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鳞翅目幼虫垂丝扩散的研究装置

文档序号:36585094发布日期:2024-01-06 22:57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鳞翅目幼虫垂丝扩散的研究装置

本技术涉及昆虫趋向性研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鳞翅目幼虫垂丝扩散的研究装置。


背景技术:

1、鳞翅目是昆虫纲的第二大目昆虫,约有20多万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中国已知约有8000余种。鳞翅目昆虫绝大多数是农业害虫,多以幼嫩绿叶为食或专蛀枝干为害作物。

2、草地贪夜蛾繁殖力强,雌虫可产约2-11个卵块,每卵块包括100-200枚卵,一生产卵可达1500-2000多枚。草地贪夜蛾多将卵产于玉米叶片上,幼虫孵化出来后四处分散,或沿叶片爬向茎秆,或向邻近玉米植株扩散。幼虫有6龄,生长期达9-56天,老熟后掉落到地上,在土壤内化蛹,蛹期约7-37天。成虫羽化后径直飞到玉米地,交配后第2-3天,即在玉米植株上产卵。在温带地区,草地贪夜蛾完成一代大约需要30天。草地贪夜蛾在玉米植株上往复产卵取食,对玉米造成极大为害,严重情况下可导致玉米完全绝收。

3、扩散是草地贪夜蛾幼虫重要的行为特征。幼虫可以通过扩散减少相互残杀,拓宽分布范围,拓展食物资源,也因此加重了对玉米的危害。草地贪夜蛾幼虫可以爬到玉米植株任何地上部位,形成在全株的散布,对植株各组织器官形成危害。草地贪夜蛾幼虫通过垂丝散布到临近甚至更远地植株上,拓宽了在玉米地的散布范围。草地贪夜蛾幼虫扩散行为是草地贪夜蛾造成为害的重要行为特征。揭示草地贪夜蛾的扩散行为及机制是开展草地贪夜蛾防控的前提条件。所以,探索鳞翅目幼虫扩散研究方法,开展鳞翅目幼虫扩散研究,对于害虫防控与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4、目前主要定时以玉米地内各处幼虫数量来反推幼虫的扩散行为,譬如栗圣博在其毕业论文《草地贪夜蛾幼虫的自相残杀及扩散行为研究》公开了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扩散行为:在田间条件下,选择一块面积为10m2的长势均匀的玉米田,待试验田中玉米生长至苗期6叶时(植株高约30cm)用防虫网(70目)将选择的玉米田四周及顶部围住防止野外草地贪夜蛾成虫在试验田中产卵,同时清除玉米植株上的其他杂虫和田间杂草,得到一个相对无虫的环境,随后将即将孵化的卵块放置在玉米田中间的植株顶上第二叶正面中部,幼虫孵化后连续观察2h,记录初孵幼虫的扩散情况(玉米植株不同叶片上的幼虫分布数量)随后每天记录玉米上幼虫的数量及相邻植株上分布的幼虫数量及龄期,连续调查15天。该方法利用每天记载的各处幼虫分布得出关于草地贪夜蛾幼虫爬行与垂丝扩散的分布结论,然而该研究不仅难以忽视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也难以给出幼虫仅通过垂丝扩散的距离分布情况,难以衡量其准确的扩散轨迹。此外,草地贪夜蛾初龄幼虫个体较为细小,也由于草地贪夜蛾幼虫附着植株结构复杂,幼虫行为活动难以通过肉眼观察,进而难以准确观察并检测草地贪夜蛾初龄幼虫扩散行为,这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难题。此外通过观察相邻玉米植株上幼虫分布来判断幼虫的扩散。意味着,没有放置玉米植株的相邻位置,即使有幼虫扩散到,也无法被记录,导致试验记录的幼虫占投放幼虫的数量比偏小,比如pannuti等人在“on-plant larval movement and feeding behavior of fall armyworm(lepidoptera:noctuidae)on reproductive corn stages”一文中,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田间扩散研究仅记录到3.5%-6.5%的供试幼虫,温室条件下幼虫再次观察到的比例也仅为12%。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鳞翅目幼虫垂丝扩散的研究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无相关专用装置而造成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鳞翅目幼虫垂丝扩散的研究装置,包括防虫网、粘虫板和防风棚,所述粘虫板粘贴在防虫网上,所述防风棚罩在粘虫板上,且防风棚的两对侧呈可开口设置。

4、作为优选地,所述粘虫板为225块20×20cm的小粘虫板或900块10×10cm的小粘虫板拼接而成的方形粘虫板,所述防风棚的棚高为2m。

5、作为优选地,所述粘虫板连接左下角的两条边分别自下而上、自左到右标记了距离序号,在粘虫板上建立坐标轴,从而方便快速准确地记录垂丝扩散在粘虫板上鳞翅目幼虫的数量和扩散距离,保证了研究方法可靠性的同时,也保证了其便捷性和可操作性。

6、作为优选地,所述防风棚的材质为pvc板。

7、作为优选地,所述粘虫板为黄色粘虫板,通过采用黄色粘虫板,幼虫与粘虫板之间存在明显色差,便于肉眼观测幼虫数量,降低观测难度。

8、作为优选地,所述防虫网为聚乙烯70-80目防虫网。

9、综上所述,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0、1、本发明通过接种叶片着生处茎秆上下方的6cm处粘贴的双面胶能够捕获到爬行的幼虫,结合粘虫板的数据,增加了观察到的扩散的幼虫的数量,使得观察到扩散的幼虫数量更为准确;粘虫板的设置还能克服现有技术无法对相邻玉米植株进行破坏性观察,使爬至叶心等位置的幼虫很难被观察到,进而导致收集到的幼虫数就比实际值要小的技术难题;

11、2、本实用新型通过防虫网、防风棚和粘虫板的联合使用,避免了地面存在的幼虫的爬行干扰以及环境存在的其它幼虫干扰,大大增加了观察到幼虫的数量准确性,提高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12、3、本实用新型使用的防风棚两对侧呈可开口设置,方便进入观察;通过搭建防风棚,在减少外界环境因子干扰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提高了观察到幼虫占接种害虫的比例;还可以用于研究环境因子气流对幼虫扩散的影响的研究;

13、4、本实用新型装置设施简洁,检测直观,受到干扰小,结果可靠。



技术特征:

1.一种鳞翅目幼虫垂丝扩散的研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虫网、粘虫板和防风棚,所述粘虫板粘贴在防虫网上,所述防风棚罩在粘虫板上,且防风棚的两对侧呈可开口设置;所述粘虫板为225块20×20cm的小粘虫板或900块10×10cm的小粘虫板拼接而成的方形粘虫板,所述防风棚的棚高为2m;所述粘虫板为黄色粘虫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虫板连接左下角的两条边分别自下而上、自左到右标记了距离序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风棚的材质为pvc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虫网为聚乙烯70-80目防虫网。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鳞翅目幼虫垂丝扩散的研究装置,涉及昆虫趋向性研究装置技术领域。研究装置包括防虫网、粘虫板和防风棚,所述粘虫板粘贴在防虫网上,所述防风棚罩在粘虫板上,且防风棚的两对侧呈可开口设置。本技术通过防虫网、防风棚和粘虫板的联合使用,避免了地面存在的幼虫的爬行干扰以及环境存在的其它幼虫干扰,大大增加了观察到幼虫的数量准确性,提高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萍,姚苏怡,叶辉,周海燕,胡秋莲,姜明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522
技术公布日:2024/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