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室的内保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37718发布日期:2023-07-28 10:49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温室的内保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温室栽培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温室的内保温装置。


背景技术:

1、日光温室在我国的北方大量的存在,而保温与节能是日光温室使用和最为关心的问题。早期,日光温室普遍采用的是传统的土墙或者砖砌结构墙体,保温性能差、占地面积大,破坏了大量的土地,而且施工量大、造价高;目前,日光温室多数采用双层或者多层墙体,中间夹杂着保温结构,虽起到了一定的保温效果,但现有技术中的外墙内保温结构其结构复杂且负重较大,而且仍然存在着占地面积大、造价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温室的内保温装置,使其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其采用了散热板和两组保温结构相配合的方式,使得散热板能够在保温结构的作用下持续的对温室内部进行散热,从而使得温室的温度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稳定,不仅使得温室的温度能够保持恒定,还能够使得设备极大的减小的占地面积过大和造价过高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温室的内保温装置,包括散热板和保温结构,所述保温结构与所述散热板连接,其中,所述保温结构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保温结构和第二保温结构,第一保温结构包括第一加热结构、第一补水结构、第一储水箱、第一循环泵和第一循环管路,所述第一加热结构包括第一上加热结构和第一下加热结构,所述散热板的左端设置有所述第一循环管路,所述第一循环管路的上端设置有所述第一上加热结构和所述第一补水结构,所述第一循环管路的下端设置有所述第一下加热结构、第一循环泵和第一储水箱,第二保温结构包括第二加热结构、第二补水结构、第二储水箱、第二循环泵和第二循环管路,所述第二加热结构包括第二上加热结构和第二下加热结构,所述散热板的右端设置有所述第二循环管路,所述第二循环管路的上端设置有所述第二上加热结构和所述第二补水结构,所述第二循环管路的下端设置有所述第二下加热结构、第二循环泵和第二储水箱。

3、优选的,所述第一上加热结构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一加热板,所述第一支路包括第一上支路和第一下支路,第一加热板包括第一上加热板和第一下加热板,所述第一上加热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支路上,所述第一下加热板设置在第一下支路上。

4、优选的,所述第一下加热结构包括第二支路和第二加热板,所述第二支路包括第二上支路和第二下支路,第二加热板包括第二上加热板和第二下加热板,所述第二上加热板设置在所述第二上支路上,所述第二下加热板设置在第二下支路上。

5、优选的,所述第二上加热结构包括第三支路和第三加热板,所述第三支路包括第三上支路和第三下支路,第三加热板包括第三上加热板和第三下加热板,所述第三上加热板设置在所述第三上支路上,所述第三下加热板设置在第三下支路上。

6、优选的,所述第二下加热结构包括第四支路和第四加热板,所述第四支路包括第四上支路和第四下支路,第四加热板包括第四上加热板和第四下加热板,所述第四上加热板设置在所述第四上支路上,所述第四下加热板设置在第四下支路上。

7、优选的,所述第一补水结构包括第一补水箱、第二补水箱、第三补水箱和第四补水箱,所述第一补水箱、所述第二补水箱、所述第三补水箱和所述第四补水箱分别通过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第四管路与所述循环管路连通。

8、优选的,所述第二补水结构包括第五补水箱、第六补水箱、第七补水箱和第八补水箱,所述第五补水箱、所述第六补水箱、所述第七补水箱和所述第八补水箱分别通过第五管路、第六管路、第七管路、第八管路与所述循环管路连通。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0、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其采用了散热板和两组保温结构相配合的方式,使得散热板能够在保温结构的作用下持续的对温室内部进行散热,从而使得温室的温度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稳定,不仅使得温室的温度能够保持恒定,还能够使得设备极大的减小的占地面积过大和造价过高的问题。

11、2、本实用新型中,每组保温结构中均设置有四组加热结构,通过四组加热板的作用,使得循环管路中的水流在温度上能够持续保持稳定,从而使得循环管路在与散热板的接触中将热量传递给散热板,从而对温室内部进行供热。

12、3、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两组补水结构,其中,每组补水结构中包含有四组补水箱,在补水箱的作用下,能够及时足量的对循环管路中的循环水进行补充,保证了循环管路中始终保持有充足的水量。

13、4、本实用新型中,在每组循环管路中均设置有相应的储水箱,并且在储水箱上设置有相应的排水管,通过储水箱和排水管的共同作用,能够对循环管路中的水量进行调整。



技术特征:

1.一种温室的内保温装置,包括散热板和保温结构,所述保温结构与所述散热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结构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保温结构和第二保温结构,第一保温结构包括第一加热结构、第一补水结构、第一储水箱、第一循环泵和第一循环管路,所述第一加热结构包括第一上加热结构和第一下加热结构,所述散热板的左端设置有所述第一循环管路,所述第一循环管路的上端设置有所述第一上加热结构和所述第一补水结构,所述第一循环管路的下端设置有所述第一下加热结构、第一循环泵和第一储水箱,第二保温结构包括第二加热结构、第二补水结构、第二储水箱、第二循环泵和第二循环管路,所述第二加热结构包括第二上加热结构和第二下加热结构,所述散热板的右端设置有所述第二循环管路,所述第二循环管路的上端设置有所述第二上加热结构和所述第二补水结构,所述第二循环管路的下端设置有所述第二下加热结构、第二循环泵和第二储水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室的内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加热结构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一加热板,所述第一支路包括第一上支路和第一下支路,第一加热板包括第一上加热板和第一下加热板,所述第一上加热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支路上,所述第一下加热板设置在第一下支路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温室的内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加热结构包括第二支路和第二加热板,所述第二支路包括第二上支路和第二下支路,第二加热板包括第二上加热板和第二下加热板,所述第二上加热板设置在所述第二上支路上,所述第二下加热板设置在第二下支路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温室的内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加热结构包括第三支路和第三加热板,所述第三支路包括第三上支路和第三下支路,第三加热板包括第三上加热板和第三下加热板,所述第三上加热板设置在所述第三上支路上,所述第三下加热板设置在第三下支路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温室的内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加热结构包括第四支路和第四加热板,所述第四支路包括第四上支路和第四下支路,第四加热板包括第四上加热板和第四下加热板,所述第四上加热板设置在所述第四上支路上,所述第四下加热板设置在第四下支路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温室的内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水结构包括第一补水箱、第二补水箱、第三补水箱和第四补水箱,所述第一补水箱、所述第二补水箱、所述第三补水箱和所述第四补水箱分别通过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第四管路与所述循环管路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温室的内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补水结构包括第五补水箱、第六补水箱、第七补水箱和第八补水箱,所述第五补水箱、所述第六补水箱、所述第七补水箱和所述第八补水箱分别通过第五管路、第六管路、第七管路、第八管路与所述循环管路连通。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温室的内保温装置,涉及一种温室栽培设备技术领域。该技术包括散热板和保温结构,保温结构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保温结构和第二保温结构,第一保温结构包括第一加热结构、第一补水结构、第一储水箱、第一循环泵和第一循环管路,第一加热结构包括第一上加热结构和第一下加热结构,第二保温结构包括第二加热结构、第二补水结构、第二储水箱、第二循环泵和第二循环管路,第二加热结构包括第二上加热结构和第二下加热结构。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其采用了散热板和两组保温结构相配合的方式,使得温室的温度能够保持恒定。

技术研发人员:丁楠,张薇,纪景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沈阳天宇源品温室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7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