变大,所述第一注油孔(9)的内壁直径由正面至反面依次变大,所述连接头(8)的反面连接有第一油管(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引导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3)和卡槽(5)的数量皆为四个,且四个限位块(3)和卡槽(5)形状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引导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0)的内壁直径和连接管(11)的外沿直径相适配,所述连接管(11)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紧固螺栓(12)和连接管(11)内壁的内螺纹相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引导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管(7)呈弯曲状,所述第一油管(7)通过橡胶制备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引导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棉(15)的外沿直径和第二油管(14)的内壁直径相适配,所述注油棉(15)通过吸油棉制备而成。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引导轮,包括可调式引导轮主体,所述可调式引导轮主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内壁固定设有限位块,所述转轴的内壁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外沿开设有卡槽,所述可调式引导轮主体的正面开设有第一圆孔,所述可调式引导轮主体的内腔设有第一油管。通过第一圆孔、第一油管、连接头和注油孔的配合使用,同时利用第二圆孔、第二油管、注油棉和第二注油孔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在运行时黄油不易流失,减少了黄油的损耗,避免了黄油流失导致装置在运行时摩擦力增大,同时避免了黄油流失后该装置运行时造成磨损,影响使用周期,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培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晋佳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