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高效栽培日光温室

文档序号:35728227发布日期:2023-10-14 17:26阅读:49来源:国知局
节能高效栽培日光温室

本技术涉及温室,是一种节能高效栽培日光温室。


背景技术:

1、目前西北地区设施农业进入蓬勃发展期,全疆大力发展日光温室蔬菜产业,对日光温室的温度和光照等环境指标都提出了要求。但由于新疆冬季寒冷且漫长、种植水平有限,造成日光温室增温成本过高,劳动力成本也高,日光温室的空棚率高,种植效益低,农户种植积极性受影响,因此日光温室的增温和高效栽培技术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能高效栽培日光温室,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日光温室存在增温成本过高,种植效益低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节能高效栽培日光温室,包括北墙、蓄热屋面、水袋、第一骨架和薄膜,北墙沿前后向设置,并且北墙内沿前后向设有封闭的隔热腔,北墙前部右侧砌筑有西山墙,北墙后部右侧砌筑有东山墙,东山墙前侧和西山墙后侧均左右间隔固定有若干个水袋,北墙上端设有右部相对于左部向上倾斜的蓄热屋面,蓄热屋面前侧和后侧分别与西山墙、东山墙固定连接,西山墙和东山墙之间前后间隔设有若干个第一端与蓄热屋面右侧固定在一起的弧形第一骨架,每个第一骨架第二端均固定于北墙右方,蓄热屋面右侧设有敷设于第一骨架上侧的薄膜,薄膜前侧与西山墙上侧固定连接,薄膜后侧与东山墙后侧固定连接。

3、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4、上述蓄热屋面可包括沿厚度方向从左至右依次固定在一起的保温板和装饰板,保温板和装饰板之间依次设置有至少两层蓄热板,第一骨架第一端和装饰板右侧固定安装在一起。

5、上述保温板可为双面彩钢岩棉夹芯板,蓄热板为芦苇板,薄膜上侧覆盖有保温被。

6、上述北墙右侧可前后间隔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第二骨架,每个第二骨架上端均向右上方弯折,并且每个第二骨架右部上侧均与装饰板下侧对应位置固定安装在一起。

7、上述北墙上侧可固定安装有光伏组件。

8、上述北墙可包括若干个依次砌筑在一起的砌块,每个砌块上侧均前后间隔设有至少一个上下贯通的蓄热孔,每个蓄热孔内均填充有保温层。

9、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第一骨架上敷设的薄膜透光性好,太阳光充分被植物吸收,进行光合作用,使得植物生长旺盛,提升种植的蔬菜品质,东山墙和西山墙上固定的水袋在白天也能充分吸收和存储热能,夜间释放,起到增温效果,具有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



技术特征:

1.一种节能高效栽培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包括北墙、蓄热屋面、水袋、第一骨架和薄膜,北墙沿前后向设置,并且北墙内沿前后向设有封闭的隔热腔,北墙前部右侧砌筑有西山墙,北墙后部右侧砌筑有东山墙,东山墙前侧和西山墙后侧均左右间隔固定有若干个水袋,北墙上端设有右部相对于左部向上倾斜的蓄热屋面,蓄热屋面前侧和后侧分别与西山墙、东山墙固定连接,西山墙和东山墙之间前后间隔设有若干个第一端与蓄热屋面右侧固定在一起的弧形第一骨架,每个第一骨架第二端均固定于北墙右方,蓄热屋面右侧设有敷设于第一骨架上侧的薄膜,薄膜前侧与西山墙上侧固定连接,薄膜后侧与东山墙后侧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高效栽培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蓄热屋面包括沿厚度方向从左至右依次固定在一起的保温板和装饰板,保温板和装饰板之间依次设置有至少两层蓄热板,第一骨架第一端和装饰板右侧固定安装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高效栽培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保温板为双面彩钢岩棉夹芯板,蓄热板为芦苇板,薄膜上侧覆盖有保温被。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节能高效栽培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北墙右侧前后间隔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第二骨架,每个第二骨架上端均向右上方弯折,并且每个第二骨架右部上侧均与装饰板下侧对应位置固定安装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节能高效栽培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北墙上侧固定安装有光伏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能高效栽培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北墙上侧固定安装有光伏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6所述的节能高效栽培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北墙包括若干个依次砌筑在一起的砌块,每个砌块上侧均前后间隔设有至少一个上下贯通的蓄热孔,每个蓄热孔内均填充有保温层。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能高效栽培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北墙包括若干个依次砌筑在一起的砌块,每个砌块上侧均前后间隔设有至少一个上下贯通的蓄热孔,每个蓄热孔内均填充有保温层。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节能高效栽培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北墙包括若干个依次砌筑在一起的砌块,每个砌块上侧均前后间隔设有至少一个上下贯通的蓄热孔,每个蓄热孔内均填充有保温层。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温室技术领域,是一种节能高效栽培日光温室,包括北墙、蓄热屋面、水袋、第一骨架和薄膜,北墙沿前后向设置,并且北墙内沿前后向设有封闭的隔热腔,北墙前部右侧砌筑有西山墙,北墙后部右侧砌筑有东山墙,东山墙前侧和西山墙后侧均左右间隔固定有若干个水袋,北墙上端设有右部相对于左部向上倾斜的蓄热屋面,蓄热屋面前侧和后侧分别与西山墙、东山墙固定连接。本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第一骨架上敷设的薄膜透光性好,太阳光充分被植物吸收,进行光合作用,使得植物生长旺盛,提升种植的蔬菜品质,东山墙和西山墙上固定的水袋在白天也能充分吸收和存储热能,夜间释放,起到增温效果,具有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马月虹,王浩,戚印鑫,韩宏伟,刘会芳,庄红梅,王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疆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3051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