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摊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20207发布日期:2023-09-21 00:28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摊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蚕蛹养殖,具体涉及一种摊蛹装置。


背景技术:

1、在蚕种生产中影响制种成绩的因素较多,其中后期死蛹的发生是影响制种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后期死蛹的发生与蚕期蚕体强健度、蛹期温湿度保护、蛹体是否有创伤和旋蛹发生等因素有直接的关系。

2、在蚕蛹养殖中,为提高出蛾率,提高后期操作工作效率,避免后期无效劳作,需增加削茧、摊蛹、剔蛹等养殖环节,从而提前将雌蛹、病蛹、出血蛹、畸形蛹等不良蛹剔出,确保所出雄蚕蛾的药性与质量。

3、申请号为cn201910776179.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未交连雄蚕蛾的规模化养殖方法,所述未交连雄蛾是指没有交尾,保存了全部活性物质的雄蚕蛾,所述制备方法包括选择雄蚕杂交种蚕卵、收蚁、上簇与蚕茧保护、削茧和蛹期保护,雄蚕杂交种蚕卵利用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基因技术控制家蚕性别,达到专养雄蚕的目的,该技术方案采用地蚕条桑育,严格控制雄蚕喂养温度、湿度和用叶,从源头提高了雄蚕蛾的成活率和生物活性。

4、然而,以上现有技术中的摊蛹步骤,对放置的器皿布置不够合理,使得摊蛹操作中,出现蚕蛹相互堆积,通风性不佳,并且器皿表面无法排出水液,易沉积,对蚕蛹的养殖培育均会产生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2、一种摊蛹装置,包括放置板;

3、若干个矩形通孔,沿所述放置板长度方向等间距开设;

4、插孔,开设于所述放置板侧部,且与所述矩形通孔数量相一致;

5、摊放板,通过所述插孔,所述摊放板沿放置板侧部,伸入所述矩形通孔内,形成容纳蚕蛹的凹腔。

6、进一步,相邻两个所述矩形通孔之间形成档板,每个所述档板的两侧开设有滑槽。

7、进一步,所述摊放板两侧部设置有与所述滑槽相配合的凸棱,滑槽与凸棱,保证摊放板在放置板中滑动过程的平顺性。

8、进一步,所述摊放板底部为弧形,弧形与蚕蛹外形相匹配。

9、进一步,所述摊放板底部开设有透水孔,摊放板底部开设的透水孔,在消毒操作后,有利于水液的排出,避免细菌的滋生。

10、进一步,所述放置板两侧沿宽度方向上分别设置有卡槽和卡棱,该放置板可扩展,放置板通过卡槽与卡棱与相邻的放置板连接,对数量较多的蚕蛹摊放更具实用性,并且卡槽、卡棱的配合,组装与拆卸也方便。

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将放置板开设有多个矩形通孔,在摊放板放置后,形成相互隔离的容纳蚕蛹的凹腔,避免蚕蛹摊放操作过程中,出现蚕蛹堆积的情况发生,通风性得以保障。

13、采用在放置板侧部开设插孔,可方便将位于某一矩形通孔区域内的蝉蛹单独取出,多个矩形通孔区域可设置不同培养环境,方便蚕蛹养殖的对比实验操作。



技术特征:

1.一种摊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摊蛹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矩形通孔之间形成档板,每个所述档板的两侧开设有滑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摊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摊放板两侧部设置有与所述滑槽相配合的凸棱。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摊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摊放板底部为弧形。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摊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摊放板底部开设有透水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摊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板两侧沿宽度方向上分别设置有卡槽和卡棱。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蚕蛹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摊蛹装置,放置板;若干个矩形通孔,沿所述放置板长度方向等间距开设;插孔开设于所述放置板侧部,且与所述矩形通孔数量相一致;摊放板通过所述插孔,所述摊放板沿放置板侧部,伸入所述矩形通孔内,形成容纳蚕蛹的凹腔,本技术可将放置板开设有多个矩形通孔,在摊放板放置后,形成相互隔离的容纳蚕蛹的凹腔,避免蚕蛹摊放操作过程中,出现蚕蛹堆积的情况发生,通风性得以保障。

技术研发人员:张保华,吴波,王庆国,杨云艳,吴兴美,张富奎,杨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0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