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挂式水体增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27099发布日期:2024-04-08 11:17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挂式水体增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增氧,具体为一种外挂式水体增氧装置。


背景技术:

1、水产养殖是人类利用可供养殖(包括种植)的水域,按照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和对水域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运用水产养殖技术和设施,从事水生经济动、植物养殖,为农业生产部门之一,在进行水产养殖时,水体由于饲料的投喂和日常的排泄物排放,会导致水体水质变坏,导致水体内部的含氧量减少,影响正常的水产养殖,现有的水产养殖都会在水体安装有增氧装置。

2、现有技术当中的增氧设备部分区域供氧能力较差,关键是溶氧效率低下,也就是说,空气和水体接触时间短,接触压力小,导致溶氧效率低下,因此需要研发一种外挂式水体增氧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外挂式水体增氧装置,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左侧设置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表面设置有多个过滤孔,多个所述过滤孔连接设置有多个管式膜,所述安装块螺接设置有安装管,所述安装管右侧设置有第一安装管,所述安装管内腔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安装管左侧设置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设置有连接槽。

4、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外挂式水体增氧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壳体靠近安装块一侧设置有第一六边块,所述安装管表面设置有第二六边块。

5、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外挂式水体增氧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壳体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管。

6、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外挂式水体增氧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安装块四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螺接内螺纹。

7、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外挂式水体增氧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壳体右侧设置有过滤腔,多个所述管式膜位于过滤腔内。

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外挂式水体增氧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管用于连接水泵,所述第二连接管用于连接风机。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利用水力剪切和分散空气法,气体通过进气口平行进入管式膜,从管式膜的微米级膜孔溢出,液体通过进水口垂直进入壳体内高速流动,将气体切割成细密均匀的微气泡,从而快速形成高溶解氧的气液混合水返送至水体,本装置有效解决现有的增氧设备部分区域供氧能力较差,关键是溶氧效率低下,也就是说,空气和水体接触时间短,接触压力小,导致溶氧效率低下等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外挂式水体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所述壳体(100)左侧设置有安装块(130),所述安装块(130)表面设置有多个过滤孔(150),多个所述过滤孔(150)连接设置有多个管式膜(170),所述安装块(130)螺接设置有安装管(200),所述安装管(200)右侧设置有第一安装管(220),所述安装管(200)内腔设置有安装槽(230),所述安装槽(230)设置有内螺纹(240),所述安装管(200)左侧设置有第二连接管(250),所述第二连接管(250)设置有连接槽(2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挂式水体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靠近安装块(130)一侧设置有第一六边块(110),所述安装管(200)表面设置有第二六边块(2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挂式水体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管(1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挂式水体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130)四周设置有外螺纹(140),所述外螺纹(140)螺接内螺纹(24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挂式水体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右侧设置有过滤腔(160),多个所述管式膜(170)位于过滤腔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外挂式水体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120)用于连接水泵,所述第二连接管(250)用于连接风机。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的属于增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外挂式水体增氧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左侧设置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表面设置有多个过滤孔,多个所述过滤孔连接设置有多个管式膜,所述安装块螺接设置有安装管,该技术,通过利用水力剪切和分散空气法,气体通过进气口平行进入管式膜,从管式膜的微米级膜孔溢出,液体通过进水口垂直进入壳体内高速流动,将气体切割成细密均匀的微气泡,从而快速形成高溶解氧的气液混合水返送至水体,本装置有效解决现有的增氧设备部分区域供氧能力较差,关键是溶氧效率低下,也就是说,空气和水体接触时间短,接触压力小,导致溶氧效率低下等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段敬来,胡正国,王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
技术研发日:20230517
技术公布日:2024/4/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