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火蚁诱捕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89932发布日期:2023-11-29 22:59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火蚁诱捕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诱捕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火蚁诱捕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1、红火蚁是蚂蚁的一种,属于社会性昆虫,在中国红火蚁属于入侵生物,火蚁对人极具有攻击性和重复蜇刺的能力,人体被红火蚁叮蜇后有如火灼伤般疼痛感,其后会出现如灼伤般的水泡,多数人仅感觉疼痛、不舒服,少数人对毒液中的毒蛋白过敏,会产生过敏性休克,有死亡的危险。

2、为了能够有效的防治红火蚁,需要利用诱捕装置对其进行诱捕,以便于了解周围红火蚁的密度。但在诱捕装置回收时,时常出现红火蚁爬出诱捕装置叮蜇工作人员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了现有红火蚁诱捕装置在回收时无法阻止红火蚁爬出诱捕装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在回收时防止红火蚁逃离的红火蚁诱捕采集装置。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红火蚁诱捕采集装置,包括外筒和内筒,所述外筒上端开口,所述内筒下端开口,所述内筒设置在外筒中,内筒外壁与外筒内壁相贴且内筒开口端与外筒底面相抵,所述内筒与外筒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内筒开口处侧面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外筒侧面对应第一通孔处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外筒中设有饵料盒。

3、在回收时,通过转动内筒令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错位进而达到防止红火蚁逃离的目的。

4、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筒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一筒体,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一筒体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通孔设于第一筒体下端侧面。

5、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筒包括第二板体和第二筒体,所述第二板体与第二筒体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通孔设于第二筒体下端侧面。

6、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板体直径大于第一筒体,第一板体边缘与第二筒体上端面相抵。

7、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筒内壁设有若干l型限位滑槽,所述内筒外壁对应l型限位滑槽处设有限位块,所述外筒与内筒之间通过限位块和l型限位滑槽转动连接。

8、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板体下端面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中设有地钉,所述地钉与第二板体转动连接。

9、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板体上端面设有把手。

10、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内筒与外筒转动连接,通过转动内筒能够令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错位来防止红火蚁逃离。内筒和外筒均采用透明材料,能够便捷的观察红火蚁;地钉可收纳设置,节省空间。



技术特征:

1.一种红火蚁诱捕采集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外筒和内筒,所述外筒上端开口,所述内筒下端开口,所述内筒设置在外筒中,内筒外壁与外筒内壁相贴且内筒开口端与外筒底面相抵,所述内筒与外筒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内筒开口处侧面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外筒侧面对应第一通孔处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外筒中设有饵料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火蚁诱捕采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内筒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一筒体,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一筒体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通孔设于第一筒体下端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火蚁诱捕采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外筒包括第二板体和第二筒体,所述第二板体与第二筒体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通孔设于第二筒体下端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红火蚁诱捕采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板体直径大于第一筒体,第一板体边缘与第二筒体上端面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火蚁诱捕采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外筒内壁设有若干l型限位滑槽,所述内筒外壁对应l型限位滑槽处设有限位块,所述外筒与内筒之间通过限位块和l型限位滑槽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红火蚁诱捕采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板体下端面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中设有地钉,所述地钉与第二板体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火蚁诱捕采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板体上端面设有把手。


技术总结
本技术为一种红火蚁诱捕采集装置,包括外筒和内筒,所述外筒上端开口,所述内筒下端开口,所述内筒设置在外筒中,内筒外壁与外筒内壁相贴且内筒开口端与外筒底面相抵,所述内筒与外筒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内筒开口处侧面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外筒侧面对应第一通孔处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外筒中设有饵料盒。本技术的优点是:内筒与外筒转动连接,通过转动内筒能够令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错位来防止红火蚁逃离。内筒和外筒均采用透明材料,能够便捷的观察红火蚁;地钉可收纳设置,节省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朱文革,朱旭坚,朱荣梁,朱文忠,洪旭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义乌市义净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