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外火情检测驱赶飞鸟装置

文档序号:37035566发布日期:2024-02-20 20:27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野外火情检测驱赶飞鸟装置

本技术属于驱鸟装置,具体是一种野外火情检测驱赶飞鸟装置。


背景技术:

1、驱鸟主要指利用捕杀、恐吓和化学等手段,防止鸟类危害人类劳动成果、生命安全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在农场、果园、风力发电厂和军民用机场等场所,均需要防止有害鸟类侵入自己领地,从而危害自己劳动成果或设备。对于军民机场来说,驱鸟主要为了保护飞行器起降安全,防止飞机高速起降时飞鸟被吸入飞机发动机,或撞击飞机机体、起落架、尾翼、挡风玻璃等所有飞机机体,影响飞机起降和飞行。

2、现有中国专利文件公开号为cn209234765u的一种用于直升机自动驱鸟装置通过雷达扫描检测出小鸟的具体方位,再由单片机控制系统控制声源发生器工作,声源信号通过转换电路的转换、放大电路的放大作用,最后传送到旋转扬声器上以超声波的形式发射出来,达到驱赶鸟类的效果。

3、但在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方案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4、现有直升机自动驱鸟装置通过雷达检测小鸟方位,并利用声源发生器发声,在经旋转扬声器发射来驱鸟,其在使用过程中,因直升机旋翼高速旋转产生升力的过程中,空气高速流动摩擦产生噪音,会影响用于驱鸟的警报声传播,驱鸟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的不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野外火情检测驱赶飞鸟装置,通过在直升机机身的底部装配驱鸟装置主体,借助流动的空气与多个风轮叶片配合,驱动风轮座带动多个第一驱鸟管和多个第二驱鸟管在分流座的外部转动,使驱鸟炮身发射出炸响经分流座、风轮座、第一驱鸟管和第二驱鸟管的内部传出进行驱鸟工作,驱鸟效果良好,现有直升机自动驱鸟装置因直升机旋翼高速旋转产生升力的过程中,空气高速流动摩擦产生噪音,会影响用于驱鸟的警报声传播,驱鸟效果较差的问题。

2、本申请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野外火情检测驱赶飞鸟装置,包括驱鸟装置主体,所述驱鸟装置主体包括驱鸟炮身,所述驱鸟炮身的底端固定式连接有分流座,所述分流座的外部设置有风轮座,所述风轮座底部的四周一体式成型有多个风轮叶片,所述风轮座顶部的四周固定式连接有多个第一驱鸟管和第二驱鸟管;

4、其中,多个所述风轮叶片等间距环绕在风轮座四周,所述驱鸟炮身的顶部设置有直升机。

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鸟炮身两侧的顶部固定式连接有两个座板,所述座板通过螺钉与直升机的底部固定式连接,所述座板的表面与直升机的表面相贴合。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流座的底端固定式连接有支撑轴柱,所述支撑轴柱的外部过盈配合有轴承,所述轴承过盈配合在风轮座的内部,所述风轮座通过螺栓与支撑轴柱连接。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风轮座的内部加工有出气内腔,所述分流座内部的多个出气口均位于出气内腔的内部。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风轮座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式连接有封环,所述封环套接式连接在分流座的外部。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所述第一驱鸟管和多个第二驱鸟管等间距环绕在风轮座的四周,多个所述第一驱鸟管和多个第二驱鸟管交错排布。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驱鸟管和第一驱鸟管均由两个长管焊接而成,所述第二驱鸟管的一端向底部倾斜,所述第一驱鸟管的一端向顶部倾斜。

1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2、1.通过在直升机机身的底部装配驱鸟装置主体,借助流动的空气与多个风轮叶片配合,驱动风轮座带动多个第一驱鸟管和多个第二驱鸟管在分流座的外部转动,使驱鸟炮身发射出炸响经分流座、风轮座、第一驱鸟管和第二驱鸟管的内部传出进行驱鸟工作,驱鸟效果良好;

13、2.通过使多个第一驱鸟管和多个第二驱鸟管交错排布,并使第二驱鸟管的一端向底部倾斜,第一驱鸟管的一端向顶部倾斜,当驱鸟炮身产生炸响声经分流座、风轮座、第一驱鸟管和第二驱鸟管的内部传出时,因风轮座在分流座的外部转动,方便进行全方位的驱鸟工作。

14、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驱鸟装置主体的爆炸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风轮座的剖视图。



技术特征:

1.一种野外火情检测驱赶飞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火情检测驱赶飞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鸟炮身(22)两侧的顶部固定式连接有两个座板(23),所述座板(23)通过螺钉与直升机(1)的底部固定式连接,所述座板(23)的表面与直升机(1)的表面相贴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火情检测驱赶飞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座(27)的底端固定式连接有支撑轴柱(26),所述支撑轴柱(26)的外部过盈配合有轴承(3),所述轴承(3)过盈配合在风轮座(21)的内部,所述风轮座(21)通过螺栓与支撑轴柱(26)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火情检测驱赶飞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座(21)的内部加工有出气内腔(210),所述分流座(27)内部的多个出气口均位于出气内腔(210)的内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火情检测驱赶飞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座(2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式连接有封环(24),所述封环(24)套接式连接在分流座(27)的外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火情检测驱赶飞鸟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驱鸟管(25)和多个第二驱鸟管(28)等间距环绕在风轮座(21)的四周,多个所述第一驱鸟管(25)和多个第二驱鸟管(28)交错排布。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火情检测驱赶飞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鸟管(28)和第一驱鸟管(25)均由两个长管焊接而成,所述第二驱鸟管(28)的一端向底部倾斜,所述第一驱鸟管(25)的一端向顶部倾斜。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野外火情检测驱赶飞鸟装置,包括驱鸟装置主体,驱鸟装置主体包括驱鸟炮身,驱鸟炮身的底端固定式连接有分流座,分流座的外部设置有风轮座,风轮座底部的四周一体式成型有多个风轮叶片,风轮座顶部的四周固定式连接有多个第一驱鸟管和第二驱鸟管,分流座的底端固定式连接有支撑轴柱,支撑轴柱的外部过盈配合有轴承,风轮座的内部加工有出气内腔,风轮座的内部加工有出气内腔;其技术要点为:通过流动的空气与多个风轮叶片配合,驱动风轮座带动多个第一驱鸟管和多个第二驱鸟管在分流座的外部转动,使驱鸟炮身发射出炸响经第一驱鸟管和第二驱鸟管的内部传出进行驱鸟工作,驱鸟效果良好。

技术研发人员:甘雨彤,管仲文,洪乐天,马箫月,张欣雨,杨帅,徐太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518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