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蛾防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25069发布日期:2023-06-09 22:48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白蛾防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白蛾防治,尤其是一种白蛾防治装置。


背景技术:

1、白蛾是灯蛾科属蛾类,为白色蛾子,雌蛾体长9-15毫米,翅展30-42毫米;雄蛾体长9-13毫米,翅展25-36毫米。卵圆球形,直径0.5-0.53毫米左右,初孵幼虫一般为黄色或淡褐色,雄蛹瘦小,背中央有一条纵脊,雌蛹较肥大,腹部末端有排列不整齐的臀棘10-15根,臀棘末端膨大呈喇叭口状。

2、白蛾幼虫取食植物叶片,其取食量大,为害严重需要治理,传统的治理方式是直接采用药物,其在对白蛾进行治理的同时也对环境会造成一定危害,存在有一定的缺陷,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白蛾防治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蛾防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白蛾防治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连接有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外表面镶嵌有两个固定螺母,所述装置主体的内壁开设有两个安装槽,每个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均滑动连接有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开设有限位槽,每个所述限位槽的内部均设有固定螺栓,每个所述固定螺栓均与固定螺母的内壁螺纹连接,两个所述连接块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共同连接有诱捕框。

4、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的底面连接有一组伸缩杆,每个所述伸缩杆的底端均连接有支撑座。

5、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装置主体的外表面连通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前端螺纹连接有密封盖。

6、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装置主体的外表面连接有警示牌和两个第一握把,所述诱捕框的内壁连接有两个第二握把。

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均设有缓冲块,每个所述缓冲块的底面均与安装槽的内底壁连接。

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设有耐火保护垫,所述耐火保护垫位于诱捕框的下方。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本装置通过设置有诱捕框,利用诱捕框可以方便工作人员放入对白蛾具有引诱作用的植物叶片,以此能够对白蛾进行诱聚,通过设置有安装槽,利用安装槽和连接块的配合,能够使诱捕框进行移动,通过将诱捕框移动至装置主体的内部,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对诱捕框内部的植物叶片和白蛾进行焚烧,以此方便了工作人员对白蛾进行集中的消灭,其操作方式较为方便,且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并且由于焚烧位置位于在装置主体的内部,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使用的安全性,有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白蛾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的上表面连接有装置主体(3),所述装置主体(3)的外表面镶嵌有两个固定螺母(17),所述装置主体(3)的内壁开设有两个安装槽(13),每个所述安装槽(13)的内侧壁均滑动连接有连接块(15),两个所述连接块(15)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开设有限位槽(16),每个所述限位槽(16)的内部均设有固定螺栓(4),每个所述固定螺栓(4)均与固定螺母(17)的内壁螺纹连接,两个所述连接块(15)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共同连接有诱捕框(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蛾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的底面连接有一组伸缩杆(1),每个所述伸缩杆(1)的底端均连接有支撑座(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蛾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3)的外表面连通有进气管(14),所述进气管(14)的前端螺纹连接有密封盖(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蛾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3)的外表面连接有警示牌(8)和两个第一握把(9),所述诱捕框(5)的内壁连接有两个第二握把(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蛾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安装槽(13)的内部均设有缓冲块(10),每个所述缓冲块(10)的底面均与安装槽(13)的内底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蛾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3)的内部设有耐火保护垫(12),所述耐火保护垫(12)位于诱捕框(5)的下方。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白蛾防治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连接有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外表面镶嵌有两个固定螺母,所述装置主体的内壁开设有两个安装槽。本装置通过设置有诱捕框,利用诱捕框可以方便工作人员放入对白蛾具有引诱作用的植物叶片,以此能够对白蛾进行诱聚,通过设置有安装槽,利用安装槽和连接块的配合,能够使诱捕框进行移动,通过将诱捕框移动至装置主体的内部,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对诱捕框内部的植物叶片和白蛾进行焚烧,以此方便了工作人员对白蛾进行集中的消灭,其操作方式较为方便,且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并且由于焚烧位置位于在装置主体的内部,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使用的安全性,有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秦烨,谢文旭,李茜,萧男,申天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3022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