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空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67835发布日期:2023-09-24 06:18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空漂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渔具,具体涉及一种中空漂。


背景技术:

1、鱼漂是垂钓过程中鱼儿咬钩时传递表达鱼讯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垂钓工具,被称为钓鱼人的“眼睛”,人们通过鱼漂的动作,可以判断鱼儿吃食的情况,从而决定提竿的时机;随着休闲娱乐及垂钓行业的飞速发展,一方面随着鱼竿技术的提高,鱼竿使用越来越轻、越来越长,鱼漂和人的距离越来越远,加上很多钓友视力欠佳观漂非常吃力;另一方面,随着各种黑坑玩法和竞技比赛玩法的普及以及钓鱼爱好者钓鱼技术水平的提高。

2、现有的鱼漂结构设计简单,多采用较轻材料制成,如羽毛、木材、竹材制作,性能各有差异,形状多种多样,但是总体而言,现有的鱼漂抗水流效果较差,水阻和风阻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中空漂,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中空漂,包括漂身本体;

4、所述漂身本体包括第一漂体与第二漂体;

5、所述第一漂体和第二漂体均为三棱台状的结构,且第一漂体的底部与第二漂体的底部连接为一个整体,其对应边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弧线,对应面形成完整的圆弧面,并且在连接处为圆弧线或圆弧面的最高点,第一漂体的顶部三角形大于第二漂体的顶部三角形;

6、第一漂体的长度小于第二漂体的长度;

7、所述漂身本体沿轴向设置有贯通两侧的贯穿孔。

8、可选地,所述第一漂体与第二漂体一体成型。

9、可选地,所述漂身本体为聚氨酯材质。

10、可选地,所述漂身本体的长度为9.5cm,漂身本体的最大宽度为2.7cm。

11、可选地,所述第一漂体的长度为3.8cm,第二漂体的长度为5.7cm。

12、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设置漂身本体为三棱柱状的结构,三角形设置,三面分流,能够有效抗水流,同时能够降低水阻和风阻,漂身本体的两端设置贯穿孔贯通设置,可以在抛投浮漂和鱼咬钩后收线都能有效的降低风阻和水阻,提高抛投距离,放大鱼咬钩后浮漂的反应动作,方便钓鱼人判断是否上钩。



技术特征:

1.一种中空漂,包括漂身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空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漂体与第二漂体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空漂,其特征在于:所述漂身本体为聚氨酯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空漂,其特征在于:所述漂身本体的长度为9.5cm,漂身本体的最大宽度为2.7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空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漂体的长度为3.8cm,第二漂体的长度为5.7cm。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中空漂,涉及渔具技术领域。该中空漂包括漂身本体;漂身本体包括第一漂体与第二漂体;第一漂体和第二漂体均为三棱台状的结构,其对应边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弧线,对应面形成完整的圆弧面,并且在连接处为圆弧线或圆弧面的最高点,第一漂体顶部三角形大于第二漂体顶部三角形;第一漂体长度小于第二漂体长度;漂身本体沿轴向设置有贯通两侧的贯穿孔。本技术设置漂身本体为三棱柱状的结构,三角形设置,三面分流,能够有效抗水流,同时能够降低水阻和风阻,漂身本体的两端设置贯穿孔贯通设置,可以在抛投浮漂和鱼咬钩后收线都能有效的降低风阻和水阻,提高抛投距离,放大鱼咬钩后浮漂的反应动作,方便钓鱼人判断是否上钩。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陈小春
技术研发日:20230504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