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铧式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03105发布日期:2023-07-06 23:11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铧式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铧式犁,特别是涉及一种铧式犁结构。


背景技术:

1、铧式犁是可将土垡铲起、松碎并翻转的一种土壤耕作工具,能够将一定深度的紧实土层变为疏松细碎的耕层,从而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消灭部分杂草、减少病虫害,从而为后续播种创造良好的条件。现有的铧式犁装置在对土地进行翻耕时,完成后的土地往往凹凸不平,形成大土块,给后续的播种带来极大不便。

2、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12910665u,授权公告日2021.04.09)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土地翻耕设备的犁头结构,包括:前犁头、后犁头;所述的前犁头与后犁头的设置位置相反,且前犁头与后犁头的切口均位于设备的对称面上;由此可见,其技术方案的前犁头与后犁头实现的翻土效果均为将土垡向外侧翻转,那么中间区域将出现土壤凹陷,最终犁地效果必将出现土地的凹凸不平,增加后续土地整平操作的难度。

3、因此,为克服现有铧式犁犁地后土地凹凸不平的缺陷,如何提供一种铧式犁结构,具有翻土、碎土效果好以及犁耕后土壤仍能保持平整状态的特点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铧式犁结构,具有翻土、碎土效果好以及犁耕后土壤仍能保持平整状态的优点。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铧式犁结构,包括:

4、犁架、犁柱和犁体,

5、所述犁体包括前犁体和后犁体,所述后犁体位于所述前犁体下后方且所述后犁体底端低于所述前犁体底端设置;所述犁柱的上端安装在所述犁架上;所述前犁体安装在所述犁柱下端;

6、所述前犁体的前侧面为第一工作弧面,所述第一工作弧面两侧底部前端均向所述犁架前方凸出形成所述前犁体的犁铧,所述第一工作弧面两侧部的中部向所述犁架后方弯曲凹入形成所述前犁体的犁壁;所述第一工作弧面整体向所述犁架后方倾斜设置;所述后犁体前侧面为第二工作弧面,所述第二工作弧面下端中部向所述犁架前方凸出形成所述后犁体的犁铧,所述第二工作弧面两侧部均向所述犁架侧后方弯曲延伸形成所述后犁体的犁壁;所述第二工作弧面整体向所述犁架后方倾斜设置;所述后犁体的犁铧对应所述第一工作弧面中部下方设置;所述后犁体对应所述后犁体的犁铧上端与所述前犁体对应所述前犁体的犁壁上部后端固定。

7、经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的一种铧式犁结构,后犁体底端低于前犁体,犁在行进过程中前犁体和后犁体可将土壤进行上下分层分别进行犁地耕作;前犁体对应上层土壤,前犁体的犁铧具有入土、切土和起土的作用,前犁体的中部向犁架后方弯曲凹入形成的犁壁具有将两侧犁铧抬起的上层土垡向中间翻转与破碎的作用;后犁体对应下层土壤,后犁体犁铧对应第一工作弧面中部下方位置,即后犁体的犁铧可从下层土壤中间处切入土壤层并起土,且后犁体左右两侧向犁架侧后方弯曲延伸形成的犁壁具有将中间犁铧抬起的下层土垡向两侧翻转与破碎的作用;前犁体犁耕后的上层土壤由两侧向中间聚拢,后犁体犁耕后的下层土壤由中间向两侧分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后犁体分拨至两侧的土垡可填补上层土壤两侧的凹陷区,前犁体聚拢至中间的土垡可填补下层土壤中间的凹陷区,可实现下层土壤被翻耕至上层,上层土壤被翻耕至下层,犁耕后土壤仍保持平整状态的特点。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犁体的犁铧铧尖对应所述第一工作弧面的底部后下方设置。可实现上下对应位置的上层土壤先被犁耕后下层土壤再被犁耕,确保上层土壤和下层土壤分步犁耕,互不干涉。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犁体和所述后犁体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前犁体和多个所述后犁体均沿垂直犁的行进方向水平布置且依次对接固定连接;所述犁柱为多个,多个所述犁柱下部分别对应与多个所述前犁体的犁壁后端两侧固定;多个所述犁柱下端部均对应沿多个所述前犁体的犁壁后壁面向下延伸至相应所述前犁体的犁铧后端,且多个所述犁柱下端部固定支撑在相应所述前犁体的犁铧后壁。

10、多个前犁体和多个后犁体均沿垂直犁的行进方向水平布置且依次对接固定连接,达到了增大犁的横向作业宽幅的作用,可达到犁的牵引拖拉机的车轮只碾压犁耕前土壤而不碾压犁耕后土壤的效果;犁柱下部沿前犁体的犁壁后壁面向下延伸且犁柱下端部固定支撑在犁铧后壁,使得前犁体可获得更加稳固的支撑。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犁架为平面框体结构,所述犁架包括多个交叉布置且固定连接的横梁和纵梁;多个所述纵梁间隔设置且均沿犁的行进方向布置;两个所述犁柱顶部均与所述横梁和/或所述纵梁固定。

12、多个纵横且交叉布置的横梁和纵梁构成的平面框体结构犁架可起到打碎和平整前犁体和后犁体翻起的较大土垡的作用;以及利于犁柱顶部的牢固固定。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行走限深轮,所述行走限深轮固定连接在所述犁架底部且位于所述前犁体前方。行走限深轮可达到限制犁耕耕深的效果。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行走限深轮底部至所述前犁体的犁铧底部的垂直距离为180mm-220mm;所述前犁体的犁铧底部至所述后犁体的犁铧底部的垂直距离为180mm-220mm。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犁体的犁壁顶部至所述前犁体的犁铧底部的高度为0.4m-0.6m;所述后犁体的犁壁顶部至所述后犁体的犁铧底部的高度为0.4m-0.6m;所述前犁体的犁壁和所述后犁体的犁壁宽度均为0.9m-1.1m;所述前犁体的犁铧前端至所述前犁体的犁壁后端的长度为1.3m-1.5m;所述后犁体的犁铧前端至所述后犁体的犁壁后端的长度为1.3m-1.5m。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工作弧面沿垂直行进方向的中部自其底部至顶部方向具有逐渐向下弯曲的弧度;所述第二工作弧面沿垂直行进方向的两侧部自其底部至顶部方向具有逐渐向下弯曲的弧度。

17、利于实现犁耕后的上层土壤相对前犁体向后方输送,以及利于犁耕后的下层土壤相对后犁体向后方输送。

1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9、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铧式犁结构,可实现下层土壤被翻耕至上层,上层土壤被翻耕至下层,犁耕后土壤仍能保持平整状态的特点。

20、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铧式犁结构,具有作业宽幅大,可实现牵引拖拉机的车轮不碾压犁耕后土壤的效果。

21、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铧式犁结构,平面框体结构犁架起到了打碎和平整翻起的较大土垡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犁耕后土地的平整度。



技术特征:

1.一种铧式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铧式犁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铧式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犁体(31)和所述后犁体(32)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前犁体(31)和多个所述后犁体(32)均沿垂直犁的行进方向水平布置且依次对接固定连接;所述犁柱(2)为多个,多个所述犁柱(2)下部分别对应与多个所述前犁体(31)的犁壁后端两侧固定;多个所述犁柱(2)下端部均对应沿多个所述前犁体(31)的犁壁后壁面向下延伸至相应所述前犁体(31)的犁铧后端,且多个所述犁柱(2)下端部固定支撑在相应所述前犁体(31)的犁铧后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铧式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犁架(1)为平面框体结构,所述犁架(1)包括多个交叉布置且固定连接的横梁(11)和纵梁(12);多个所述纵梁(12)间隔设置且均沿犁的行进方向布置;两个所述犁柱(2)顶部均与所述横梁(11)和/或所述纵梁(12)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铧式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行走限深轮(4),所述行走限深轮(4)固定连接在所述犁架(1)底部且位于所述前犁体(31)前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铧式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限深轮(4)底部至所述前犁体(31)的犁铧底部的垂直距离为180mm-220mm;所述前犁体(31)的犁铧底部至所述后犁体(32)的犁铧底部的垂直距离为180mm-220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铧式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犁体(31)的犁壁顶部至所述前犁体(31)的犁铧底部的高度为0.4m-0.6m;所述后犁体(32)的犁壁顶部至所述后犁体(32)的犁铧底部的高度为0.4m-0.6m;所述前犁体(31)的犁壁和所述后犁体(32)的犁壁宽度均为0.9m-1.1m;所述前犁体(31)的犁铧前端至所述前犁体(31)的犁壁后端的长度为1.3m-1.5m;所述后犁体(32)的犁铧前端至所述后犁体(32)的犁壁后端的长度为1.3m-1.5m。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铧式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弧面沿垂直行进方向的中部自其底部至顶部方向具有逐渐向下弯曲的弧度;所述第二工作弧面沿垂直行进方向的两侧部自其底部至顶部方向具有逐渐向下弯曲的弧度。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铧式犁结构,涉及铧式犁技术领域,包括:犁架、犁柱和犁体,犁体包括前犁体和后犁体,后犁体位于前犁体下后方且后犁体底端低于前犁体底端;前犁体通过犁柱安装在犁架下方;前犁体的第一工作弧面两侧底部前端均向犁架前方凸出形成犁铧,第一工作弧面两侧部的中部向犁架后方凹入形成犁壁;第一工作弧面整体向犁架后方倾斜;后犁体的第二工作弧面下端中部向犁架前方凸出形成犁铧,第二工作弧面两侧部均向犁架侧后方延伸形成犁壁;第二工作弧面整体向犁架后方倾斜;后犁体的犁铧对应第一工作弧面中部下方;后犁体与前犁体固定。本技术可实现上下层之间土壤的翻转,犁耕后土壤仍能保持平整状态。

技术研发人员:谢建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谢建奇
技术研发日:20230419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